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就变得日益突出,例如,城市文化环境混乱、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活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制约着城市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生态城市规划,从社会、文化、生态这三个方面构建和谐城市,解决城市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就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趋势。为此,本篇文章以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和策略为出发点,简单的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几个方面,探讨了一些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方法,希望能够给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及帮助。
关键词: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策略
1生态城市概述
生态城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城市区域规划和人居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区域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建设功能多样化城市的目标,在充分利用和保护城市资源的基础上,丰富城市的功能,并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将城市合理的规划出各个不同的区域,让每个分区承担不同的功能,实现城市分区的合理有序排列。此外,在城市人居规划过程中,就要着重关注城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保障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从而提高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城市荣誉感,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就要加强城市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将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城市的景观建筑既能体现城市的文化发展又能还原城市的自然风貌。另外,在城市中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城市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构筑环境友好型城市也是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的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最后,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广泛运用生态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将绿色环保生态的城市规划理念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在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同时,通过城市文化的建设,提升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2生态城市规划理念
2.1共生设计理念
在自然界的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种和生态要素之间是互惠互利、共生共存的关系,这种关系就被我们称为共生关系。每一个系统都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中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在进行绿色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要参照系统和部分之间的这种关系,明确生态城市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使生态城市之间的各个部分既能相互联系保证绿色生态城市内部的动态平衡,又能具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各部分有着独特的功能,从而相互协作,带动城市共同发展。
2.2整体性设计理念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整体性这个城市特征,综合协调好城市社会、环境、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三者和谐统一发展。因此,我们在生态城市的建造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统筹好城市建设中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时要首先明确城市各个区域的生态特点,统筹兼顾,避免出现城市区域功能冲突,生态环境不和谐造成的资源浪费。这样既能保证城市生态稳定,又能节约城市建设经济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第二,在生态城市的规划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城市的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同步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循环再生设计理念
完整的生态系统自身能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物种能长久的存在下去,物质总量也保持不变。因此,在生态城市的建造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城市中的物质与能量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实现物质与能量之间的相互流动,让在城市运行中产生的新物质和其他物质之间形成流动的关系,这样也就实现了能量的循环,能让生态城市中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最大化。
3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3.1城市空间设计
在对生态城市进行空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城市的功能与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从而让城市形成自身的特色,打造特色化的绿色生态城市。例如,应用组团式布局形式,规划生态城市的空间布局,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空间关系。另外,在绿色生态城市的空间结构规划中还要考虑水网的体系布局,合理的利用自然水利资源,将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原有的水网水资源相结合,并且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施工时注意及时完善和补充城市绿地,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2城市居住区设计
城市的居住功能是城市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城市居住区的布局要尽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要有配套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理优化的水电供应系统。第二,城市的居住区要有相应的精神文明设施,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居住区进行绿色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着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居住区合理的安排布局绿地、花园以及文化广场,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面积的同时,结合文化宣传,给居民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3.3应用大数据生态城市规划之中
之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都是在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下进行的,可如今无论是人口流量还是其他方面,体系增加的都不止一倍,特别是生态城市考虑生态绿化问题,更加复杂,自然对于数据的处理也变得不会再像之前一样的轻松与流畅。这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便是规划人员的办事效率,包括个人与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效率,假设工作效率还如原流量模式长久存在,部门处理信息效率绝对会存在着无可避免的优势,但从客观上来说这一点是不存在的。首先一点是关于部门工作效率,传统思维已经不能引领现今事物处理项目的发展,这个时候必须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提升效率也就成为了必争手段。大数据技术便是这么一种手段,其作用以及应用便是在大数据城建部门内部员工,处理事情的时候效率更为高速,举例而言:做处理一份城建规划案例,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以及信息,按照传统思维只能够单独收取信息并且合并处理,但是利用其只需要在将各个部门纳入其中同步分工进行工作。而另一方面是却是对于减少工作人员的错误率,因为认为工作不可避免会有很多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主观因素加入进去,特别是信息,一旦篡改后果不堪设想,但利用大数据分析归纳,程序化语言按照规格执行,可以最大化的避免这种情况,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真正走到规划数据化的行列。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规划的必然趋势,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和时代潮流的产物。生态城市的建设能满足人们的健康生活理念,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解决城市的污染问题,实现城市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鼓励和推行生态城市规划工作。
参考文献:
[1]邵伟.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 江西建材,2018(1).
[2]张剑. 关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 居业,2017(9):69-70.
[3]孙月周.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研究[J]. 智能城市,2017(5).
[4]杨琰瑛,郑善文,逯非,et al. 国内外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比较研究[J]. 生态学报,2018,38(22).
[5]赖茂林. 关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工作改进分析[J]. 江西建材,2017(3):20-20.
[6]陶毅.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2018(17):91-92.
论文作者:张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城市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过程中论文; 关系论文; 功能论文; 居住区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