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教研水平
张 强,宋德正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为区域教研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当下,京津冀教研协同发展主要包括工作室协同、教研组织协同、教研基地建设、人员交流、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及网络教研等方式。为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教研协同要以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为依据,围绕新课程改革,设计教研协同远景规划,逐步推进教研协同,促进教育协同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教研质量;内涵发展
一、问题提出
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是以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水平、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为目标,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示范性作用。教研协同发展不是简单拼接,而是促进区域教研内涵发展,增强教育教研活力,提高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通过教师的教育实践行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当前,京津冀基础教育双方或多方各种教研协同的有序开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研活动组织的协调性、解决教师发展问题的实效性、提升整体教研层次的质量、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和长远性等方面,还需有待提升。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肠内营养制剂可分为要素型与非要素型,要素型以氨基酸或蛋白水解物(氨基酸、肽类)为氮源,不需消化或少量消化便可吸收。非要素型是以整蛋白为氮源,需经过消化才可以吸收。对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可选用非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如营养不良,中度烧伤、创伤,昏迷不醒等患者。而对于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不同损伤的患者更适用要素型肠内营养制剂,如重度烧伤、创伤,肠瘘,胆囊纤维化,急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患者。
辛晓明等[17]制备月经痛、热板致痛法、醋酸扭体法以及辐射热致痛等疼痛模型,并运用EOP对这些疼痛模型动物进行干预,结果证实EOP能显著延长辐射热致痛模型小鼠痛阈,对其他疼痛模型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提升区域教育教研内涵发展是一个教育长远发展战略。首先,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育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教育观念直接影响教师在课程改革和教学实施中的教学行为,其体现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其次,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执行素养和能力,教师专业素养包括理论素养、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组织能力、课程认知与实施能力等;再次,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科研、教研的内在需求与渴望,并将教研视为教师自我发展之源;最后,教研内涵发展体现在教育共同体的发展,包括学校教育科研、区域教育科研的整体发展水平与层次。
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发展,需要克服协调组织不易、地域差异明显、教育发展相对不均衡等实际问题,同时,教研交流又需要借助活动、场地或具体载体才能有效实施。为此,开拓各种渠道,克服现有困难和问题,成为了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发展的重要课题。经过三地实践,课题组提炼出了较为有效的教研活动形式或模式,主要包括:工作室协作,教研组织协作,人员交流、集体研讨活动,教研基地建设,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网络教研等形式。事实上,各种形式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交融,通过多种渠道或形式,可将京津冀基础教育教师纳入教研共同体,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活动,主要开展于北京、天津周边区域,组织两地或三地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观、游学和军训等活动,三地教师在组织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交流。由于地域、组织管理、经费等问题,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很难大范围组织实施。
开展区域教研协同有多种渠道和方式。由于京津教育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而河北基础教育教研层次与水平相对滞后,借助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对提升河北教研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拓宽教研协同渠道,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廉政巡查全覆盖 监督关口走在前 腐败隐患治根源(唐姬) .......................................................................... 6-14
(一)工作室协作
教育资源共享是基础教育教研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三地教育资源共享,在现有优质网络教育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以推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例如,北京市第四中学的远程教育服务,采取“订单式”教研服务,河北某些区域或学校可以提出特别“定制”,目的是根据被服务学校的具体情况与需求,开展教研交流与教研活动。
(二)教研组织协作
教师交流是人员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流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派遣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学习对方教学经验并有效地运用到本校中;短期“同课异构”、讲学、课题研究等,便于实施操作。此外,还有三地教研部门间的合作,教研部门协同有利于提升教研人员的素养与能力,例如,作为大型集体教研活动,北京市近几年组织召开的“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教育大会暨京津冀基础教育课改联盟工作会”,会议吸纳天津、河北众多教研员、教师参与,教育研讨会内容丰富,真正发挥了引领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的作用。
(三)人员交流、集体研讨活动
教研协作组织的建立需要经过接触、组接、交融、共建四个阶段。目前,很多学校之间或区域之间的教研协同已经进入基本接触阶段,需要完成教研交流组接阶段,还远远没有形成教研协同的广泛参与、多方对接的局面,三地的教研交融与共建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合作组织有学校间的合作,如保定市蠡县7 所学校与北京市丰台区第二中学的教育、教研协作;有教研组织间的合作,如河北多所学校参与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教育协作与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亦有北京部分高校或教研机构与河北某些区域(县、区)的教研协作等。
(四)教研基地建设
天津市提出教育联动“飞地”概念,吸纳部分河北小区域进入到天津教育、教改活动中,帮助河北部分区域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另外,北京部分高校将河北部分县、区作为课改实验基地,如首都师范大学,以对口帮扶革命老区阜平县为契机,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共建项目,带动革命老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较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以北京、天津名校在河北开办的分校为基地,进行教研交流,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八一学校相继在保定、石家庄建立分校,分校聚集了北京优秀教师以及到北京原校进修学习多年的当地教师,以这些教师为骨干,吸纳当地众多教师,共同举办、召开各种教研活动,提升了当地教研活动的质量。
(五)基于学生活动的教研
好的好的我一定改正。我现在就改正,不再细说。我要粗说的是,我虽然没被交给魏特派,也没吃到铜花生米,但我从此成了一
(六)网络教研
工作室是区域教研的重要抓手,发挥工作室的联结作用,可助力整个区域教研建设。工作室具备诸多优势,如服务对象与工作场地相对固定;有教研带头人,可以引领、辐射一批教师教育教学;一般有工作计划、研究课题、教育资源等;与教研机构或专家学者有良好的合作关系;部分工作室有资金资助或挂靠单位支持。在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区域工作室的协作,可以大大发挥工作室的特点或优势,形成工作室之间的良性协同与合作。例如,保定市第一中学与北京市第四中学之间的协作,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北京市第四中学在保定市第一中学共建名师工作室,并正式挂牌运行,以工作室为纽带,两所学校优秀园丁共同做示范课,开设名师讲堂,同时对保定区域内的部分学校教师做现场讲座和指导,双方互为“远程教育合作学校”,借助工作室,将北京市第四中学的教育理念辐射到保定多所学校。
三、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模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特征、机制、原则的类型,主要包括教研目标、方式、重心、步骤等一系列要素,与区域经济、文化、资源等密切相关。根据前文分析,当前,京津冀基础教育教研协同存在多种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又具有互补性,那么,如何抓住教研协同关键点,在新形势下继续创新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模式,促进三地基础教育发展,是当前京津冀教研协同的重点和难点。
(一)以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为依据
京津冀教研协同涉及到三地的管理体制、教育规划、资源分布、地理位置、教师观念与结构等,整体实现三地教研协同是一个复杂体系,同时又对三地基础教育具有重大和深远影响。三地教研协作,要服务于协同发展总体战略,因此,明确京津冀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和三地特点,以构建适合京津冀三地教育教研协作的模式。首先,制定合理政策、制度,鼓励社会、学校、教师广泛参与到三地教研协作中,做好统一规划与协调,设计工作重点,克服关键难点,提升工作效率,实现教研协同的整体协调发展;其次,以区域教育发展需求为起点,根据三地基础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资源优势,实现三地互惠、共同发展。
(二)围绕新课程改革,促进教研协同发展
新课程改革围绕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对教研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从教师发展角度看,如何通过教研协同整体提升区域教师素养,成为了教研协同的重点;从课程发展角度看,如何提升区域课程建设能力、优化教育资源,实现三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教研协同的关键;从教研为教育发展服务角度看,如何实现当前教研转型,全面推进京津冀教研工作转型发展,是教研协同的重点与难点。
(三)设计教研协同远景规划,逐步推进教研协同
循序渐进、依次推进、实现共赢,是京津冀教研协同的基本步骤。三地教研差异是现实存在的,教研对本区域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是不同的,然而,教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与协调发展,为区域人民提供满意的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此,在共赢基础上,发挥各区域的优势与特色,有序推进基础教育教研发展,通过京津冀基础教研协同发展,整体提升京津冀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 G5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19)33-0017-03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 年度重大委托课题“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课题编号:1701020)系列成果之一;同时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研究项目:“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典型案例研究”。
【责任编辑 孙小梦】
标签:京津冀基础教育论文; 协同发展论文; 教研质量论文; 内涵发展论文;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