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到项目整体工序的实施,因此,为了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效率,本文结合实际,在阐述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类型的同时,对地质灾害发育的特征进行研究,同时给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处理措施,希望研究后,能够给此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家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工程建设施工,很多的工程建设逐步的进行,对于地质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环境质量逐渐的下降,给周边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我国地理面积较大,地质类型非常多,很多地区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因此,对于我国的地质灾害治理来说存在非常高的难度,同时地质灾害发生之后也会导致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地质灾害的深入研究。
1地质灾害类型
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与地质条件斜坡变化类型是主要的分析要点,这两个方面主要会导致泥石流、山体滑坡、倒塌等地质灾害,给周边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比如,我国北方地区中所存在的黄土地形条件,其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是非常严重的,但是与其他的高原地区对比可以发现,其发生率却比较低,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带中的平原、丘陵等地形条件比较普遍,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1滑坡
下图1即为某黄土高原地带的地质构造,因为该地区的土质较为疏松,因为长期的重力影响之下,造成了斜坡地区的地质受力条件严重不稳定,直接向下运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发现,该地区的黄土山坡倾角为40~60°时就会导致其出现滑坡地质灾害,在坡度大于70°之后就会导致破裂壁的问题存在。在地下水溢出后,就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该病害问题多数都是出现在山体的位置上,或者溢出地下水的位置上造成的山体滑坡。在灾害发生以后,大量泥石堆积之后会导致该地区形成35°坡面。如果居民区的楼房、交通要道或者农田区域分布在山下滑坡时,在遇到暴雨天气之后就会导致滑坡灾害的发生。
图1 滑坡平剖面示意图
2.2泥石流与地面变形
泥石流的发生范围比较大,并且其灾害问题比较严重,是发生率较高的地质灾害问题,其多数都是出现在山坡地带中,只要是该地区存在地块与泥土,就会出现,并且存在较高的破坏力,会直接导致当地的房屋、道路等收到了较大的损坏,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引发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故。地面变形多数都是因为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地面上产生较大的地质灾害问题,通常都会出现在采矿区域的地点,出现该危害的问题之后会给周边的居民产生非常大的威胁。在工程项目建设时,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地面沉降的风险问题。因此,在我国的工程项目建设与施工环节,应该按照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来进行,从而可以避免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对于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问题,其形成的因素比较多,当前的很多地质调查分析之后,可以确定地下水开发过度而导致该灾害的发生,矿产的开采地区中的发生率也非常高,多数都是地下才物质开采过度而造成的地质稳定性严重下降,进而引发了严重灾害的发生,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崩塌
坡面倾角超过55°的时候,在斜坡中的部分矿区与坡高超过30m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崩塌的地质灾害问题,从多年的地质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很多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因为人为活动而导致的,只要是灾害出现之后,会给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是事故,极大的影响当地的发展。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应用
在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不同类型的病害类型选择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以下是常见的地质灾害处理技术。
3.1滑坡防治技术
滑坡灾害的发生因素比较多,所以要想彻底的解决当前的滑坡灾害,就要深入到现场中进行地质条件的勘察分析,总结出其发生滑坡灾害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彻底的解决地质灾害的问题。目前我国有效的预防滑坡灾害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第一,全面提升山坡结构部分的强度性能,比如在坡度的位置上种植绿色植物,可以加固坡体结构,提升土壤结构部分的附着力,从而可以更好的消除所存在的滑坡灾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滑坡灾害的治理主要是通过减轻当地斜坡载重或者提升当地的地质力学强度来进行灾害的治理,保证土体的稳定性。第二,很多滑坡灾害的发生都与当地的地质条件存在直接的联系,很多情况下都是积水过多而导致其土壤粘结力降低所造成的,地质强度比较差而造成滑坡灾害的发生。因此,对于这种情况的灾害问题,应该有效的预防地下水的侵蚀而提升土体的固结能力。首先,要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地下水分布情况和水量,了解周边区域的地质信息;其次,建立完善的排水基础设施,保证在雨季不会出现严重积水的问题;最后,采用垂直控排水的方式来有效的排出积水,将其输送到安全区域中,并且需要设置预防地表水回流的措施,避免水分再次进入到该区域中。
3.2泥石流的防治技术
泥石流灾害的防治主要通过如下几种措施来进行:第一,建立必要的排泄基础设施,通过设置排泄通道的方式来进行泥石流的引流处理,将其输送安全地点,降低对于环境的损坏程度。第二,建立必要的挡泥沙大坝,可以根据下流的具体环境来选择合适的坝体结构形式,在泥石流经过该区域时,泥石流与大坝会产生剧烈的撞击作用,此时可以更好的降低泥石流的动能,避免其对于周边环境造成任何的不利影响。在大坝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坝体材料,确定合适的强度技术参数,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第三,从根本上进行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对于泥石流灾害的治理应该从源头上治理,应该从根源处选择合适的处理措施,将泥石流进行彻底的清理,避免在雨季发生严重的泥石流灾害,保证周边居民的安全性。
3.3地脉变形防治技术
地脉变形是目前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只要是发生这一灾害就会给周边的居民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问题,轻者会影响工程的效率,导致项目无法顺利的进行,并且该地质灾害对于周边居民造成巨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地脉变形灾害的预防措施主要包含如下两种措施:第一,对于存在地脉变形问题的地区要进行必要的填埋处理,然后进行必要的夯实施工,主要应用石块以及规定比例的粘土进行填充施工[5]。这种方式成本非常低且施工效率比较高,所以其应用范围比较大。第二,将开裂部分直接使用大型的机械设备将其恢复到原有的地质结构,并且要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回填施工,保证其达到原有水平高度尺寸,以满足地质安全性的需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质灾害发生率比较高,给人类的生活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在实践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处理措施。在工程项目施工完成之火,需要进行全面的审核与检查,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可靠性达到使用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好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充分的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世清.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策略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 2019(03)
[2]张晋源,李鑫.浅谈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预控[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
[3]邓锡斌.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与防治[J].城市地理.2017(22)
[4]王雷.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8(03)
[5]黄元凤.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技术探析[J].河南科技.2018 (05)
论文作者:田茂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灾害论文; 泥石流论文; 滑坡论文; 地质论文; 发生论文; 都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