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研究论文_廖林梅

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研究论文_廖林梅

廖林梅

广东省云浮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聋生的情绪发展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而且都与因听力障碍的客观存在导致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密不可分。近年以来教育工作者逐渐深入研究聋生的情绪特点,但仍旧存在研究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本文通过阐述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发展的情况,对聋生情绪控制和教育干预提出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聋生;情绪特点;控制教育;干预

一、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发展

(一)聋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聋生的情绪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聋生学习、生活的困难与挑战,是阻碍聋生成长的情绪问题,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由于情绪承载着较为丰富的信息,丧失听力能力的聋生缺乏对于音乐的感受,也不能够接收语音所表达的完整情绪信息;其次情绪的表达与接受是通过多种器官进行配合实现的,聋生难以在共情体验上达到和健听生一致;除此之外,聋生识别他人情绪主要依靠视觉的体验,整体难以判断对方对自身的态度,不能很好的揣测他人行为和情绪的意图;聋生的听力障碍也在不可避免的影响聋人的信息接受情况,制约聋人的社会交往空间,让聋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心理封闭的问题,处理情绪问题的时候无法进行正确干预。

(二)情绪控制能力不足是聋生情绪问题的主要表现

对于聋生的身心发展来说,情绪控制是否到位有着较大的影响,而特殊教育研究者认为聋生由于对事件缺乏深思熟虑,经常在做事情的时候出现轻率的反应,体现出易怒易暴躁的特点。相关研究专家也表明聋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健听儿童,更容易产生情绪性的攻击行为,通过打骂、争执等方式进行表现。

(三)聋生冲动行为易发的主要原因

冲动行为是聋生情绪不稳定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可以深入探讨聋生的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措施。

1.情绪理解不准确

聋生由于缺乏对音频言语信息的而理解,其能够接受的知识和信息是片面的。情绪的表达是通过行为、语言及表情等多方面描述共同呈现的,而聋生对于情绪的理解大多是不准确的。

2.缺乏情绪社会化体验

作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成分,情绪社会化发展是聋生学习群体文化、承担社会角色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的客观问题会导致缺失交流,从而导致错过情绪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而情绪的多样化正是人性格的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逐渐成熟,各种情绪都在逐渐增加,聋生的各类情绪也会得到适当的调控。

3.敌意化推断他人行为意图

在聋生的社会化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只能够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而不能够接受到语言信息的传递导致聋生往往获取的信息是片面的,聋生会在这样的情况话对他人的行为意图过于"敌意化"。

二、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理念

对于聋生的情绪控制教育干预而言,中和文化的交融可以应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华夏文化精神,其中"中和"的思想就很适用于聋生的情绪控制教育,所谓"中和",乃"位育",即"安其所有,顺其生也"。"中和位育"表示对聋生的教育引导要建立在对聋生情绪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聋生在情绪控制上体现出控制能力较弱且容易冲动的情况,并且成为了阻碍聋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拦路虎。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开设聋人随班就读的学校等机构,更为重视聋生的情绪控制发展现状,改善聋生的情绪情况,进一步促使其健康发展。

(二)设置灵活多样的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内容

聋生的情绪控制课程原则之一在于联系生活实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低年级的聋生更多的是要进行基本的情绪认知教育,而对于初中的聋生需要加入一些青春期的情绪困扰问题以及教育对象之间的情绪把控教育。聋生的教育在当前教育总体中依旧占据一定的比重,而传统的聋生情绪教导方式会产生效果不明显、长期效果不显著等问题,因此要在新时期的教育中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秉持"有教无类"的理念进行发展,应当承认聋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平等性,从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多方面进行灵活多样的情绪控制干预教学。

(三)选择团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从一方面来说,开展集体课程可以让聋生利用社会化的同伴关系来提升其整体的情绪控制,而进一步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中可以形成必要的联系,让理论知识在实际的交往中得到深化的应用;而在另一方面,聋生之间的情绪特点和学习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保障情绪教育的有效性可以让聋生的学习效果得到针对性的提升。例如有关研究人员在进行聋生情绪控制课程过程中发现部分的聋生思维活跃,呈现出和老师课堂交流互动十分频繁的特点。而一部分聋生则对于课堂内容毫无兴趣。这时候不应当只关注表现积极的学生,而是应当在团队干预的基础上进行个别学生的指导。根据不同聋生的特点在集体的教学课程中加入一些单独的指导方法,从而提升整体教学的效果。

(四)增强聋生多种感官的课堂参与程度

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当代聋生教育的发展与重建,并且代表着普通学生的发展与聋生的受教育情况,师生关系、亲子关系都可以通过对话协商来达到新的高度。而龙胜情绪问题所带来的价值观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对于聋生的教育教学中不能够一味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应当进行良性的交流协商,师生双方也要在同一个角度中进行讨论,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够脱离机械反复、枯燥的教学方式,转而从"教授+接受"转变成为以聋生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打造更为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也有助于聋生在情绪上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控。例如在《情绪万花筒》、《情绪冲动的危害》两个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很多聋生都积极的参与到了教学互动环节,这样让教学整体得到了良好的反溃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学的环节更丰富,提升聋生多种器官的课堂参与度,让聋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提高聋生情绪控制课实施者的手语水平

手语的表达能力对聋生的情绪教育课程而言尤为重要。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手语表达能力可以增强重点信息的内容传递;同时聋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媒体工具及教学老师的身上,如果内容信息全都是用文字形式来展现,聋生往往缺乏对应足够的耐心与理解能力,也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进行内容思考。但是教师如果可以用手语进行指导性的教学,对于其中一些重难点进行人为的"翻译",聋生就会展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的手语表达能力与聋生情绪控制教育效果密切相关,提升聋生情绪控制课程实施者的手语水平也是间接促进聋生的情绪调控干预。

三、结语

在一定程度上,情绪特点及发展影响着聋生的日常交流与工作学习,是聋生成长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前文所述,聋生由于缺少对音频信息的理解,在交流的时候所接受的信息与知识往往是片面的,对不同事情的理解和情绪反馈则是不准确的;在聋生的情绪控制干预教育中,可以通过设置灵活多样的聋生情绪控制教育干预内容以及选择团体干预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提高聋生情绪控制课实施者的手语水平,增强聋生多种感官的课堂参与程度,让聋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兰继军,张银环,范嘉欣.初中聋生与健听生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特点[J].中国特殊教育,2018(03):42-51.

[2]陈万东,赵斌.低年级聋生的学校适应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04):42-44+59.

[3]刘仔琴,李镇译,荆伟.运用关怀理论矫正聋生冷淡情绪的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7(03):71-73.

论文作者:廖林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聋生情绪特点及控制教育干预研究论文_廖林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