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论文_刘畅

刘畅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进行总结。方法: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应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艾滋病患者主要临床心理特点,对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2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构成比为37.50%(45/120),其后依次为害怕恐惧心理、孤独无助心理。三类心理特点的构成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多表现为焦虑抑郁、害怕恐惧、孤独无助,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为分析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并对心理护理实施方法进行总结,本研究中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研究数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住院部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85例,女性患者为35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0~60周岁,平均年龄为(32.5±2.8)岁;患病途径方面,64例患者为血液传播,55例患者为性传播,1例患者为针刺传播。

1.2 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具体指标包括:(1)焦虑抑郁心理:具体表现为患者在被确诊为艾滋病后不敢面对疾病,出现过分敏感、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受此情绪支配,还会导致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厌世轻生等临床症状;(2)害怕恐惧心理:由于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系统认识,患病后害怕生命受到威胁,担心亲人、朋友抛弃自己,导致临床出现懒散、懈怠、不配合治疗等反应;(3)孤独无助心理:由于患者亲人、朋友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偏见,表现为对患者的疏远和冷漠,甚至断绝关系,使患者处于孤独、无助的处境,出现敏感多疑、不知所措,总担心自己病情加重,无法治好。

1.3 观察指标

对各类临床心理特点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20例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心理,构成比为37.50%(45/120),其后依次为害怕恐惧心理、孤独无助心理。三类心理特点的构成比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 讨论

结合上述研究数据,认为对艾滋病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干预可以从如下措施入手:

1)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给予正性情感支持

已有研究资料中显示,患者对医护人员充分的信任感以及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治疗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结合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来看,在心理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首先不能够以道德观来衡量并评价患者,而应当公正、公平的从医学观上看待患者[1],不歧视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必须保持热情、有信心、与患者的沟通应当文明用语,熟练各项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赢取患者的信任。在语言沟通的基础之上,护理人员也可通过一些肢体性语言,如手势、点头等达到心理支持的目的。新入院患者需要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尽快熟悉整个病区环境,重建新的人际关系,促进患者正性情感的发挥,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工作的主动配合性。

2)通过护患交谈,干预患者认知偏差

在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时,可以通过运用沟通技巧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在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找出患者对艾滋病认知的偏差,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谈沟通中,可采取的护理措施有以下三点:

第一是应用解释性交谈的方法。解释性交谈的目的是引导艾滋病患者充分了解与艾滋病相关的各种知识,提供本病在防治干预方面的建议[2],根据患者的感兴趣程度提供相应的宣教内容,让患者能够及时了解艾滋病的临床治疗进展与阶段性成果。同时可应用真实案例引导患者,让患者相信可通过积极的配合与药物干预达到控制病情,改善预后的效果。

第二是应用鼓励性交谈的方法。艾滋病患者常常会有无助的感觉,在面对困境时态度与情绪比较消极,常常会出现轻生、放弃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需要通过鼓励性交谈的方式,帮助患者寻找到适当的精神寄托与支柱,使患者能够勇于正视疾病,有重新健康生活的信念,接受他人帮助,积极配合身心护理[3]。例如,有患者担心患病治疗会拖累家属而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此时护理人员可以引导患者认识到其在家属心目中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寻找到精神依托,重拾生活的信心,放弃轻生的念头。

第三是应用劝导性交谈的方法。研究数据显示,艾滋病患者大多年龄较小,以青年为主,这部分人群多愁善感,自尊心强,在心理上需要加强护理,通过劝说开导的方式,引导患者多回想过去成功的经历,重点回忆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以帮助患者正视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帮助患者改善自信心。针对处于育龄期的艾滋病患者,心理护理的重点是调整其生活方式,杜绝发生不安全性行为,以达到切断HIV病毒传播渠道的目的。

3)应用情绪疗法,缓解患者心理压力

由于目前临床中尚缺乏治疗艾滋病的特效药物,加之社会上对艾滋病普遍有歧视态度,导致患者常常会担心患病后失去工作,失去亲人与朋友,在心理上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这部分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多表现出了悲观、孤独的情绪状态,治疗依从性差。为了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除了需要配合做好各项治疗以外,还应当倾注全部的爱心,与患者进行情沟通。具体做法是接受并正视患者产生消极心理反应的必然性,了解到任何人在得知患有艾滋病后产生消极情绪的必然性。因此必须对心理情绪上的应对措施加以全面分析,耐心说服患者控制不良情绪,耐心且关心患者,鼓励患者调整情绪状态。

综上分析:艾滋病患者临床心理特点多表现为焦虑抑郁、害怕恐惧、孤独无助,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改善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钟延旭,付燕,王宇明等.农村艾滋病患者心理和社交变化的纵向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0-81,84.

[2]周惠玲,聂去燕,杨求成等.护理干预对改善艾滋病产妇心理负面情绪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8):146-147.

[3]徐艳,范春红,王慧群等.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101-102.

论文作者:刘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9

标签:;  ;  ;  ;  ;  ;  ;  ;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论文_刘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