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方法的探讨_英语论文

过程写作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法论文,英语写作论文,初中论文,过程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过程法(Process Approach)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语言学中的整合理论。过程写作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它包括写作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定稿等五个阶段,各阶段相互交叉,循环往复。目前,对大学生和高中学生的过程写作法教学研究较多,对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研究还很少。一直以来,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难点,大多数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背范文、默课文等,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知识的内化过程。写作也是学生学习最薄弱的环节,学生不愿思考与尝试写作,大部分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心理。本文试图结合过程写作法的相关理论和本人的教学实践,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写作模式。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从2008年起到2011年,进行了将近三年。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以宁波市李兴贵中学一个班为对照班,使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以背诵范文为主,另一个班为实验班,采用递进过程写作法进行教学。为了更直观地说明过程写作法,现以“Go for it”九年级Unit 1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话题为例,对层层递进过程写作法进行实验说明,数据采集于五阶段中的作文。作文评价根据中考要求同一人批改,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

二、过程写作法教学阶段

1.进行单元整体教学,丰富与话题有关的词块素材

Krashen(1985)认为语言学习主要靠“可理解性的输入”,只要有足够的输入,输出自然会出现。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提供学生大量的素材,要求学生自主整合素材。例如,“Go for it”九年级Unit 1是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话题,教师首先要提取单元中的词汇,并且激发学生原有的词汇,恰当地拓展词汇,达到整合词块,然后根据单元内容建构文本,即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提取、整合,改编成可读性强、有意义的篇章。教师要将词块整合到句子中,并在情景中进行有意义的听、说、读、写整体教学。当学生对词块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再进行有意义的句式训练。可以“How do you learn best?”为话题进行教学设计。这一阶段的写作教学(简称写作1)设计: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是如何学习英语的,同时调查周围同学学习方法,对各种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写作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写作,将所学的词块、句群进行初步运用,为后续写作作好铺垫。

2.设计情景,输入句群,深层次地运用语块

根据语言整合理论,教师要让学生对上一节新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方法是先进行讨论,再通过听写进行记忆巩固,让语言知识反复循环出现,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并对第一阶段学生所写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学习第二课时Section 2,假设4位同学分别在听、说、读、写方面有困难,教学生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困惑,如I have trouble in pronunciation.\I have difficulty in speaking.\I have problems in writing.\I am weak in reading.提醒学生注意句子的变式,回顾复习有关句型,并将学生的建议写在黑板上,如you can...\...is a good way.\why not...\You'd better...\The best way to...is to do...并对第一阶段所学的词块,句式进行深层次地运用。在Section B中,设置情景如下:让班上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同学先说出自己的困难,其他同学讨论帮助解决。在此阶段,教师对学生初次作文进行指导,书面交流、面面交流、同学间交流相结合,对写作较困难的学生,最好与其面对面交流。要注意激发和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同时,教师给学生适当地增加同一主题的阅读,指导学生鉴赏经典句子、篇章结构等写作技能,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元认知水平,对各方面元素重新整合。

第二阶段的写作教学(简称写作2)设计:Amy在英语学习的各方面都很烦恼,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和建议,请你给他回个e-mail。写作设计目的:学生复习巩固句式和上一阶段所学的词块、句群,复习书信的写作格式,努力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如下页图1。

3.阅读鉴赏,学习谋篇、拓展、衔接等写作技能

根据教材的安排,第二阶段完成后,就进入阅读教学环节。在这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增加词块,增加句子,指导学生学习篇章衔接以及拓展等技能。教师要选择与话题有关的各种风格的范文,提供给学生阅读,积累素材,丰富写作视角,并学习一些句式,如:A good way to pass an exam is to work hard everyday in the year.\Try to read stories in English and speak English as often as you can.\The most effective way is to learn lesson by heart.\If you can tell in your own way,Your English will be perfect.然后,教师要对第二阶段学生的作文(简称写作2)进行反馈,将学生作文中美的片段进行重组,形成范文,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学生合成的篇章。这样,学生就可以学习到同伴的好词、好句以及篇章结构等写作优点。在素材积累和前两次写作经验基础上,学习掌握课外阅读中的佳词、佳句,并对知识进行整合,再次提高写作水平。如图2。

第三阶段写作(简称写作3)设计:John来自美国,他刚来到中国,想学习中文,希望得到你的帮助。写作设计目的:换个角度,再次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

4.师生共创,建构写作框架

这阶段,重在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对单元词块、写作技能进行单元整合,与学生同步写作,共同创造。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开头怎么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如何拓展?用哪些词合适?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吗?哪些句式可用?如何衔接?如何结尾?”等等,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系统化,并将知识形象地与写作紧密结合。通过多次写作,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继续强化对同一主题的阅读,教师可根据主题自编材料。学生可吸收教辅材料中经典句子、篇章结构和同伴的写作优点,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前几次的写作经验,进行第四阶段的综合性写作。如图3。

第四阶段的写作教学(简称写作4)设计:How to be a good learner? 写作设计目的:给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自由表达自己观点。

5.指导学生自由写作,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师要对学生第四阶段的写作进行反馈,点评学生作文中的语言点、篇章结构,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时,要帮助学生鉴赏各种写作风格的作文,并经常在考试中进行写作训练。此阶段写作,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机智(写作机智指学生综合运用写作技能,能恰当灵活地处理素材)。学生通过前几个阶段的多角度写作,已形成一定的写作机智,词块、句群、句式的变化在写作教学中已经内化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了,学生可以拓展思维空间,表达心中想表达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作文成绩SPSS的t检验与方差分析

1.对初中生实验班与对照班作文成绩进行SPSS的t检验

表1是对两个班的同一张试卷上的作文进行SPSS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1方差方程Levene检验是用方差分析方法做两组方差齐性的显著性检验,本检验结果F=63.657,P=0.000,所以方差具有齐性,可不必进行校正。表中右半部是对两组均值做t检验,由于方差具有齐性,可得结论,经双测t检验,P=0.001<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如满分15分,实验班的均值是13.63,标准差1.47,对照班的均值是9.67,标准差5.93。由此可见,实验班的作文分数显著性高于对照班。

2.对于同一单元的不同阶段的作文成绩进行方差分析

各阶段的作文由两位教师批改,取中间值。评分从文章的准确性,上下衔接连贯性,句式的变化,篇章结构整体性,语言的流畅性及得体方面打分,通过SPSS方差分析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作文满分为15分,第一阶段的作文平均值10.63,标准差为1.83。第二阶段为作文平均分11.87,标准差为1.38。第三阶段作文平均值为13.32,标准差为1.04。第四阶段的作文平均值13.6,标准差为0.90。第五阶段的作文平均值13.52,标准差为1.20。标准差越来越少,平均分在增加。但是第五阶段的作文比第四阶段稍差,因为第五阶段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考试的情况下,无任何参考资料,加上心理有些紧张,对于中等生与薄弱学生有些影响。上述研究表明,学生在逐步提高英语写作的水平和能力。

由表3看出,方差检验的F值为29.50,相伴概率为0.000。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5个阶段中至少有一个阶段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可能5个阶段之间都存在显著的差别。综合两表可知,层层递进过程写作法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有显著成效。

图4更清楚地表明第一、二阶段到第四阶段的作文成绩进步明显。第五阶段是在考试状况下完成的作文,学生中中等生及薄弱学生比第四阶段稍有差异。

四、研究反思与启示

过程写作教学法要取得成效,第一,教师先要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结合具体教学情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第二,教师要不断地建构文本,即将词、句、篇整合为方便知识迁移的语块。教师建构的文本不仅要考虑到易迁移的句子或有可读性的篇章,而且要容易激发学生情绪记忆,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第三,教师要将知识设计成与作文有关的话题,通过讨论,让学生再体验写作。第四,在同一主题下,不断地设计情景,转换写作题目,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巩固单元中的目标语。第五,要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写作信心。第六,扩大学生阅读面,进行话题归类,让学生容易从记忆中提取。但是,层层递进过程写作法教师备课量大,要求教师不断地开发教材,对教师要求高,写作批改工作量大。

标签:;  ;  ;  ;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过程写作方法的探讨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