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人文精神——读《沧浪之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拿什么论文,之水论文,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2)03-0096-04
读了阎真的长篇新作《沧浪之水》,我感到心情格外沉重:当我看到在20世纪最后20 年里,中国知识分子在无可奈何之下精神一步步地溃败,心里实在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而面对当下全民族人文精神的严重滑坡,每一个有点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必然会发出一 声概叹: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人文精神!
一、身份的被迫转换
小说的主人公池大为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身份走进省卫生厅的。知识分子意味着什么 呢?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知识、过人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能,而 且肩负着人文精神的传承与构建的重任,是社会道义与良知的坚守者。由于传统文化的 影响,中国的知识分子往往淡泊名利,表现出人格清高,而且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感。池大为的知识分子身份一方面是从他的父辈那里继承来的, 父亲留给他的精神遗产就是浸透着传统人文精神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另一方 面是他的研究生学历所赋予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决定着池大为的人生态度、人格精神、 道德操守与处事原则。在传统文人精神的影响下,他在进入省卫生厅工作最初的几年里 一直保持清高,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以一个传统的知识分子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 和事,不屑于同丁小槐等蝇营狗苟的人纠缠在一起,蔑视他们那种骨子里的奴性,追求 自己所理解的人生意义,坚守着自己的心灵自由。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他为起草一份 文件花几万感到心疼,他十分反感不顾老百姓死活,牺牲老百姓利益对统计数字的弄虚 作假,他对厅里花许多万买轿车提了意见;出于人道主义的情怀,池大为拿出钱给了身 患绝症来到卫生厅上访的赤脚医生。与此同时,池大为还常常思考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在内心他觉得“那些将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当作人生最高目标的人”,只能称为“猪人 ”;那些只会讨好上级,摇尾乞怜的人,应当叫做“狗人”。他时常“到先贤的生命褶 皱中去访微探幽”,看到了“不朽的灵魂在虚无之中盈盈飞动,留下一道道优美飘逸的 曲线”。于是,他以自己的不算脆弱的信念与理想主义作武器,对于官场的腐败与社会 的庸俗作了比较顽强的抵抗。
然而,坚守着高尚情操的池大为究竟得到了什么呢?他的不屑计较反而让他人占了便宜 ;他反对统计数字弄虚作假使得许多人不高兴;他心疼厅里为起草一个文件花的几万倒 叫自己受到冷落;他为买车提了意见结果遭到报复被排斥在圈子之外;他拿钱救助上访 的赤脚医生令厅里处于尴尬的境地……他虽然有道德感,有良知,有人格,有人道精神 ,但是这在圈子里不仅得不到认可、理解和支持,反而备受轻视和打击,使自己被排斥 ,住在条件非常差的筒子楼,生活常常处于窘迫之中。仅仅是物质的贫困并不能使人屈 服,更令人不堪忍受的是灵魂的孤独与价值的虚空。人是需要理解的,价值信念是需要 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承认的。但是,池大为不仅在物质上陷于贫困的境地,而且始终得不 到别人的理解。最初与他谈对象的屈文琴因为同他没有共同语言而分手。董柳虽说与他 是患难夫妻,但是从根本上就没有走进他的心灵,不了解他的人生信念,而且还常常在 理想与意义问题上发生尖锐的冲突。孤独无助的池大为真正体味到历史上“那些为了纯 粹心灵的理由而坚守的人,在空旷寂寥苍凉广阔的历史瞬间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四顾 无援”的人生处境。社会的严重失范失序使他在现实中实在找不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的 归宿,他的信念与人生意义乃至人格尊严都变得十分虚空,这使他倍感压抑。在极端苦 闷一绝望之中,池大为一度沉迷于象棋,就像古人试图以醉酒来求得解脱一样。然而, 解脱只能是一时的,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难题并没有解决,每一个醉者醒来后还必须面对 现实。况且,周围还有许多人在以各种非常实在的理由来向他劝降,还有作为人之夫与 人之父的责任和住房、医疗等问题的逼迫和困扰,池大为终于抵抗不住了,在痛苦的心 灵搏斗中从精神防线撤退了。小说的前半部分都是围绕着一个“逼”字来展开的,现实 以不动声色的力量逼他就范。作者把这个“逼”字写活了,写透了,写得淋漓尽致丝丝 入扣。最终,他在内心以儿子的名义将那个正直、真诚、朴实的知识分子的“自我”枪 毙了,同时也将自己的良知、责任、价值和意义一道埋葬了,从而实现了自己的社会身 份的转换——由知识分子转换为一个官员。社会以一种无法捉摸难以描述的力量,完成 了对他的强制性同化。精神防线的崩溃与宣布“自我”的死刑,为池大为顺利地进入官 场扫清了障碍,使他后来在官场里飞黄腾达,平步青云。
二、官场的游戏规则
官场自有官场的游戏规则,其中有许多东西决不是知识分子所能认同的。面子与森严 的等级是官场游戏规则的核心,强烈的金钱欲和权力欲是这个游戏规则运转的根本动力 。池大为在抛开知识分子的身份之后,最初由于变得不彻底,心里还觉得别扭,但很快 就适应了。他懂得在官场的游戏规则中是不能有丝毫同情心的,是必须视尊严如粪土的 。他以自己为核心,一切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来处理各种事情,于是种种为自己过去所不 屑和批判的卑鄙手段都用上了。为了自己的升迁,他不惜出卖了同办公室的尹玉娥,将 舒少华的倒马计划告密。当他将自己融入到官场当中,成为官场一员的时候,池大为被 异化了,他将自己的灵魂卖给了魔鬼之后便沦为权力和欲望的奴隶。
中国官场的这种游戏规则是几千年来的封建残余与当今社会语境相结合的产物。中国 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以皇帝为核心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要想到升迁就必须围绕着权力的 指挥棒转,因为迁升与否是由更高的权力而不是百姓决定的。久而久之,形成了官场上 的权力崇拜和民间的官本位。到了20世纪,我们国家虽然推翻了封建制度,迈向现代国 家的行列,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走出官本位与权力崇拜的 阴影。也就是说,许多官员的权力不是来自下级的选举,而是来自上级领导的恩赐和奖 赏。与此同时,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存在,因而权力的运用得不到有 效地制约。权力被控制在长官的意志之下,这就形成了权力意志。在池大为所呆的卫生 厅,什么都是当政的厅长说了算,其他人只能是唯其马首是瞻。既然没有受到有效制约 与监督的权力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功能和作用,既然这个权力可以决定一切,带来数不 尽的好处和无穷的利益,那么在生存的逼迫和利益的诱使下,每个人理所当然要不择手 段地争夺。即使是位居厅长要职的马垂章“也有求人拜码头的时候”。反映在池大为、 丁小槐、马垂章等人的官场语言中,权力话语占据霸主地位,每个人的语言围绕着权力 展开。有了权力,话语就有了分量,没有权力,就意味着失语。在这里,所有人的语言 都为权力所操纵。这样,所谓“道理”就只能是任人捏弄的“泥娃娃”。
在这种游戏规则之下,人际关系变得相当微妙复杂。为了使自己在错综复杂的权力争 夺中处于有利地位,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极力掩饰自己的真正面目,戴上一套官场 的面具去表现自己,于是淘去诚实与真实情感的表演在官场上司空见惯。丁小槐的在马 厅长前的侧身行走是在表演,步入官场的池大为向马垂章表忠诚是在表演,就是马垂章 主持悼念戴妙良同样也是表演。这样,表演便是这些官员们的人格特征,或者说他们有 着表演型的人格,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这种表演表现出典型的人格分裂,往往是说与 做背道而驰,表情与情感常常相反,这是一种病态人格。如果这种病态人格仅仅发生在 个别人身上,人家还可以帮助他,救治他。如果是执掌着权力的阶层普遍患有这种人格 分裂症,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精神的严重溃败
池大为精神的溃败对当代知识分子而言具有典型性,但这实在不是他个人的责任。他 之所以如此弃绝他本来追求的高尚情操、人文理想和道德准则,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因素 的综合使他无力抵御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最终放弃心灵的守望。
首先,池大为是一个体制内的知识分子。从历史上看,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毛”, 必须依附一张皮面生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深受西方人文思想的影 响,一度游离于权力中心,成为具有独立性的自由阶层。鲁迅、郭沫若、朱自清等人之 所以能拿起笔以战士的姿态出现,就因为他们独立于权力之外。他们不仅获得了很大的 自由空间,而且能够坚强地抵御来自权力的巨大压力。然而,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知识 分子通过单位统统被纳入到体制之内。知识分子的生老病死都由单位承担,衣食住行基 本上由单位福利解决,这使他们少了后顾之忧,同时他们的自由的空间也少了,当年气 势磅礴的“天狗”郭沫若此时也成一名“桂冠诗人”。既然成为单位上的一个人,自己 的生存与发展都在权力的掌握之中,他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立性,也就意味着失去许多 自由的空间,在许多时候只能被动地生存。因此,卫生厅里的人虽然大多是知识分子出 身,但是后来几乎都成为适应性的人,成为权力机器上的螺丝钉。由于失去了独立性, 成为权力机器上的螺丝钉,知识分子也就失去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失去了对社会的 批判功能。
其次,池大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型的。他虽然生活在20世纪的 下半叶,但是他的人文理想基本上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他坚守自己的理想人 格的精神力量主要来自他父亲传给他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传统的儒道文化构 建起他的精神家园。他曾一度抱着儒家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态度进入我们这个时代 ,后来当他遭到冷遇时便认为自己是现代隐士,只是“隐居在城市罢了”。对于当今的 社会各种现象的困惑与批判,池大为是站在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的,这就不能不带有一定 的偏见。在传统文化中,金钱与欲望总是被否定的,甚至被认为是罪恶的渊薮,权力也 成为被批判的对象,因而君子总是淡泊名利,疏远权力的。其实,金钱本身并不坏,而 欲望本身也不是坏东西,社会发展与进步从根本上讲就在于人有欲望,关键是欲望应该 与理性结伴而行。至于权力,在任何社会里都不可能被取消,如果将权力置于理性的基 础上,并且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公众的监督,那么它就可能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由于传 统文化的遮蔽,他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作为现代社会特性的个人化时代。因此,在现代 社会里,池大为凭借着传统的人文精神来与世俗抗争,真有点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味道 。难怪池大为的朋友刘跃进慨叹道:“孔子死了”。现代社会里的人文精神固然可以借 鉴池大为所承传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传统文化毕竟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不能 作为工业化时代的现代社会人文精神建立的基础。利用传统的人文精神抵御现代社会中 权力的腐蚀与世人的庸俗,实在是苍白无力的。
再次,池大为生活在我们的社会大转型时期。在这社会大转型时期,我们的社会走向 市场经济,迎来个人化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对功利主义和个人欲望道德合法性 的承认。欲望和功利主义取得合法性这种现实,对传统人文精神的杀伤力是巨大的,这 使知识分子失去了坚守的理由。历史语境改变了,传统的精神资源受到了挑战,残酷的 挑战。在这个时代,个人的欲望是膨胀开来了,但是由于理性的严重匮乏,宗教精神的 缺席和契约意识的缺乏,道德防线在膨胀了的欲望与人性的弱点和缺陷的双重冲击下, 变得十分脆弱,几乎是不堪一击。当大家都不对社会承担义务与责任时,一个小小的池 大为怎么能承担得了呢!既然大家都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获得了许多好处,得到 了优厚的待遇和很好的生活条件,而且在虚荣心和优越感中得到了精神的满足,那么他 池大为为什么要独自一人空守那非常缥缈与虚无的人生意义呢?更何况多方面的逼迫与 劝诱实在是他抵挡不了的。于是,池大为价值的杠杆倾斜了,他的精神支柱断裂了,最 终他的人文精神坍塌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在虚无主义的历史 语境中向传统文化寻索,试图以此为依托建构当代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价值平台,而《 沧浪之水》则证明了这种努力是无效的,至少也是效力十分有限的。正如小说中人物, 大学教授刘跃进所言:“读书人不可能在现实之外依托逻辑建立一套价值系统。”这个 “现实”就是市场经济。我认为小说的一个贡献,就是形象地表现了传统的人文精神无 法面对现代社会,无法与现实生活产生有效联系的真相,进而提出寻找新的价值根基的 重大命题。
池大为的人文精神的溃败并不只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向我们的社会发出的一个严重的 警告:就连池大为这样曾经一度顽强坚守自己灵魂的人,在无效的抵抗与对世界的绝望 中也走向沉沦,投身到他以前所不屑与厌恶的功利的争斗中,投入到他以前所反对的腐 败的行列,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整个的社会深刻反思并警醒吗?
四、最后的精神拯救
池大为曾经以儿子的名义“枪毙”了过去的自己,试图与过去的自己实现决裂。但他 的血管中毕竟流着的是传统型知识分子的血,这就决定了他的“死亡”不会那么彻底。 在他精神败落之后,过去的池大为还在某种程度上回到现在的池大为的身上来。他在登 上了省卫生厅的权力高峰的时候,他甚至想回到过去的自我,让那个被“枪毙”了的自 我复活,希望以此来拯救自己业已堕落的精神和灵魂。他帮助那些曾经因为权力争斗而 被耽搁了职称评定的人评上了职称;他通过精心的操作成功地否定了过去的虚假数字; 他退回金叶公司的60万元的贿赂款;做了这些好事之后,池大为“感到了一种崇高,一 种神圣,这种曾经熟悉但已经很陌生的感情笼罩了我。”这使他信心倍增,“一时间我 下了决心要在自己心中重建崇高,重建神圣。”于是,自信中他开始了自己的精神拯救 。但是,池大为忘记了自己毕竟只是一个非常渺小的个体的人,他虽然成为了省卫生厅 的一把手,大权在握,然而,他毕竟只是整个权力机器的颗螺丝钉,只不过他是被安装 在较为重要位置的一颗稍大的螺丝钉而已。作为一颗螺丝钉,他只有在为这个机器的运 转中才能发挥自己的功能,如果他离开了这个机器,他将一事无成;他要反过来改造这 台机器更是异想天开。试想一个人如果要想同整个体制较量,即使这个人掌握着一定的 权力,而且体制本身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其结果也必将是以卵击石。当池大为下决心想 解决厅里各部门的小金库问题时,由于触动了许多当权者的利益,最终他的改革必然要 搁浅,只能半途而废,他的“还政于民”的设想最后还是落了空。池大为为此常常深感 不安,灵魂复活的冲动不时撞击着他的心扉,但是严酷的现实实在容不得他的灵魂回归 ,令他无法拯救自己的人文精神。最后,他还乡时来到了父亲的坟前,与父亲的亡灵展 开对话,希望找到精神回归的道路,希望将自己被异化了的灵魂得以复归,希望解脱心 中的苦闷。然而就在此时,黑暗传来了一个声音:“池厅长——池厅长——”这个来自 官场称谓的呼唤抓住他的灵魂不放,以一种难以抗拒的力量将他拖回到黑暗中去。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腐败小说因为贴近现实,关注现实,及时反映民众的疾苦与心 声而成为文坛的热点。但是,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与历史淘汰的实在很少,因为这些反 腐败小说中的绝大多数存在着好人/坏人,贪官/清官的二元对立的人物结构模式的弊端 ,存在着所谓正义战胜邪恶的神话故事程式,存在着大团圆结局的局限。从根本上讲, 这一类的小说仅仅向人们描述各种腐败的现象再加上一味的煽情以帮助人们宣泄心中的 不满,而缺乏对腐败产生的根源作文化上的透视与哲学上的思辨,因而缺乏应有的深度 与力度。阎真的《沧浪之水》不仅从文化与心理等层面上探讨了腐败产生的根源,揭示 了人性的弱点与缺陷在腐败过程中的作用,而且从哲学的高度思考了现代社会中人的意 义及其失落,表现了传统的精神资源在当代社会的困境,揭示了虚无主义流行的历史语 境,进而向人们提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也值得深思而且非常迫切的问题:拿什么拯救你 ,我们的人文精神?
收稿日期:200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