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始”做起论文_郝晓声

从“开始”做起论文_郝晓声

郝晓声 山东省烟台市高新区实验小学 264100

斗转星移,花开花落,随着学生不断毕业,新的学生不断入学,每位老师在新学期来临,总会接手新的学生、新的班级,我们总会面对不少新的面孔。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所以任何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想办法抓住“开始”这一契机,努力做好一些工作,力求有一个“成功的开始”,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总结认为一位教师在接手新的班级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开展工作:

一、了解学生,确定工作思路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绝对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么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更是这样。任何一位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所接手的每个学生与以往任何一个学生都不同,因此当我们接手一个新班级时,全面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决不能凭借经验去臆测或忽视对学生的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分层次、分主次确定近期或长期的工作思路、想要达成的工作目标以及工作方法等。

要了解学生,主要有以下渠道:首先与学生以前的老师取得联系,从他们口中了解班级当中学生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如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智力发展水平、班风等),个别学生又是怎样的(如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生的家庭状况等)。其次,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分析学生过去的成绩变化情况,以及综合评价等。再次,利用家访、话访等手段深入学生的家庭也是必要的途径,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的情况。最后,教师还可以直接面对学生进行了解。

有了对学生详细的了解后,开展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对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有了预先的心理准备甚至对策,为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日后发展一些学生的特长埋下了一块很好的奠基石。

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必须注意,别人的评价只起参考作用,不能在未接触学生之前就人为地给学生打上各种印记。了解学生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分等,而是为了给今后开展工作确定工作思路,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二、精心准备,搞好就职演讲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是先入为主的,一个老师如果给学生以好的第一印象,比如让学生认为这位新老师容易相处、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等,自然而然的,这位教师日后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拥护,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留给学生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站在学生面前,搞好就职演讲很重要。我们必须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准备好自己的就职演讲。

在就职演讲中,首先要有教师的自我介绍,应坦诚地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告知学生。老师的优点能让学生更加信服老师,老师的坦诚也会拉近师生的距离,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老师的教育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为主,委婉地给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引导学生为自己制订学习目标。最后,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优势、特长以及发展潜力等,对所有学生提出期望,给学生造成老师在关注他、相信他的感觉。但是演讲中,始终要坚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千万别戴上“有色眼镜”,否则就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使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因为,每一位学生,即使是最落后的学生,也有其自尊心,也希望自己给新老师留下好的印象,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

2012年,我接手新的班级时就进行了一次“给自己以动力”的演讲。演讲中我首先分析了同学们所拥有的优势、特长以及发展潜力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同学们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在我心中,每位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看重的不是过去,而是将来。只要努力,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什么困难都能克服。我非常愿意帮助同学们,其实评价一个人是否有进步,不一定要与别人相比较,也可以看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多少收获。

三、课内课外,建立良好关系

教育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综观各种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凡是好的教育效果往往都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与之伴随。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密切合作的保证,一切教育都应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以爱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爱是激发情感的根基,没有老师的爱,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为学生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真心去爱学生,去关心他们,学生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又怎能不爱老师呢?只有在爱的厚土上勤耕不缀,才能收获爱的硕果。

2.尊重学生人格,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处于生理、心理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渴望独立,但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得到认可、同情、支持和赞赏。虽然师生之间角色不同,但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对于学生,教师不应仅仅把他们当作学生,还要把他们看作是和自己一样值得尊重的人,即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肯定一个学生的基础。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和心态去认识他们、要求他们,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以同情的态度去体验学生所感所想,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关爱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的“忧乐与共”。

3.走近学生,加强师生交往。老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与学生打成一片,老师由居高临下的“老师”变成了共同生活、共同探索知识的“伙伴”。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老师的真实情感和想法,感受到老师也是平凡的人,这种师生间的彼此理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另一方面,老师要把学生看作小棉袄,走进学生生活,时刻注意与学生交流,加强师生的情感联系,教育就会走向愉悦与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特点,就在于使教育的整个过程成为教师过问人的精神生活的整个过程。”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倾注我们的真情实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培养助手,建立管理团队

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中要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班风、刻苦认真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这样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单凭教师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一个能配合自己的管理团队——班干部队伍、课代表团队、小组长队伍。

开学伊始,教师要把培养助手、建立管理团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我们的目标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选拔并培养他们,组建起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并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协调好各项班级工作。

选拔助手——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按标准选拔认真负责、素质过硬的人选担任团队中的职务。选拔时要公开、公平、公正,建立的团队才有公信力,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培养助手——管理团队在工作过程中,除了严格要求、大胆任用之外,还要从各方面关心、支持他们,尤其在工作细节上,要及时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既有思想上的教育,也有工作方法的指导,使整个团队能够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勇于创新,大胆管理,把大权下放到团队手中,充分发挥团队的能动作用,给学生以锻炼提高的机会。

管理助手——在实际工作中,让每个管理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管理中要做到分工明确、交叉管理、相互制约,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防止出现管理漏洞的问题,在班级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分工和管理权限。教师在管理助手时,建立逐级负责的制度,成员对班长负责,班长对老师负责(或小组长对课代表负责,课代表对老师负责),使班级工作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充分发挥团队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当然,科任教师接到新的班级时,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怎样做好这些工作,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去实践。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拥有“成功的开始”,就会让你的工作更快地走入正轨,教学效果更好。

论文作者:郝晓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7月总第1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8

标签:;  ;  ;  ;  ;  ;  ;  ;  

从“开始”做起论文_郝晓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