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的灿烂论文_孙亚利

灯火阑珊处的灿烂论文_孙亚利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感悟

孙亚利

摘要:语文作文写作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把写作与课本和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题。从阅读中汲取材料,从课本中借鉴写法,在训练中系统练习,在修改中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训练

细细数来,毕业已经是十一载了。在从教的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作文的教学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大家都认为只要写写,考试作文至少都会及格,所以大部分人不重视作文的练习。下面,笔者就对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存在的问题浅谈几点看法:

一、作文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也较擅长于记叙文的写作。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初中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但从写作上来看记叙文普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有些学生基本功不扎实,错别字比较多,句子不通,乱用词语等。至于书写方面更是不尽人意,标点符号不注意用,要么一逗到底,要么没有标点,书写不规范,不按照合理的格式书写等。班上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捉住重点,可以认真地写,分小标题来写,并能以历史人物的青春来激励他人,语言雄厚有力,富有感染力!

二、表达能力发展,达不到应有的程度

学生作文语文大多苍白贫乏,初中生记叙文普遍语库贫瘠,尤其是形容词、动词,往往同一个词在文中出现很多次,在描写方面,也多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

三、审题立意能力不强,作文要求写青春

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青春才刚刚开始,从他们的笔下,笔者看到的是对青春的怀念,还有一部分学生写的是军训或者运动会,看着有场面,但没有青春的主题。学生审题、立意能力薄弱,由此反映出他们思维上的问题——缺乏全面性和深刻性。

四、作文印有“八股”的印迹,“大路化”居多

文章中到处可见空话、套话,有时对于一个问题不断地做无用的解释,尤其在写议论文总是释义、举例、总结三段式,材料陈旧,体现不出自己的观点等,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思维僵化,视野狭窄的毛病。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1.要授之以法,让学生掌握作文的“规矩”。梁启超特别重视文章的结构教学,认为对中学生,作文法就要从全篇结构上讲,要讲怎样构成一篇文章的“规矩”。懂得了这些“规矩”,才有写好文章的可能。叶圣陶的《文章例话》就文章作谈话,“有时候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有时候说出这类文章的作法”。这样就要求学生多读范文。一则揣摩,模仿范文,在模仿的基础上加以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个性;二则通过大量的阅读,背诵增强语感,从而学会写作,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是吟”的方法。欧阳修就说过,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也多”多看范文是成功作文的前提之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也这样要求学生,有一个摘录本,每周将自己看到的美文写下来,算是一个记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堂前五分钟,笔者会任意点名找同学起来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他的美文以及推荐它的原因。现在学生学业重,为了减轻他们的学业压力,节省时间以及扩宽他们的阅读范围,笔者也会在自习课上,给他们读一些自己看到的美文,和他们一起分享。

2.指导学生写真实诚恳的文章,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要求作文“从原料上讲,要写真实的,深厚的;从写作讲,要写诚恳的,严肃的”。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充实生活”。陶行知认为“写日记是学做文章的一个最好方法”,因为日记是一天心灵的写真,也是每天生活的现实,把这些写出来,便自然会写出活的文章。由于学业的压力大,笔者没有要求学生写日记,但周记是必须写的,还要求是必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多写,即熟能生巧的方法。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能熟练地用各种文体写作,这是写作教学自身的特点、规律所决定的。

3.作文要先求明通。对于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清楚。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说:“率志委和,则理融而情畅;砖砺过分,则神疲而气衰”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中也谈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对于初习写作的人而言,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所以笔者基本上会要求学生写完作文,自己再读读,看哪一块还不通顺,或者同桌两人互相读读,找出最基本的问题。

4.放与收有序发展。初学写作的人,要让他们放开胆子写,就是有话就说,等到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注意练字,用句,注意技巧等。这也很符合学者学习的规律。不要一开始就要求高,让学生吓得无话可说,对作文失去了热情和信心。这一点谢枋得在《文章规范·放胆大》中说的很好,“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重视培养学生实际生活所需要的读写能力,力求把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通过户外生活、社会活动、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分析事物,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读书读报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学会运用记叙文,议论文和书信等各种文体来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我手写我心”。

5.要教会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古人很早就把修改纳入文章写作过程之中,“推敲”的故事很典型的体现了这一点。古人作文的修改一般以自己修改为主,同时需要教师和亲友的指点。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说:“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为了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批改作文就不能越俎代庖。梁启超主张作文批改要师生共同讨论。“作者自己先用一番心思,再听同学的意见,有了教师的指导,便懂得文章该怎么写好了。”刘半农创造性地设计了“二次批改,一次讨论”的批改方式,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反复修改。朱自清指出“教师只指导学生而不改文”的主张,施行指导学生自改或互改的办法,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改文能力,也即作文能力。在教学之中,笔者也坚持做到了这一点。

6.范文的展示不可缺少。在教学中,笔者一贯坚持在规定的时间内和学生一起写作文,然后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学生,算是“现身说法”吧,笔者发现用自己的知识感化他们还是不错的,还有在学生之间发现好的文章,给他们读读,让他们知道自己身边其实也有这样发现生活,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的人,给他们以鼓励。

在作文的教学之中,其实同行的方法很多,笔者只是写了一点自己浅薄的看法。其实“看,读,写,作”自古以来被看做人才的“基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就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虽久不废次之谓不朽。”后来,魏文帝曹丕又提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此可以看出写作的重要性。《学记》里曾说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至道,贵在学,思,行也。笔者相信在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艰辛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勇气。最终会欣喜地发现“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为年轻教师,笔者也认真地在且学且思渐行中!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工业大学附中710072)

论文作者:孙亚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7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  ;  ;  ;  ;  ;  ;  ;  

灯火阑珊处的灿烂论文_孙亚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