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分析评价论文_阎凯,姚虎

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分析评价论文_阎凯,姚虎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 710000)

摘要:化石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对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很有必要,这也关系到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和并网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就需要,以科学的精神、最严谨的态度以及专业的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出能促进风电新能源和并网技术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风电新能源;发展;并网技术

引言

风能属于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具有无公害、蕴量巨大,发展速度快等诸多优势,因此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单机容量、并网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大容量的风力风电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强,随着风力发电机比例的逐渐扩大,对国家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1风电新能源的特点

1.1风能不稳定

由于风电新能源的使用受到风力、风速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常常会出现变化,比如短短的几分钟之内,风速就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对风电新能源的使用带来不利影响,风力发电机无法很好地对其进行调节和管理,所以说风能是一种不稳定的能源,这是风电新能源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2风轮机的效率低下

一般而言,风轮机的最大效率大概在60%左右,但事实上其实际效率更低。统计表明,垂直轴风轮机其最大效率处于30%到40%之间,而水平轴风轮机的最大效率则位于20%到50%之间。

2我国目前风电装机规模和制约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风力发电以其独特的能源、环保优势和规模化效益,在全球得到长足发展。我国风能的实际可开发总量是253GW,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内蒙古和甘肃河西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等地区属我国的风资源丰富区,每年风速在6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加快风电项目建设,对于促进地区治理大气雾霾、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2337万千瓦,累积装机容量达到16873万千瓦。由于风电是一种依赖于自然能源的分散电源,同时目前大多采用恒速恒频异步风力发电系统,其并网运行降低了电网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风电特性对电网的负面影响愈加显著,成为制约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严重障碍。

2.1风能的稳定性不佳

由于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因此风速和风向都会经常发生变动,具备不好掌握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由于风力发电机很难在力量上进行控制,所以风电机组所发出的电能通常波动范围比较大,随机变化性明显。

2.2风能难以大量储存

因为蓄电的成本和发电成本上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蓄电成本更高,所以在整个电网上基本都没有蓄电的能力,一般都是以输出电量作为根本对收纳的电量进行调节。

2.3风电场的分布位置不均

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通常和负荷中心的距离比较远,电网的网架结构上也更加薄弱,这就使得当地的电网输电能力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影响,在对大规模风电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其配套的风电输送工程才能对电网的建设进行有效强化。

3风电并网性能技术的优化措施

3.1改进风电技能

我国的风电工业还处于不断成熟的初级阶段,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相关的技术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核心技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为了促进风电新能源的发展,必须改进风电技能。一方面,要改进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技术,进一步完善操控体系,让其在风电并网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风功率预测的准确率,提前预判未来24小时的风功率曲线;另一方面,要研究出更加先进的变流器等零部件,提高元件的功能质量,从而提高风电并网技术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优化布局结构

通常情况下,网络建设主要表现为环形的状态,如果发生线路故障问题,则转变为辐射形态。因此,在线路出现故障问题时,相关人员可以合理地运用开关,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供电服务,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线路故障对用户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避免电能损耗,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进而为风力发电网的建设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创造更大经济效益。

3.3风力发电功率预测

怎样有效解决风电随机性的问题,从而实现风电向着常规的可调度电源的方向转变,对风力发电量进行科学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关学者对其进行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对风电机组轮毂高度位置的气象信息进行精准的预测,主要是通过集合多个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相结合,并对功率的短期预测来提升其准确度,其中通过NWP对风速、风向、气压以及气温的相关信息进行预测,接着再借助风机周围的物理信息得出风力发电机组毂高度的风速、风向,再根据风机的功率曲线分析计算得出最终的输出功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恶劣天气进行预测数据所引起的误差,大幅度提升其精准度。

3.4降低功率损耗,降低电网压力

对于电网功率划分为两种,即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在功率损耗的研究不断深化下,通过功率计算方式展开,可以及时有效的了解到电力线路中存在的故障问题,在降低功率损耗的同时,降低用电负荷,延长用电设备使用寿命。因此首先应该将导线的路径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减少电阻的压力,尽可能减少和降低有功功率的损耗。其次对于无功功率而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变压器负责供电和发电,有针对性的进行无功补偿。在当前我国电网建设和发展中,整合电网资源,进行无功补偿,采用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和静止无功补偿器三种无功补偿方式。充分结合电网特点和建设要求进行选择,降低电网运行负荷和功率损耗,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5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

人才是发展技术的基础,人的技术和素质直接关系到风电并网技术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风电并网技术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我们必须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力度,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到风电并网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另一方面,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力度,让技术人员接受一些系统、专业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为风电并网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还应建立一些风电并网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如高校、科学研究所等,通过教育手段,不断提高相应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未来风电并网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4我国各区域海上风电建设

我国近海海床沉积环境复杂,粘土、粉砂层厚度多在20 米以上,无法形成良好的基础持力,基础造价高,施工难度大,因此需根据具体地址条件和海上安装能力确定基础型式。依据海上风电场所处的地质结构,按照各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当其层面埋深较深、厚度较大时,可将中细砂、砂砾石、砂卵砾石、粘土、全风化砂岩层、强风化砂岩层、中风化灰岩层为桩基持力层。

我国渤海水深较浅,平均水深19米。辽东湾北部浅海区水深多小于10米,海底表层为淤泥、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砂、粉土和粉砂层,承载力小,易液化,不适宜作持力层;底部沉积物以细砂为主,承载力相对较大,可作持力层;黄河口海域多为黄河泥沙冲淤海底;渤海的大部分海域冲刷现象也较为严重,冬季有冰载荷的作用。渤海大部分水域不宜采用重力式基础和筒型基础,可采用单桩钢管基础和多桩基础。

东海近岸水深多在60 米以内,海上风电场多规划在平均水深5 ~ 15 米的海域,上部多为全新世浅海相沉积的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等,下部多为晚更新世河口- 滨海相沉积的砂质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该区域多为淤泥质软基海底,不适宜采用重力式基础,可采用桩基结构和筒型基础结构。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先进的技术融入各个行业的发展中。风电新能源是现阶段应用十分广泛的全新能源,现已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但是,在传统的电力发电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新能源的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对输电网的安全和运行的影响十分显著。因此,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深入分析这一问题,并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全成,张永明,林钧斌,孙斌.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分析评价[J].上海节能.2011(03)

[2]赵文江.有关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的探讨[J].电子制作.2017(18)

[3]吴函阳.风电项目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28)

论文作者:阎凯,姚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风电新能源发展与并网技术分析评价论文_阎凯,姚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