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_抗洪论文

抗洪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_抗洪论文

抗洪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传统论文,优秀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这就是江泽民同志高度评价的伟大的抗洪精神。“九八抗洪精神”之所以在中华大地上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是因其深刻地蕴含了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灵魂,是一曲共产党人的正气歌;更因其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是中国最美好最高尚思想品格的集大成。

一、抗洪精神导源于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自强不息在我们的前辈身上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易·乾》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亚圣的孟轲不无自豪地声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种不断努力向上的正大刚直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魂。千百年来多少志士仁人秉承了这种传统美德,“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早已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并使其放出愈来愈璀灿的光芒。正如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志士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他在元军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组织了上万的赣州义军,誓死保卫南宋都城临安。临安失守后,他又在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斗争,转战于江、浙、闽、赣、粤数省。1278年,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转送到大都(今北京),仍保持高洁的情操,拒绝元朝的威逼利诱,从容就义。去年夏季的这次特大洪水,为害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人被累乏,堤被泡软,抗洪抢险物资供应十分紧张,对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百万抗洪军民严防死守、沉着应战,终于制服了长江八次洪峰与松花江三次洪峰,人水相搏、人定胜天,抗洪精神正是导源于这种自强不息的浩然正气。

二、抗洪精神重塑了贵公重义的凛然义气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谈到:“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个司马迁就是一位贵公重义的伟大人物。他本是西汉时太史令司马谈之子,青年时便抱负远大,立志为国为民修一部通史,为此他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游历了江南塞北的名山大川,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采访了许许多多的遗闻逸事,搜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公元前108年, 司马迁以其博闻强记的才学继父职任太史令,严谨治学的他遍阅皇家史馆藏书、档案。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后因替一代名将李陵之忠义辩解于朝堂之上,得罪了不可一世的汉武帝刘彻,下了大狱,接受了人间的奇耻大辱——被处以腐刑。出狱后,贵公重义的司马迁发愤著述,热情歌颂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项羽及李陵的丰功伟绩,无情鞭挞了当权的统治者,用二十余年时间写出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真可谓:公而忘私生前事,义薄云天身后名。张思德同志是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三天后,毛泽东主席就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号召我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向忠实地为人民利益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张思德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是党魂、军魂,更是民族的灵魂。在去年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抗洪军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将生死置之度外,与洪魔顽强搏斗。于是“抗洪英雄”高建成出现了,他的妻子鲁蓓也深受舍身为公的丈夫的影响,将9000元慰问金捐献给灾区;有的干部因公累倒了,有的工作人员为救灾累死了,有的哥哥倒下弟弟上去、丈夫倒下妻子上去、儿子倒下父亲上去。我们中华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艰险不能战胜。在这场斗争中,我们的党所领导的军队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大大强化和提升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品格,贵公重义的凛然义气重新塑造了起来,这才是冲不垮的真正的精神堤坝,没有这样一道精神堤防,就挡不住滔滔江水的肆虐。

三、抗洪精神再现了艰苦奋斗的拼搏勇气

众所周知,九八抗洪形势是极其严峻的,水大势猛、南北为害,接连形成的长江洪峰滚滚而来,请求增援的告急电话此起彼伏;汹涌咆哮的洪水使嫩江大堤溃于一旦,直扑农田、村庄,逼进大庆油田。这不啻是一场南北夹击的大恶战,于是洪水滔天时机群起飞了,狂风暴雨中汽车爬动着,大堤决口的危急时刻战士们拉紧手站在水中阻挡洪流,连续的昼夜奋战使官兵们的腿脚泡烂了,无情的病魔使许多护堤百姓倒下了,但他们前赴后继与洪水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观场面啊!伟大的抗洪精神真实地再现了艰苦奋斗的拼搏勇气,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攻坚克难的法宝。

四、抗洪精神显示了坚韧不拔的战斗豪气

北宋中期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在《晁错论》中盛赞了晁错的坚强意志:“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汉景帝时的御史大夫晁错是一位坚定的改革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以法治国的革新方案。这些主张和建议确属强国之良策,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是不敢提出和实行的。晁错因触犯诸侯王的利益,引起匈奴的恐惶而遭人嫉恨,后来吴王刘濞纠集七个诸侯国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发动武装叛乱,而汉景帝刘启竟听信谗言,将他杀害。晁错虽含冤逝去了,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留芳百世,豪气长存。被毛泽东高度评价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就继承和发扬了这种坚韧不拔的战斗豪气。他目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极其愤慨。五四运动前后,他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战斗姿态,对反动腐朽的封建文化进行了长期不懈的韧性战斗,创作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小说和大量如匕首、似投枪的杂文。因此, 毛泽东同志称颂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在去年这次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抗洪军民显示了“韧”性和“刚”性的精神风貌,迎击了无情洪水对体力极限、精神极限的巨大挑战,唱出了革命英雄主义大合唱的最强音。试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打持久战的耐力,没有敢于胜利的信心和把握,就很难面对凶猛的一次又一次洪峰的冲击波,就很难夺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由此可见,坚韧不拔的品格一旦变成亿万人民的一致行动,真正是撼天动地、势不可挡的。坚韧不拔的抗洪精神是一曲气势恢宏的壮歌,它盖过了嫩江的咆哮,它制服了松花江的怒吼,它压倒了长江流域上空的电闪雷鸣与狂风呼啸……

五、抗洪精神高扬了自尊自励的民族志气

中国人民素以勤劳善良、酷爱自由闻名于世,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自尊自励的意识,千百年来已成为一种优秀的民族传统。

无需讳言,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官僚阶层中有一种盲目排外情愫。但人民大众与统治者中的有所建树者,更多的是一种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一种捍卫祖国尊严、谋求富国强兵的自励感、使命感。汉武帝为发展经济力主兴修水利,派遣使者出使西域,扩大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并北击匈奴、南拓疆土,创出了西汉建国以来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盛时期;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发展农业生产,发展与西域的交通,出现了政治较为开明、经济较快发展、外交节节胜利的“贞观之治”。直至后来的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及康乾盛世,都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尊自励的豪情壮志。

为了战胜那场南北为害甚重的特大天灾,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投入兵力三十六万多人,地方党委和政府组织调动了八百多万干部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加上为抗洪抢险提供直接服务的各部门、各地区、各系统的力量,总数达上亿人口。抗洪抢险这一伟大斗争,空前地把我们的精神和精锐集中起来,并在生与死、公与私的严峻考验面前,涌现了一批顶天立地的英雄,如抗洪抢险的“钢铁战士”吴良珠,身患癌症仍然参加一线战斗,直到倒在抗洪工地上,这种奋不顾身,拼命硬干的精神,将自尊自励的民族志气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境界,使抗洪抢险成为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情绪场”,发生了巨大的“场”效应,让全国人民为之感奋、为之激动,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加高尚和勇敢。

让我们更加珍惜这大步跨向新世纪的时代精神吧!抗洪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抗洪精神鼓舞下,中国的优秀传统会更加光辉灿烂,我们的改革大业和现代化建设一定会“鹰隼试翼风尘翕张,乳虎啸谷百兽震寰”般令世人企羡、叫外邦惊叹!

标签:;  ;  ;  ;  ;  ;  ;  ;  ;  

抗洪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_抗洪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