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电保护自动化,是稳定电力行业秩序,传输和供应优质服务的重要准则。经济快速演变的现代,人类对配电服务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该类严要求或是高标准,均为继电自动化指明了科学的方向和道路,同时也确认了继电保护自动化今后的发展目标和演变方向。继电保护装置,为供电系统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研究
引言
在电力系统的安全保障设备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稳定的工作和运行。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措施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作用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自动化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主要依赖众多参与继电保护的装置来发挥作用,具体来说有如下功能:首先,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进行实时监控,监控的对象包括各电力设备以及实时数据,操作人员可凭借这些数据反馈来判断运行状态是否出现异常;其次,一旦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监测出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第一时间确定故障位置和产生原因,操作人员可据此进行针对性修复,从而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再者,当察觉出电力系统的运行出现异常,继电保护装置会以报警信号的方式通知操作人员,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研究
(1)对线路接地起到的保护。根据接地电流各自的性质,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应对方案。譬如:小电流接地型仅仅为自动预警。但是,大电流很多时候均要对电网系统予以切断,妥善处理,对电力系统提供较好的保护。(2)发电机组的基本保护。该项保护操作,对电网供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而,保护同样也可以作出划分:①备用保护,是对机组小部件提供周全的维护。如果碰到问题,自动化装置也可以提出恰当的方案。在发出预警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故障进行隔离,防止发电机组承受更为严重的损伤。②重点保护。该种模式主要是对发电机组提供可靠的保护。如果碰到问题,电源也会马上被切断,确保机组的可靠、安全。(3)变压器保护装置,牵扯到接地、短路以及瓦斯保护。如果电流电阻参数失衡,电源也会马上切断,防止变压器过多地受损,维护供电的平稳性。
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管理措施
3.1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指标
无论继电保护系统是否实现自动化,其可靠度、可用度、失效密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修复分布函数、修复率、平均修复时间都是衡量继电保护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互相交错,我们需要综合确定性分析、概率分析和风险分析的方法,对这些可靠性指标进行衡量和界定,并理顺指标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有效实现继电保护系统的自动化,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其中确定性分析所锁定的可靠性指标,主要根据系统的拓扑和参数,对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干扰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预计发生最严重事故的概率;概率分析是在确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区别不同严重后果的继电保护事故,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所锁定的可靠性指标更为精确;风险分析结合了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继电保护自动化管理的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使得可靠性指标有着具体的体现内容。
3.2加强对关键环节的管理
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三个关键环节:第一是电气设备;第二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验收投运过程;第三是检修技术的改进。从这三个环节入手采取措施就能切实加强对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管理:①加强选型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继电保护产品的选择应遵守厂家知名、设计良好、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等原则,避免采用技术过渡型的装备而导致电力系统无法安全稳定的运行。同时,为了使电力系统处于高水平运行状态,应加强继电保护的计量、测量和控制过程,并对变电站进行增容和改造,使其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行从自动化模式跳转到有人值守模式。②安装调试的规范性。继电保护装置包括有测量表计、直流系统、后台监控等,其安装调试过程应从明确责任与分工开始,在完成数据录入、数据库建设、设备联合调试、检查校验等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装置逻辑回路来逐一排查故障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比如:发现装置存在防潮、防干扰性能差和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时,可将电缆屏蔽层的两端接地,并对二次回路和网络线安装避雷器,对直流电源加设滤波设备,从而通过调节变电站控制室温度来解决问题。③重视验收和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验收工作应涵盖常规转动保护试验以及对各项设备遥控、遥信、遥测、遥调等的验收,而维护工作应在验收完成之后对竣工图、技术资料、校验报告书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在继电保护装置正式运行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在运行过程中要对数据通信、网络线和测量设备等进行严格规范,从而使继电保护装置安全稳定的发挥作用。
3.3提高对于安全事故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系统中的各个线路和原件能够正常的发挥作用,如果线路和原件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那么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就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故障进行排除。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没有达到标准,那么即便是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发现故障,那么也有可能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电力企业加强电力工作人员处理故障的质量和效率也是提高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可靠性的有效策略之一。例如,电力企业可以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来为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维修技术的指导。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要强化在社会中对用电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使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安全用电意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导致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频率,提高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
3.4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建模管理
继电保护自动化管理,需在建模基础上,形成一套合理的管理评估流程,在求解相关概率后,计算风险指标。通过建模,从而获取电网拓扑信息和保护基础数据,藉此分解保护失效模式和构造相关失效模型,完成一次系统的分析,最后进行保护失效分类的综合分析,完成继电保护系统的风险评估。期间,建模管理重点是分析继电保护系统的失效,即上文提到的硬件故障、软件失效和主客观运行环境的干扰,笔者认为继电保护系统是否具备高可靠性,要从保护装置或者系统的功能层面判断,除了要保护有效的装置和软件,还要将冗余的配置剔除,保持失效模式的独立性。
结束语
自动化技术在持续推进,电力系统同样也在技术上作了创新,继电保护技术从原来的数字化管理转向于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对电力系统的提供了可靠的运行保障。加之,装置自动化同样也是电力行业的基础。故而,继电保护人员必须对装置自动化给予更多的关注,考虑好实际情况,坚持创新,推动电力系统的和谐运转。
参考文献:
[1]张伟.浅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J].通讯世界,2017(23):242-243.
[2]刘亮,张建新,蔡贤钢.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对策研讨[J].价值工程,2017,36(26):64-65.
[3]陆冬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继电保护的关系分析[J].电子世界,2017(17):134-135.
[4]陈国平,王德林,裘愉涛,王松,戚宣威.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7,41(16):1-11+26.
[5]王兆靖.继电保护在自动化配电网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2):62-63.
论文作者:王强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4
标签:继电保护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装置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可靠性论文; 故障论文; 继电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