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的传播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关论文,危机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因素随时随地可能给社会组织带来这样或那样的危机,如自然灾变,能源紧缺,信贷、决策、法律问题及员工素质等所产生的危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或“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危机一旦发生,成为聚焦对象的组织,尤其是高知名度、高成长性、高品牌排行、高管制(食品、医药、医院、交通等行业)的“四高”组织,如果没有采取很好的应对措施,其社会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从几年前的南京冠生园“陈馅”事件,三菱“帕杰罗”事件,令人恐慌的“非典”肆虐,到去年的雀巢“碘超标”事件,光明的“问题牛奶”,高露洁牙膏风波,肯德基的“苏丹红”,索尼产品质量问题等。危机有涉及政府形象的,但更多的则发生在实业界,即使国内知名企业、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也不能幸免。“非典”后,“零点调查”2003年8月公布的《京沪两地企业危机管理现状研究报告》显示:有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处于中高度危机状态之中(其中40.4%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仅有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美国《危机管理》一书的作者史蒂文·芬克对全球500强的高层人士进行了一次调查,高达80%的被访者认为,现代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危机,如同人不可避免地面对死亡;有55%的被访者认为:危机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转。[1]
不可预测性无疑是企业发展中的特性。既然危机不可避免,这就需要强化危机管理的学习,制定一套面对危机的应变方案,建立一个危机紧急处理系统,并举行危机模拟训练,以检查危机状态下的反应能力、决策水平、对外宣传等,以便能够处乱不惊,沉着应对。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非常重要,能够将事态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并不是每次皆有幸“运筹于帷幄之中”,化险为夷的。更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将正在进行的危机所产生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你进行了怎样的传播。笔者认为,危机公关的传播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说真话”、“站在公众立场”。
被誉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无疑是一位高超的危机处理专家,他从职业实践出发,提出了“说真话”、“公众必须被告知”的公关传播思想,认为:“凡是有益于公众的事业必将有益于企业和组织。”无数次危机公关实践证明,组织必须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进行真诚沟通,勇于承担责任;并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安慰,通过新闻媒体向公众致歉,解决其深层次的心理、情感问题,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所谓“纸包不住火”、“玩火者自焚”,如果藏着掖着,后果会更惨重。英国危机公关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提出危机管理人员要具有“人道主义”的情怀,即是强调公众利益不容忽视。
以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和南京冠生园“陈陷”事件的危机公关传播为例:前者的危机是相关不负责的供应商所造成的,当然也暴露了肯德基自身的管理问题,但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自揭其丑,没有托辞,勇于承担责任,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的立场,首先使各主流媒体对它所持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肯德基自查出‘苏丹红1号’”、“愿承担法律责任”、“肯德基将赔偿”等几百条标题醒目的报道,使社会公众感到了对方纠错的诚意。仅距声明发表5天后,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协同各联合执法部门,向北京肯德基发出了恢复销售通知书。肯德基很快重新赢得市场。
而南京冠生园不仅没有及时自查自纠,向消费者作出真诚的道歉,反而面对板上钉钉的确凿证据恼羞成怒,与国内最具权威性的媒体较劲。与媒体交恶乃公共关系之大忌,结果导致新一轮的媒体讨伐,而“业内普遍做法”的狡辩将同行拖向了深渊,又招致了业内的声讨,自身信誉丧失殆尽。半年后,南京冠生园因失信而破产,从市场黯然消退,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在挽救危机时采用了“说假话、掩盖事实、转移视线、拖人下水、无视消费者利益”的毫无章法的传播策略。
第二,快速反应,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
一件突发事件要转化成危机事件,一般要经过“信息传播”、“冲突演变”、“危机产生”三个阶段。媒介是危机传播的主要通道,因此,一旦危机发生,处理好第一阶段的信息传播尤为重要。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内,信息会像病毒一样,以裂变方式高速传播,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而这时候,可靠的信息往往不多,为避免发生信息真空的状况,导致流言飞长,企业必须快速反应,争取在第一时间与公众沟通,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正面信息,表明态度,告知正在采取的行动。
要以企业为第一信息发布源,不要给媒体太多发挥的空间,尽可能多地向媒体和公众提供所需的背景资料,不放弃任何话语权,积极主导舆论,以正视听,从而迅速控制事态;要设立危机新闻中心,作为新闻发布会和媒介索取最新材料的场所,紧急状态下可以考虑开通24小时电话以接受媒介和公众询问。
也许从美国强生公司处理1982年服用“泰莱诺尔”镇痛胶囊中毒的危机事件中,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快速反应、牢牢掌握信息发布主动权的重要性。危机发生后,强生公司公关部门所采取的第一项关键性决策,是与新闻媒体通力合作,及时向新闻媒体提供信息,无论好坏。
9月30日(周四)17:16分——事件发生当日,对外发布公司紧急通报:撤回某批次9300瓶“泰莱诺尔”镇痛胶囊。
10月1日(周五)10:47——对外宣布:撤回第二批171000瓶“泰莱诺尔”镇痛胶囊;并接受食品与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对“泰莱诺尔”胶囊进行检查。
10月4日(周一)9:58——对外发布消息:食品与医药管理局抽检100万瓶药,除芝加哥地区外这类药品并没有受污染的现象。
10月5日(周二)15:47——宣布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撤回“泰莱诺尔”胶囊。
10月6日(周三)10:45——对外发布食品与医药管理局专员海斯和专卖部副主任科普的声明。23:42对外宣布:公司有奖回收“泰莱诺尔”胶囊。
10月6日(周四)8:43——发布:一投毒嫌疑人自杀。[2]
……
强生公司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通过媒体告知公众事态的进展,充分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也杜绝了负面信息的蔓延;并愿意以公众利益为重,不惜一切代价,花费1亿美元收回胶囊。对药品中毒事件处理的坦诚态度,使它获得了社会公众和舆论的广泛理解甚至同情。两个多月后,该药以抗污染的新包装重返市场,奇迹般地迅速复原,重新赢得市场的领先地位。这一危机公关也因此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佳公关案例。
同样是全美大公司,埃克森公司在1989年3月的阿拉斯加威廉太子湾的原油泄漏事件中,却因为在第一时间反应迟钝,没有与媒体积极沟通,心存侥幸心理,从而错过了挽救危机的最佳时机。本来事发地点人迹罕至,在现场的记者也寥寥,但事故发生二三天后仍无积极态度的傲慢行为,激怒了媒体,记者们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动用所有媒介手段,发起了对埃克森公司的“总攻”。公司产品因此遭到一些客户的抵制,加之索赔、罚款,经济上的直接损失近几亿美元,而形象更是一落千丈。埃克森公司此次的危机处理也成了教训深刻的反面教材。
媒介是典型的双刃剑,它既是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危机控制的关键。强生公司的公关部门对此是深谙其道,避免了危机的进一步升级。反观2005年度在我国雀巢、索尼、光明等知名企业遭遇危机后,消费者几乎听不到作为危机当事方在第一时间应该有的正面的声音,即使有也是语焉不详,这显然与其知名度不相称,也使消费者对知名品牌值不值得信赖产生了疑问。
第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为保证口径的高度一致,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非指定发言人不得接受采访。万博宣伟公关顾问公司刘希平总经理认为,应该“在危机发生时,对公司的对外发言人和主要人员做培训,目的是让他们确切了解事情的真相。一定要统一口径,最忌讳的是发言人说的不一致”[3]。
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很高,他是特殊时期组织形象的代表和代言人,必须反应灵敏,思维缜密,语言表达准确流利,具有很强的协调沟通和灵活应变能力,并谙熟危机传播的要诀;能从容面对媒体和公众,有理有节地驾驭场面,善于倾听,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公众。
“新闻发言人”首先要做好新闻发布的准备工作,并进行必要的预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合理的解释和圆满的答复。在具体发布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要高度负责地对外发布真实信息,不发布不准确的消息。(2)要清楚地表明公司的立场,说明企业正在采取的措施。问题的回答应具有权威性。(3)要避免使用行话或专业术语,措辞要准确、精当,清晰地对事件进行陈述。注意多用事实说话,不要辩解。(4)在面对难题不便回答时,要注意回答技巧,巧妙转移话题。绝不说“无可奉告”之类的否定性语言。如有故意发难,应保持镇静、温和、礼貌的姿态,有理有节予以必要的答复。(5)善于引导现场气氛,避免陷入无法招架的局面,将危机引导到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去。(6)如果新闻报道与事实不符,应及时予以指正并要求更正。
一个训练有素的“新闻发言人”,会给组织的危机公关赢得正分。1997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日本著名的山一证券因不良债务于11月24日宣告破产,在新闻发布会上,社长鞠躬谢罪,表示破产的责任全在公司最高管理者,公司的员工个个工作努力,都是优秀的,希望其他公司能够帮助他们重新就业。说到动情处,泪流满面。这组镜头经媒体播出反响很大,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同情。很快,数千名员工被几家著名企业聘任,走上了新的岗位。据说,社长的动情发言事先经过了公司公关部的精心指导。
而一位不称职的“发言人”或身份不当的“发言人”,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加剧危机的程度。河南光明牛奶被电视台曝光后,上海光明在第一时间将该公司董事长推向了前台。她一口否决了光明存在“回奶问题”,而且肯定地说上海光明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进一步的调查却是浙江和上海光明也存在问题,而此时的公司,只能是避着媒体,这无疑也促成了光明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从危机管理的技术层面来讲,尽量不要让公司最高领导者来担当“新闻发言人”。第一,“他”不一定具有与媒体沟通的技巧;第二,“他”的回答意味着最终解释,而一旦回复与事实有出入,就陷入了没有回旋余地的尴尬境地。
第四,寻求权威证言。
积极配合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调查,寻求权威部门的证言。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总经理魏恺这样说过:“当危机发生时,应该主动由第三方去谈相关问题。第三方包括行业专家、顾问、科学家等非利益相关者,在发生问题时,他们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公正地作评论。”[3]这个无利益关系的第三者的评论,一般能使公众有理性地倾听、信服与接受。企业切不可既做守门员,又做裁判员,自说自话,一味强调自己“没有错”。
强生公司在“泰莱诺尔”危机处理中,就巧妙地运用了权威专家的声明对外进行发布,为他们重新赢得公众信任、挽回声誉增添了砝码。
2005年4月的高露洁牙膏风波发生后,高露洁公司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声明其产品的安全性。其公布的证据有来自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英国首席牙科主任的相关证明;同时,还有引起风波的中心人物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彼德·威克斯兰本人的澄清声明。试想,如果只是单纯地作“肯定是安全的”之类的声明,有多少消费者会相信高露洁公司的保证?
信息社会时代的大众传媒在塑造企业形象,提升组织知名度、美誉度方面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当企业面临各种危机、内外交困时,媒体又成了毫不客气的积极的“扒粪者”。史玉柱总结了中国民营企业的13条死法,有两条就与媒体有关:“媒体围剿”和“不负责任的报道”。我们也常常遗憾地看到这一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国内的一些“国”字号的、“民”自号的知名的或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因不具备危机传播的基本常识和技能,而在身临危机时不堪一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学习与掌握危机公关的知识与技能,尤其是传播技巧与经验,处理好媒介关系,巧妙利用媒介这把“双刃剑”,从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是必修的重要一课。
收稿日期:2006-04-05
标签:肯德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