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论文

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

王 琦,李晓宇

(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摘 要]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变化,使人工智能与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关系由单向影响,被动适应到双向互动,主动适应,最终到动态匹配的理想状态,这将对促进北京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应系统化构建产业、人才、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区域联动相互协调的政策体系,从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心理疏导、区域联动四条路径着手,在解决北京市就业结构问题,降低劳动者就业转换成本,提高劳动力就业能力基础上,实现政府科学管理和劳动力市场平稳过渡的双重目标。除政府的提前应对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机制,厘清政府与市场调节作用的边界。

[关键词] 人工智能;就业;影响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将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在北京市着力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人工智能等十大高精尖产业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也成为北京市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当前北京市人工智能正处于发展的政策红利期,相继出台了《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17-2020)》等促进政策与措施,北京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当前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相关报告显示:到2020年,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将达到5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对相关产业带动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北京市的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就业的结构性变化,引发了人们对“机器换人”的担忧和技术失业的恐慌。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正向的创造效应,也有负向的破坏效应,如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失业、技术进步引致的心理恐慌、高低技能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匹配等,这些负向影响如不加以关注必将会引发社会问题,不利于北京的和谐稳定。同时,负向影响也会造成劳动力市场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矛盾,需要着力解决。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涉及哪些行业领域、职业、岗位和人群?当前影响程度怎样?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如何应对其带来的负面冲击?怎样协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北京经济增长和就业质量提升?下面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一、人工智能对北京产业的影响

狭义的人工智能是指对人脑的模拟和应用。广义的人工智能是指对所有智能的模拟和应用,包括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的理解与交流、语音识别与生成、机器人学、博弈与伦理、深度学习等。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从纵向来看,2015年和2016年是其爆发期,分别有226和237家企业成立,两年成立公司总量与之前年份总和持平(见图1)。

横向来看,人工智能产业主要在北京的海淀区和朝阳区布局,企业分布占比分别达到62%和29%(见图2)。

从应用领域来看,北京市人工智能重点应用领域包括无人驾驶、新零售、智慧医疗、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无人驾驶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出现诸多第一,如首次颁布“规范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实际道路测试文件”,大兴区亦庄建成第一条无人驾驶试点道路,并规划在顺义建立北京市首个无人驾驶试运营基地。布局了盒马鲜生等新零售,京东无人物流车配送开始试运行。智能家居行业也发展迅速,拥有企业414家,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二。人工智能医疗企业受到资本的青睐,获得 A 轮以上融资的代表性企业达到 33 家。

图1 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成立时间分布

资料来源: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

图2 北京市各区人工智能企业占比

资料来源:《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给北京市制造业和服务业带来巨大影响。人工智能对制造业的影响不同于“自动化”和“工业互联网化”,“自动化”是指在完全不需要人的情况下,由机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其核心是机器自动生产。“互联网+制造”是将互联网工具应用到制造业,强调供需对接,而“智能化”制造是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制造业,机器在数字化、网络化基础上自主配合要素变化和人的工作实现自主的、柔性化的生产。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除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产业结构、重构国际分工外,还深刻地改变了北京的就业市场,造成结构性失业,50%的现有工作可能被替代,北京制造业就业人口将被缩减,如曲美家具3D五轴数控机床、数码打眼等智能技术的使用,替代了1000人左右。美国学者Acemoglu等关注工业机器人对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认为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与就业、工资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替代效应大于创造效应,每千名工人中每多1台机器人,就业人口比例就降低0.18-0.34%,工资下降0.25-0.5%。[1]

210余项技术齐聚第十届国际水利先进技术(产品)推介会……………………………………………………… 田灵燕(9.66)

二、人工智能对岗位的影响

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影响存在着双重作用,即“创造效应”和“冲击效应”,一方面可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来增加就业量,另一方面则是使某些岗位消失,从而导致失业,而“冲击效应”是劳动政策关注的重点。应从产业和人的视角,分劳动力市场冲击和心理冲击应对两个方面,考虑到北京市人口疏解政策约束条件,制定短期战术层面、中期战略层面和长期愿景层面的政策目标,系统化地构建区域联动、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人才引进与培养、社会保障托底等协调政策,设计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及应对措施。除政府的提前应对外,还应充分发挥市场的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机制,厘清政府与市场调节作用的边界。

除了上述负面效应外,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还出现诸如岗位创造、岗位合作、就业质量提升等正效应。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岗位的创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应用提升业务量引致的劳动力需求增加;二是人工智能产生新类型岗位,如算法、训机师、智能设备维护、AI系统解释人员等岗位。[9]就北京市来看,对第一种趋势的判断还需等待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化与全面布局。第二种趋势已经非常明朗,对智联等互联网招聘网站的岗位招聘数据爬虫结果显示,2017年,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量相较2016年一季度增长了179%,是2016年人才需求量的近3倍。不仅如此,北京人工智能工程师的工资水平高,年平均薪资在12-15万元,比其它行业的平均年工资高出4-7万元。而高级人工智能专家的平均年工资超过50万元。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流动比率非常高,人均职位流动速度在1-3年的占比超过了50%,公司抢人大战是造成流动的主要原因。

设计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调整、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人才引进及社会保障、区域联动等相互支撑、彼此协调的政策。分四条路径,即区域联动、产业促进、创业就业、心理疏导,制定应对措施,以主动适应和动态匹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具体地:产业促进:积极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放大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创造效应;就业创业:劳动力供给端,变革和调整教育培训体系以动态匹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趋势引致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具体包括:变革和调整教育体系,在高校、职业院校新开设人工智能+X相关专业以及在现有专业中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在中小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增加高端人工智能研发人员及高技能劳动力供给,通过人工智能+培训,提升劳动力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技能水平。劳动力需求端,从宏观层面推进实施与人工智能趋势相协调的政策,如高层次人工智能人才引进、人工智能研发人员的培养、受冲击人员的工作转换、中低技能人员的技能培训、收入缓冲与再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关系调整政策;微观层面精准发力,对处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破坏区间的重点行业、职业、群体制定干预政策措施。同时要扩大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创业推动效应,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动就业,创业,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应用的双螺旋系统及创业提拉就业的多效能系统。心理疏导:根据各行业、职业及人群心理冲击程度,制定失业恐慌心理干预措施,重点关注中等技能人群的心理干预。区域联动: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及人口疏解的政策约束下,设计与雄安新区进行产业、劳动力市场及人才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

根据对标城市,结合北京市新的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目标及北京市人工智能企业特点,分阶段勾勒出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劳动力市场总量和结构的理想状态,分短期战术目标:到2020年,主要研究适应性问题,即劳动力市场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调整;中期战略目标:到2025年,主要研究匹配问题,即劳动力市场与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如何进行精准匹配;长期战略目标:到2030年,主要研究动态匹配问题,即劳动力市场如何主动动态匹配技术进步带来的调整。

同样,人工智能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给北京的服务业带来新的影响,如中国建设银行宣布国内第一家无人银行正式开业,无保安,取代的是人脸识别;无大堂经理,取代的是服务机器人;无柜员,取代的是智能柜员机。德勤的财务机器人、京东的无人机物流、北京环卫的无人清洁车、海底捞的智能化餐厅等人工智能在北京服务业中广泛应用,机器对人的替代将会越来越普遍。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世界发展报告》预测我国51%的工作内容有智能化潜力,相当于3.94亿全职人力工时的冲击。

三、提前应对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负面效应

人工智能与以往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不同,以往的技术进步大多为劳动提供工具,极大提升劳动生产率,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工作性质、手段、过程的颠覆性变革,使工作场所的劳动形态更加多元,既有生物人劳动者,也有人机协同、交互劳动,还有机器人劳动者,但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仍处于人机协同阶段。人工智能给工作岗位带来的影响,既包括正效应,也包括负效应。负效应包括岗位极化和岗位替代效应,首先是岗位极化现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技术进步带来的就业“极化”问题日益突出,[2]表现为低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数量的相对增加,中等技能就业数量相对减少的现象;高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提升、就业质量改善,中等技能劳动力工资水平下降,就业质量难保证,低技能劳动力相对工资上涨,收入差距拉大。[3]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7世界发展报告》,我国劳动力市场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北京劳动力市场的极化现象更加凸显。其次是岗位替代效应,曹静、周亚林认为,人工智能的替代效应比以往任何技术进步的影响都要明显。[4]表现为岗位数量的减少,岗位结构的变化,以制造业为例,生产一线的就业岗位数量减少,研发设计、机器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岗位数量增加,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也发生变化,需要员工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字化能力、社交能力。工作任务性质更多的是人机协作,机器和人重新磨合成新的相互配合、补充和协同工作的平衡关系。如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某印刷设备制造企业,采用智能化改造方案,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共替代员工220人;位于房山区的某石化产品制造企业,DCS智能系统升级,从2014年以来替代8000名左右员工。[5]Manyika等研究表明,超过50个国家57%的工作受到AI技术的影响,[6]美国47%的岗位被替代的风险较高,[7]日本55%的岗位处于危险状态。[8]研究借助互联网招聘网站爬取数据分析,2017年,在北京市的互联网行业,IT测试、互联网运维等一般程序化强、可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的一般性技术岗位人员需求减少20%以上,而柜员、一般记账人员的需求量减少30%以上,很多劳动者面临岗位转型或者流动到人工智能产业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此外,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失业引发劳动者的焦虑感和心理恐慌。

(一)开展政策目标分析

与以往技术进步最大的不同是人工智能与工作结合更深入、更复杂,人工智能使工作任务性质发生变化,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处于不完全成熟的阶段,大多处于人机协同阶段,更多的出现人机协作、人机互动而不是完全替代阶段,机器和人重新磨合成新的相互配合、补充和协同工作的人机共生关系。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还极大地提高了就业质量,把人从重复、危险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从事更有价值、更有趣、更有意义的工作。

(二)构建系统、协同的政策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固定阈值法和比例阈值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阈值法,设计了信号处理电路,研究了第一阈值的设置方法和渡越时间的补偿,并通过温度实验,压力实验和流量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如果没有猜错,两位就是子虚先生与乌有先生吧!纯阳子虚,翠玉白衣,烛花掌天下无对;皇家乌有,李弘之师,一身点穴功夫深不可测,我在长安都听说过的!”袁安说。

四、结论

北京市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不仅在制造业开始显现,在金融业、物流快递业、餐饮业等部分服务行业也开始出现。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既是挑战,也是北京市就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技能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应抓住机遇,在外部的技术冲击和内部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北京就业结构的关系由单向影响,被动适应转变为双向互动,主动适应,最终实现人和产业动态匹配的理想状态,这将对促进北京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与历史上蒸汽、电气、计算机与互联网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冲击不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是在当前北京产业结构升级、人口疏解、京津冀一体化等北京经济社会现实情境下引发的劳动力市场结构问题,可能引发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不足和高技能、创新人才的短缺。因此,应构建系统化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调整、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人才引进及社会保障、区域联动政策体系,设计可操作的实现路径及应对措施以降低技术性失业风险、解决劳动者的技能与产业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切实降低劳动力的就业转换成本,并重塑劳动者的知识技能。

此外,应统筹协调北京市创业就业、人才引进与培养、科技发展、产业促进、教育与培训、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相关战略和政策,积极应对,综合施策,“以平抑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将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产业以扩大就业创业机会、提升劳动力能力素质以适应高技能岗位需求、调适劳动力心理冲击带来的恐慌以关注人本三个方面作为北京市的政策重点,针对不同行业、岗位、人群制定差异化的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托底政策,提升就业数量和质量,使劳动者能够分享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实现人、技术、经济的和谐发展。

医院还应该根据妇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以此达到提高妇科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对于新员工可以加强他们在实际操作当中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由机会积累更多的护理经验,对于老员工则可以采取再培养、再培训,逐渐让他们接受新设备,掌握新知识,这个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成,这样一来就对于不同护理人员所存在的欠缺问题都有了弥补,也可以提高妇科护理人员整体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9]ACEMOGLU D, RESTREPO P. Robots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EB/OL].(2017-03)[2019-01-31]. https://www.nber.org/Papers/w23285.

[2]赖德胜,李长安,孟大虎,等,2017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吕士斌,张世伟.中国劳动力“极化”现象及原因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5(2).

[4]曹静,周亚林.人工智能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8(1).

[5]张艳华.制造业“机器换人”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基于北京市6家企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10)136-146.

[6] MANYIKA J, CHUI M, MIREMADI M, et al. A Future that Works: Automation, Employment, and Productivity[R]. Mckinsey& Company, 2017.

[7] FREY C B, OSBORNE M A. The Future of Employment: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Change, 2013.

[8] DAVID B.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Probable Job Destructions in Japan: An Evaluation[J].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17, 43(01):77-87.

A Study of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mpacts on Employment in Beij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WANG Qi, LI Xiaoyu
(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1 )

Abstract: The recent decade witnes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whilst the labor market in Beijing has undergone structural changes in employment. This can be seen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I and labor market structure from one-way influence, passive adaptation to two-way interactions, active adaptations, and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ideal state of dynamic matchings and active adaptations in Beijing labor market. These changes are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Beijing. The government, hence,should formulate a policy system,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labor marke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regional linkage and coordination in aspects of industry, tal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security, and educational training.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be reshuffled to reduce the cost of employment conversion and improve the employability of labor force. In addition to achieveing the dual objectiv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government and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labor market, it is high time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lf-organizing and self-adjusting mechanisms of the market and clarify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mployment; impacts

[中图分类号] F246; D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2375(2019)03-0015-05

*[收稿日期] 2019-02-2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动态匹配视角下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与应对研究”(项目编号:18ZDA09)、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面向创新网络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IDHT20180514)、北京联合大学人才强校优选计划项目“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研究”(项目编号:BPHR201803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琦(1985—),女,河北廊坊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劳动经济;李晓宇(1994—),男,甘肃张掖人,北京联合大学研究生,研究领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王琦为通讯作者。

[责任编辑:徐文粉]

标签:;  ;  ;  ;  

人工智能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及应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