让学生们用日记来领略生活的光辉--“养蚕系列日记”邹集_蚕宝宝论文

让学生们用日记来领略生活的光辉--“养蚕系列日记”邹集_蚕宝宝论文

让学生以日记采撷生活的精彩——养蚕系列日记指导琐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记论文,养蚕论文,系列论文,精彩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5月初,科学老师说要带领孩子们养蚕,我这个语文老师也很兴奋。如今的孩子,能与蚕亲密接触者凤毛麟角,有的甚至连见也没见过,更别说亲自养蚕了。从蚁蚕到结茧差不多需要一个月,学生能这么长时间地与蚕近距离接触,与它们朝夕相处,这期间的动人场景、感人故事一定不少。这样的活动,既有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科学兴趣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言语实践的丰富和语文素养的提升。我决定抓住契机,在指导学生养蚕的同时,引导他们用系列日记记下养蚕的经历,采撷生活的精彩。

一、迫不及待:千呼万唤始出来

科学老师说,蚁蚕5月中旬与学生见面。我想,虽说待蚕真正登堂入童时给学生意外的惊喜也未尝不可,但养蚕是一门科学,从知识的学习到工具的准备,先期工作不少,如到那一天再公布消息,势必会使学生措手不及,甚至会由于准备不足而使小生灵夭折。而幸福的等待,在一定程度上说来,是期盼更是享受,是渴望更是快乐。因此,为吊起学生胃口,让他们做好精神的、物质的准备,两周前我就郑重其事地向学生公布了即将养蚕的事儿。

听了消息,孩子们欢呼雀跃,下课围着我问个没完:“老师,养蚕什么时候开始?”“老师,蚕什么时候能与我们见面?”看到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样子,我便一本正经地说:“别等不及,到时有你们干的事!”接着,我告诉大家,蚕儿纤弱,须用爱心去呵护;时间漫长,须用耐心去等待;养蚕有趣,须用日记去捕捉。大家心领神会,表示一定竭尽全力养好蚕,并用笔记下生活的精彩,录下动人的故事。

很快,孩子们进入了紧张的准备,有的上网查询养蚕的知识,有的四处询问养蚕的过程;有的进公园搜寻什么地方有桑树,有的进社区询问哪些老人养过蚕;有的带来了养蚕的木盘,有的准备了养蚕的资料……大家精心准备,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那天的晨会课上,我郑重地告诉学生,蚕宝宝就要与大家见面了。顿时,教室里欢声雷动,大家一个个眉飞色舞。接着,我要大家推选代表去科学办公室领取蚕种……

什么时候告诉学生养蚕的消息,看起来似乎没什么考究。其实不然,虽然学生都没养过蚕,甚至没接触过,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他们早就读过,“老师像春蚕”的比喻句他们也早已熟知。在他们心目中,蚕小巧玲珑,非常可爱;蚕无私奉献,令人敬佩。让学生提前知道消息,能诱发他们对蚕的盼望,给他们心理准备、物质准备留下足够的空间,让等待变得更精彩,让期盼变得更神秘,这也一定程度上为他们的日记积攒了充裕的材料。请看学生的日记片段:

这个黄老师,也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还有10多天才让我们与蚕见面,为什么今天就告诉我们消息呢?谁都知道,我是班上的急性子,有什么话瞒不住,有什么事等不及。你想想,这么多天,让我怎么过啊,我肯定要度日如年了。蚕宝宝,你快些大驾光临吧,我们恭候着呢。

——黄晓字

这一天终于给盼来了。晨会课上,黄老师把蚕来到的消息告诉了我们,大家真是既高兴又激动。钱昆和刘敢受大家委派,去科学办公室接蚕宝宝了。我们都在焦急地等待着。蚕宝宝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会吃桑叶吗?今天的桑叶还没有准备,这可怎么办啊?……

——戴月枫

好容易熬到下课,我们一窝蜂地拥到蚕筐边。哇,蚕宝宝比想象中的漂亮多了!这些小家伙,小得不细看几手看不见,灰褐色的,像小小的蚂蚁,在桑叶上爬着,原来它们已经在吃桑叶了。这么小的蚕,要让它真正长大吐丝结茧,一定不容易吧。我在心中不停地念叨:“小宝宝,安心地在这里住下吧,我们一定像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一样,把你们养得白白胖胖的。”

——谢晨希

二、休戚与共:一枝一叶总关情

科学老师指导养蚕,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养蚕的基本过程,了解养蚕的基本知识,培养动手的基本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语文老师指导养蚕,重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养蚕,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写作素材,并通过灵活有效的言语实践,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记录生活、叙谈感受、表达情感,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精神的提升、个性的张扬。而要保证养蚕成功,既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方法,还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用心去呵护,去关爱。为此,每个细小的环节,我都注意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当蚕宝宝来到班上时,班级举行了小小的仪式,我鼓动大家畅所欲言,抒发情感。孩子们一个个神情激动,有的叙说此刻的高兴和激动,有的表示养蚕的信心和决心,有的陈述自己的准备和打算……最后,我告诉大家:“从今天起,蚕宝宝将和我们共同度过20多天的美好时光。‘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名句。是啊,我们养蚕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于促进蚕宝宝的健康成长,都在于传达我们对它们的关爱,我们要同心协力,让蚕宝宝在我们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一个个神情严肃,很快他们又围绕怎样养蚕展开了热烈讨论。仅仅一会儿工夫,小组分好了,组长选好了,各自的任务明确了,从桑叶的领取到蚕沙的清除,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养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诸如桑叶的采摘、双休日的轮值等,大家也都考虑到了。

从此,每天早晨到校,孩子们把书包一放,就来到蚕的身边;每到下课,大家也多是围在蚕的身边,又是蹲下身子看,又是侧着耳朵听。傍晚散学前,值日生总是磨磨蹭蹭,不愿回家,直到太阳下山了,才添上桑叶,离蚕而去。蚕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流露出对蚕儿的情。请看学生的日记片段:

不知怎么的,今天我们班竟然没有领到桑叶。听到这消息,同学们一个个心急如焚,黄老师也绷着个脸,他随即与科学老师通了电话,原来分发桑叶的老师今天去开会了,直接把桑叶放在办公室让各班自由领取,哪知就出了这样的问题。

怎么办?怎么办?只见黄老师俯身朝楼下看了看,就吩咐我跟他下楼。原来老师是让我跟他一块儿去采摘桑叶呢。

可到楼下跑遍了校园的绿化景点,竟没有一棵桑树,有几棵看着像桑树,可最终还是被黄老师否定了。看着黄老师那焦急的神色,我心里自然很不好受。没办法,黄老师只能重新上楼,向四(1)班和四(2)班“乞讨”了一点儿可怜的桑叶。这点儿桑叶可是杯水车薪啊,中午回去,我一定请爷爷帮我们想办法。

——于婉灵

一天没见到蚕宝宝,我对蚕宝宝有一千个不放心,一万个不放心。它们会不会饿着,会不会冻着,会不会生病,会不会……

今天一早,我刚进教室,魏新格便神色严肃地告诉我:“不行了,咱们班的蚕死了不少。”我以为他是开玩笑吓唬我呢,可见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心里咯噔一下,立即跑到蚕筐边。果然,有几只蚕直挺挺地躺着,身体已经变了色。看着看着,我眼睛湿润了。蚕宝宝,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你们为什么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呢?

——朱晨曦

读着孩子们的日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那颗善良的心和一片真挚的情。一片桑叶,一条蚕儿,一粒蚕沙,一点思念,一种担忧,都折射出孩子们对蚕儿的关心。可见,学生参与的是养蚕,关注的是生命;关心的是蚕儿,培养的是感情。

三、正视现实: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知是知识缺乏,还是经验不足,抑或是桑叶不够,各小组先后出现了死蚕现象。说实话,本来活泼可爱的小蚕,一下就躺在盘里不吃不动,别说孩子们了,就是我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看孩子们紧皱着眉头,闷闷不乐,我不禁陷入沉思:小小的蚕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这反映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生灵的关爱。但是,如果只是沉溺于悲痛和难受之中,不采取对策,结果只能导致更多的蚕死去。

别说孩子,就是成人养蚕,也难保不死。对生命的尊重,不仅体现在对逝去生命的惋惜,还表现在对生命的关爱。眼下最重要的是,找出原因并采取对策,让剩下的蚕能更好地成长。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原因。很快,孩子们变得理智了,有的请教科学老师,有的请教爸爸妈妈,有的求助于课外书籍……终于,他们初知端倪。原来大家爱蚕心切,结果适得其反:有的怕蚕饿坏了,从家中偷偷带来桑叶,而桑树靠着菜地,桑叶沾上了农药;有的根本不认识桑树,胡乱从家中带来所谓的桑叶;有的一到下课,就拥到蚕筐边,不是捧就是摸……

这下,大家十分懊悔,没想到关爱过度,反而伤害了小生灵。不过,事情已经过去了,着急也没用,还是冷静地对待,科学地照应吧。这样,孩子们很快就恢复了常态。请看他们的日记:

下午,我到蚕筐旁瞧了一阵,发现有只蚕不动了,不会又死了吧?我有些害怕,用毛笔轻轻一碰,没想到这一碰,竟把蚕碰活了。它扭了一下身子,仿佛在说:“干什么啊?没看见我在睡觉吗?”它晃了一下头,又睡过去了。唉,虚惊一场!

不知为什么,整个下午,几乎所有的蚕都进入了睡眠状态,有几只虽在动,不过吃桑叶也是懒懒散散的,也许是天气太热,蚕困乏吧。直到傍晚,我们才从科学老师那儿得知,原来蚕要进入二眠了。

——钱昆

今天上午,教室里热闹非凡,原来我们班正举行六一联欢呢。虽然如此,我还是不时地朝室外张望。

“来了,来了!”好一会儿,当我再次看向窗外时,发现爷爷正向我招手呢。我兴奋地站起身,朝门外走去。老师和同学们见了,都有些莫名其妙,直到我从爷爷手上接过方便袋走进教室,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爷爷是给我,不,给我们送桑叶来了。

随着蚕的不断长大,它们的胃口越来越好,学校发的桑叶总是不够,虽然大家都在想办法,但毕竟在城里桑叶少得可怜。昨天傍晚,我发现桑叶告急,想到乡下屋后有棵大桑树,不禁动起了脑筋。

放学一到家,我就向爷爷请求,爷爷满口答应,并说:“今天来不及了,等明天一早我就下乡,保证上午10点钟前送到你们教室。”

我一听,既高兴又激动,抱住爷爷的脖子连连说:“谢谢爷爷!谢谢爷爷!”

——于婉灵

经历曲折,经历磨难,孩子们终于能平静地对待那些可爱的小生灵了,并能想方设法解决养蚕中的种种困难,使蚕渡过难关。这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细心和智慧,还让他们在养蚕中经受了考验,知道了养蚕的不易。同时,孩子们也从逝去的蚕身上看到了它们“失去”的真正价值。

四、硕果累累:梅花香自苦寒来

蚕一天天变肥,一天天长大,孩子们一天到晚则是喜不自禁。望着他们的笑脸,我自然也是无限快慰。我告诉孩子们蚕就要“上山”结茧了,大家要做好准备,为蚕“上山”创造条件,同时要特别留心这期间的情况,好好享受一下劳动的快乐。孩子们又是一阵紧张,一番忙碌。大家像农民等待开镰一样,整天待在蚕的身边,等待丰收的时刻。请看孩子们的日记:

因为感冒,到教室时我还是昏昏欲睡,一点精神也没有。就在这时,王磊一边向我走来,一边大呼小叫:“朱晨曦,朱晨曦,我们组的蚕结茧了!”

本想给他一句“烦死了”,一听蚕结茧,我来劲了,书包没放就跑过去。果然,一个椭圆形的蚕茧出现在眼前,细细一看,那蚕正在“椭圆”里晃动着脑袋呢。还有两只刚吐了一点儿。而A组和B组的,一只只都还按兵不动,他们的组员都焦急起来。

下午到校,有人告诉我,又有3只蚕结茧了。我高兴极了,跑去一看,果然又有3只蚕躲进“椭圆”里了。

第二节课前,又有人告诉我共有8只蚕结茧了。妈呀,简直是神速。我跑去一看,哪里有啊,让我空喜一场。不过我很快发现一个角落里有一点丝,可蚕哪儿去了呢?过了一会儿,当我再去看时,一条蚕正昂起头,不知道要说什么。“快!快!它要吐丝了。”赵文倩说。亏她懂蚕语,真的,它正在拉丝呢!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它,就在这时上课铃响了,我这才依依不舍地走开了。

——朱晨曦

今天一早,我兴冲冲地来到学校。当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蚕宝宝。呵,昨天有一只结茧,今天呢?“1,2,3,……一共5只!”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我马上把这消息传递给刚进教室的黄楚尧,让她和我一道分享快乐。

下课了,我又去看蚕宝宝。只见刘敢正在把一只吐丝的蚕从桑叶上拽下来,我忙拦住他说:“你要干什么?”

他瞅瞅我,说:“蚕在桑叶上结茧不好,我请它‘上山’去。”说完,就又忙了起来。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临走还不忘交代一句:“别把丝拉断了。”

下午,我见那只蚕已离开了桑叶,可是它显得没精打采,丝也只吐了一点点。它不会是生病了吧,怎么这副模样?也可能上午刘敢捏疼了它,现在正养精蓄锐呢。不管了,待会儿再说吧!等第二节课下课再去看时,一切都已恢复正常,我这才如释重负!

——乔悦

一个月过去了,一颗颗“米粒”变成了一个个“椭圆”,一只只黑糊糊的蚁蚕变成了一个个白花花的蚕茧,变出了学生一篇篇精彩的日记。透过蚕茧和日记,我看到了孩子们洒下的汗水、倾注的真情、获得的喜悦、收获的成功。从蚁蚕到蚕茧,是一条漫长的路。这路上,留下了学生语言发展、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的轨迹。

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着意引导,重视运用,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的瞬间,用日记采撷生活的精彩,生活必将成为学生习作路上一篇篇动听的乐章。

标签:;  ;  

让学生们用日记来领略生活的光辉--“养蚕系列日记”邹集_蚕宝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