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制造业在不断的探索和变革中前行,发展到今天,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制造业大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推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已不容小觑,要想在这个大潮中勇立潮头,不被打倒,就要思变,要用大数据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武装。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建立信息化管理做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
一、前言
信息化管理这个词,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们来说已经不陌生,它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企业的经营发展,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更是越来越迫切,在很多行业都被广泛应用。而机械制造业在目前的经营过程中,因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要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做到准确核算生产成本,准确获取在产品的数量,精准提供生产一线的各项数据,还需要一个研究、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这里,笔者就信息化管理在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需求和应用,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二、机械制造业生产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1.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现况
机械制造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笔者经历的几家机械制造企业,规模并不大,其产品属于行业中的夹缝产品,市场不大,但也不可或缺。这种状况的企业在国内应该不在少数,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1)有市场、有技术,但不能批量生产,大部分产品都是个性化定制,需按照销售订单下达生产命令,安排生产计划;(2)产品的生产组件众多,零件品种和型号甚至上千种;(3)生产组件及型号的不同,势必需要多道加工工序;(4)统一规格的钢材类原料,会因切割产生边角料和余料的再利用;(5)产品的生产周期长,导致存在大量的在制品存放在生产现场。这些特点使生产过程显得复杂,给生产现场的管理、产品成本的核算、生产调度的安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在过去没有信息化的时代,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是完全依靠人工的,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手工作坊。企业在接到销售订单后,由技术部门提供相应的生产图纸,生产部门安排生产,下达原材料采购指令,由车间班组长或调度员根据零件加工情况安排每一道工序的衔接。工时记录员专门登记每个零件在每道工序上的完成时间,用以计算分配工时费,作为发放人工工资的依据。每个产品的加工进度和管理过程,完全依靠人工记录和跟踪,其中不乏出错的可能。这样的生产过程效率是比较低的,也无法适应和跟上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脚步。
2.存在的问题
前述阐明了机械制造业的生产现况,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让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改变现况提高效率是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中存在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零件加工工序的安排混乱,影响生产工期。在生产订单少的情况下,有些问题是无法显现的,一旦订单量大的时候,同步开工,交错加工零件,因是定制化产品,所有配套的零件都是一对一专用的。每台产成品都涉及上百种或上千种零部件,这对于生产调度的要求就非常高,对其也是一个考验。如何在确保全效利用机器设备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生产,仅靠人脑和手工是难以完成的,完不成就可能造成生产工期的延长。(2)数控设备的使用率低,无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数控设备在现代高科技企业和大型制造业中已被普遍使用,但在小规模企业,尚未普及,一个原因是使用数控车床需要高新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二个原因是车间里的老员工习惯了原机械车床,管理上沿用原有的工时和分配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控设备的优点在于零件加工精准,保证质量,且工时可控、加工速度快。要使用数控设备,就必须摒弃原有的管理模式,重新制定配套的生产工艺流程。(3)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现零件缺货,再次影响生产工期。因缺乏统筹管理,缺乏实时的监控,信息不互通,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在做到某个工序时,突然发现零部件缺了,再马上安排采购;或是产品成台安装时发现,某个部件缺货,未安排采购或配备加工,只能暂时搁置,生产工期再次延长。
三、导入信息化管理的困难
信息化管理的好处众所周知,笔者曾经任职的一家机械制造业,为了用电脑替代人工,个性定制了一套生产调度系统,将人工管理过程搬上了电脑系统。操作思路非常简单,因其仅限于零部件数量和各工序流的管控,只能说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一半还不到。机械制造业的产品因个性化强,品种和型号繁多,生产工序多有不同,信息化系统没有批量型生产企业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强,可复制性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是导致为什么很多机械制造业没有使用信息化系统的一个原因。前文提到机械制造业的一个特点是统一规格的钢材类原料,需要通过切割取材加工。比如,采购的钢板、钢管,一块钢板,可以多次切割取材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剩余的部分可能是边角料,也可能还可以用于其他产品。对于这块钢板,如何进行信息化数据管理,就是一个难题,数量如何计量,成本如何计算分摊。这些问题,也是困扰着企业无法推行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因素。再者,导入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的操作,关键是人员的使用与管理。目前,机械制造企业大部分是较早成立的,其员工也是跟随企业一路走过来的,很多经营观念和思想仍旧停留在过去,对新事物和新举措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比如,使用数控设备,一种是不会用,一种是不接受,更愿意使用老设备,因为用顺手了;再如,使用电脑系统,习惯了手工登记,且可以随时修改,滞后记录,而电脑系统的要求就严格多了。若企业人员的观念没有及时更新,就会对信息系统的推广形成阻碍。
四、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好处
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市场化时代,企业要生存就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停步不前就是倒退。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机械制造业,大数据大信息量时代的到来,已经把企业经营推到了必须思变的境地,不变则倒。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在笔者看来,是所有行业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但就因为其复杂,才要将它理顺理清晰,让企业的经营不是一本糊涂账。第一,通过信息化管理,能够明白展现企业自身的产能,以及承接订单的技术能力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在企业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最大的效能,确定需要外协加工的零部件和数量,并同时招标发包外协加工。第二,生产各环节使用了信息化管理,就能取得标准成本的测算值,用于销售部门的投标报价,合理掌控订单产品的利润空间,并且在原材料价格发生波动的时候,及时掌握其对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而采取应对措施。第三,生产调度部门能够利用信息数据,及时掌握和了解每个产品的生产进程,为避免资金和仓库的无效占用,经济合理地规划每个生产环节所需原材料的采购计划,包括采购时间和采购数量。不再发生产品生产到眼前了才发现缺少零部件,而延误工期的状况,使整个生产过程井然有序。第四,人工工时在信息系统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计量以及工时费的正确分摊,不再依靠人工经验和手工登记与计算,即准确又快速,人工计算有时还会发生人为调整,无法稽核检查。其中的数据信息还可作为人员考核奖励的依据。
五、结束语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代科技的极速进步,为提升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实质性变化。机械制造业承载着中国制造的重任,也不能落后,即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要将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进行到底。为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永续经营,勇于开拓,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 王瑾.我国机械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3):61-62
论文作者:王海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信息化管理论文; 机械制造业论文; 生产过程论文; 产品论文; 加工论文; 企业论文; 工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