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兼论欠发达地区的产权制度概况_农民论文

苏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兼论欠发达地区的产权制度概况_农民论文

试论苏北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兼评欠发达地区产权制度概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苏北论文,产权制度论文,乡镇企业论文,试论论文,概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江苏是乡镇企业发达的省份之一。1996年,全省乡镇企业已实现总产值8788.4亿元,占全省工业产值比重65%,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5%,实现了“五分天下有其四”的经济格局(注:《江苏统计局报告》,《新华日报》1997 年3月21日。)。然而,这发展在苏南、苏北(注:本文中的苏南指苏州、无锡、常州;苏中指镇江、南京、扬州、南通、泰州;苏北指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存在很大的差距。苏北五市总人口占全省43%,地区面积占全省的52%,而乡镇企业总产值却不足全省的15%(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很明显,这种差距已严重制约了江苏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而这种状况和全国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状况极为相似。如何推进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改革与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苏北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成因与弊端出发,对我国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改革进行粗浅地探讨。

一、苏北地区乡镇企业的所有制问题

传统的乡镇理论认为乡镇企业是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然而,改革开发以来,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大大丰富了乡镇企业的外延和内涵。

表11995年苏北乡镇工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类别乡镇工业合计 乡办工业 村办工业 村以下工业

工业部产值837.44

195.95176.99446.50

比重 100 23.4 21.9 54.7

表1显示:(一)乡镇企业有乡、村、 个体及投资联合体等多个投资主体;(二)产值上,村级以下乡镇企业都占有绝对优势;(三)在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中,多种所有制并存,集体所有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经济成份。

从表2、表3中可以发现,苏北乡办企业占了大头,即苏北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是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这一主体的存在是苏北与苏南,也是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所有制结构差别之所在。

表21995年江苏独立核算工业资产比较

国有经济所占比重(%)

全 省 51.3

苏 南 28.4

苏 中 32.0

苏 北 58.2

表3 1995年苏北乡镇企业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合计乡办 村办(及村以下)

固定资产原值 519.25357.24

162.01

比重(%) 100 68.8 31.2

苏北乡镇企业产值与企业个数的主要部分是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但在乡镇企业资产总量中,占大头的则是乡办企业,即国有经济。因而,欠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并不是传统乡镇理论认为的集体所有制为主体,而是以国家所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组织。国有资产增值太慢是苏北乡镇企业落后的主要原因,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增效虽然快,但是总量太少。

二、苏北地区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成因

为什么会在欠发达地区形成以地方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呢?揭示这一反常现象,笔者认为,不妨从“欠发达”入手。从苏北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欠发达”主要表现在:

1.经济总量水平不高。社会经济主要指标的人均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1995年,苏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27元,只及苏南的20.3%,苏中的68.7%(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2.二元经济结构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二元主导”,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且变化缓慢。这一比重从1980年的29.6%到1985年上升为32.7%,5年间上升3.1个百分点。1990年为36.2%,5年间上升3.5个百分点。1995年为39.4%,5年间上升3.2个百分点;②非农人口与农业人口泾渭分明, 人口的城镇化程度不高。至1995年,苏北非农业人口为507.66万人,仅占该地区人口的16.7%(注:《1996年江苏乡镇企业统计年鉴》。)。3.民间资本积累不足。1995年,苏北人均储蓄净额只有1325元,为苏南的20%,苏中的60%(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这说明,苏北缺乏民间投资力量。4.全社会文化程度不高。苏北平均每万人口中大学生只有142人,高中生(含职、技校生)1532人,初中生 1721人,文盲、半文盲占到16.2%(注:沈坤荣:《江苏乡镇工业因素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3年,第5期。), 这种文化程度的差异,直接造成了劳动力素质和投资环境的差异。这些不仅表明了“欠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也决定了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格局与态势。

(一)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与个体经济的发展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1.依靠农业很难完成农业工业化所需的资本原始积累。自80年代以来,国家曾多次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价格,以缩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提高农业利益。但在转轨过程中,工农产品价格轮番上扬,实质上抵销了农产品提价缩小剪刀差的作用。苏北是我省主要的产粮区,这种剪刀差对地方财政收入、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农民生活富裕程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1995年,苏北农村经济纯收入的构成是:国家税收占5.2%, 集体提留占5.5%,农民个人收入占89.3%。其中集体提留的绝对数是8.32亿元,农民个人所得的农业人均收入也只有1615.9元。这种收益水平,很难在农村积累起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无工不富”的说法,事实上就是靠农业进行资本积累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都缺少创办乡镇企业的原始投资能力。

2.农村社区边界对资本集中的限制。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城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带有这些特点:以山沟、河湾等地理环境为依托,以宗族血缘为纽带,以耕地为主要农业生产资料,构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从而使经济组织边界、社区边界、自然地理边界重叠在一起,并带着浓厚的自然经济封闭性,使生产要素的流动出现困难。

众所周知,资本积累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在单个资本难以积聚的情况下,多个资本的集中就应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形式。但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既排斥社区外生产要素的流入,又限制各个社区内生产要素的流出,这使村办企业的创立很难走上社会化道路。一方面,严重缺乏资本积累能力;另一方面,又限制多个资本集中,从两个方面影响了村办企业、合作企业与个体企业的发展。

3.投资环境差,缺乏吸引力。投资环境是决定投资效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欠发达地区交通、能源、通信诸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使投资环境中硬件部份缺乏投资的支撑力。

此外令人担忧的还有投资软环境方面的问题。一是“左”的思想的深刻影响,对集体尤其是对私营、个体经济责难、压制的现象严重;二是迫于欠发达地区拮据的财政力量,政府很难象发达地区那样对乡镇企业减税、让利。因而,许多村级以下企业一创立就背上了经济负担。

(二)地方政府不得不扮演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角。

欠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对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都充满了热情。这种热情是相当宝贵的,它深刻地表现出中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不断发生变革条件下政府行为的特征。

1.缩短发展差距的需要。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以来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而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乡镇企业上,以苏北与苏南比较,1995年,工农业总产值相差3365.98亿元, 而乡镇企业这一块就相差2537.38亿元(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 1996年统计年鉴》。),由此,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成为不发达地区缩短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基本战略。

2.促进农村进步的需要。由于经济欠发达,欠发达地区农业剩余人口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大量农业过剩人口无法被规模狭小的企业所吸收,只有滞留在耕地上,从而束缚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效率。1995年,苏北的农业劳动力为1523.1万人,其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占28%,正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转移了农业过剩劳动力400 万人左右(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

3.追求任期政绩的需要。地方各级政府3至5年的任期制与政府主要官员的选举制,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这就给各级地方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4.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在财政包干体制中,地方政府向上承包财政上交基数几年不变。乡镇企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带来的财政收入都是地方政府所得;在分税体制中,乡镇企业作为地方企业,其25%的增值税与100%的所得税都是地方税, 并成了地方政府一个重要的财源。因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不发达地区财政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方政府创办乡办企业,投资又从何处来呢?从财政这只口袋里是掏不出钱的,于是眼睛只能盯着银行。资料显示,苏北在1995年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中,银行贷款占到48.6%,而银行贷款中有73.9%用于乡办企业的投资(注:及三表资料来源均出自《江苏1996年统计年鉴》。)。这两个百分比构成一个循环,乡办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来投资,而银行贷款又是发展乡镇企业的主要投资来源。

在苏北尽管乡办企业占有乡镇企业50%左右的资产,但产值只占23.4%(见表1),也就是说资产产出率比集体、个体企业低一半左右。 与苏南等发达地区相比,由于苏北地区乡办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因而,就从整体上影响到乡镇企业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质量。实践证明: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三、基本对策

苏北地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条件已经初步成熟:1.乡镇企业在数量上已形成较大规模,发展重点正在转向集约型增长方式;2.民间资本已经积累到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徐淮盐连宿连续数年劳动力大规模输出,使农民的富裕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3.地方政府着力于改善投资环境,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有很大的发展;4.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价值规律已培养出一批会投资、懂管理的农民企业家;5.苏南、苏中已经在改革乡镇企业制度方面,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经验;6.省政府在政策上也逐步倾斜。这些条件的成熟,给苏北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促进苏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在产权制度上,苏北地区的改革应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以下对策。

(一)以资产重组为突破口,降低乡办国有企业的比重。实现乡办企业资产重组的基本目标,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各种方式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也有相应的局限性和具体要求。

1.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是指由两个以上单位和劳动者,按照协议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为股份,自愿合股组成的经济组织。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有利于积聚资金,使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使全民、集体、个体三种所有制形式得到界定并找到共有财产的结合点,从而合理地确定股权,完善企业的资产管理机制;有利于分清政企职责,调动企业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经济效益。由于这是一种由合作制向股份制过渡的形式,比较适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苏北实践看,效果是好的。

2.对小、微、亏企业实行兼并、租赁、拍卖。(1)兼并。 由生产经营上具有较大优势的企业对那些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实行兼并,这既可以使优势企业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又可使濒临破产企业的资产和其它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利用。(2)租赁。对那些规模较小, 经营平平的乡办企业,将企业资产有偿转让给企业集团或个人经营。通过资产清理和评估,明晰资产界限,通过资产租赁经营,实现政企分开;通过租赁契约的法律公证和租赁者资产抵押,保证资产安全;通过上缴租金回收资产经营效益,实际上这就是所谓的“公有私营”。(3)拍卖。 将小微亏企业通过招标进行公开拍卖,可以将企业资产全部拍卖,也可以只拍卖一部分,这种形式彻底明确了企业产权关系,经营者就是所有者,企业的利益就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因此,可以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对于乡镇政府而言,通过拍卖可以收回大批资金,并以此支持发展一些重点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

3.组建企业集团。企业向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团型发展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之一。这种集团型企业是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合并、协作等方式,把同类型的乡办企业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企业联合体。乡镇企业组建企业集团,构成所谓的“联合舰队”或“航空母舰”,一方面实现了企业产权重组,有利于理顺产权关系,在此基础上使企业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营运;另一方面,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规模效益,扩大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名牌意识,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

4.实行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是企业法人和个人以参股形式从事联合生产经营或活动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有条件的乡办企业,可以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等,但是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重组乡镇企业产权时,不宜一步登天,可以借助一些“阶梯”逐步到位,从而减少变革过程中因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引起的震荡。

(二)鼓励与扶持民间资本投资,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以及私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民已相对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但仍有部分农民在自然经济“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影响下,按陈旧的消费传统,在无休无止的婚丧嫁娶等活动中浪费宝贵的原始资本,还有部分农民把资金存入银行,依靠利息生值。因此,必须做好工作,让农民把资本投向乡镇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在宣传、动员、示范上下功夫;另一方面,适当降低银行利率减少农民的生息投资。从而构造一种有利于集体、个体经济发展的投资环境,用政策和经济杠杆引导农民资本的投向。

(三)充分发挥乡办国有骨干企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欠发达地区也成长起一批具有骨干作用的乡镇企业,其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乡办国有企业。它们或资本雄厚,已具有合理的经济规模,或拥有品牌、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动权。对这一部分企业,主要是发挥它们的优势。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它们为龙头,组建集团公司,以带动一批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可构建“公司+农户”的模式,让更多的农民通过它们的带动进入产业化、社会化的经济轨道。

(四)加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乡镇企业较之国有企业具有更为灵敏的市场信息,更灵活的经营方式,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对的优越性。那么,政府的职能是不是就不要发挥作用了呢?实践表明,由于市场本身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客观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首先,针对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产权结构状况和产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处理责、权、利关系;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原则,制定实施相应的产权政策。其次,各级计划、审计、企业委、金融、建设、环境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调控。在项目立项、论证、审批、规划、资金投入、技术指标以及环境保护等环节和方面把好关,确保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总之,未来的十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加快欠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对于缩小城乡差别以及东西部差距都具有战略的意义。”(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和发展意见的报告》,《人民日报》1997年4月24日。)欠发达地区应本着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推动本地区乡镇企业的产权改革和结构调整,为乡镇企业的腾飞和第二次创业作好准备。

标签:;  ;  ;  ;  ;  ;  ;  ;  ;  

苏北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兼论欠发达地区的产权制度概况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