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及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背景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论文,我国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5—2909(1999)03—0008—03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发展、推迟就业以及发展国民经济的迫切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真正办出特色。”认清形势,适应需求,高质高效办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任务。本文想先就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背景谈以下三点:
第一,个体智能结构的差异、促进人才特长的发挥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每个人的智能结构各有差异,表现在兴趣、能力、特长上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如有的人擅长于书面表达,有的人擅长于口头表达,有的人擅长于学术研究,有的人却更适合于技能操作。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不同特长的各类人才,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语)创造条件是社会应尽的责任,社会要千方百计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提供学习和就业的方便。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在这方面德国做得较好。在德国,技术学院和大学同为高等学府,其毕业生各有特长。技术学院特别强调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同时也尽可能提供面向应用的研究、发展、科学资询和技术转化能力的训练。由于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适应社会需要,短短的20多年,技术学院已在德国教育系统和社会发展中确立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我国在求学、就业体系上有自己的特色,但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高等职业教育这一层次是符合人才培养规律而且其毕业生也是社会需要的。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层次最终是与其毕业生在社会各领域发挥“高层次”的作用相呼应的。科技兴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能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提供多一种成才的渠道,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据科技进步,现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达70%~80%。 日本以及被喻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亚洲“四小龙”,从60年代的后期开始到80年代,在大量引进和吸取西方现成的先进技术 和基础上,凭借较低的劳动力成本,较好的教育基础以及东方特有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对和技术进步关系密切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美国高中后层次的职业教育在二次大战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原因也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这一层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了大量的需求。当前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已越来越为人们接受。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率。我国在知识创新方面固然落后,但长期以来的突出问题是,大量的科技成果转化难,高技术的产业化更难。其原因在于科技界、教育界存在重学术研究、轻技术推广的现象,缺乏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这类从事于高科技成果应用和推广的人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腾飞及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对高科技应用、推广人才的需求正预示着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时机的成熟。
第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前景。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正经历着一个由“短缺时代”向“过剩时代”的过渡和转变。需求不足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新替代产业的发现和产业结构升级、更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要求。这一切都表明在经济发展初期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大量需求逐渐被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所代替。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适应这种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发展壮大的。英国的职业教育设在11年初、中等义务教育之后,直到80年代才真正受到重视,原因是当时英国政府认识到英国职业教育的不发达是英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批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面临转轨,而高科技武装的服务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产业正在兴起,伴随的是受过更多教育、掌握更多技能的劳动者拥有更多的就业和高报酬机会,相反就有下岗、待业和低报酬的可能。因而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有紧密联系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必然趋势,它将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提出许多来自于产业的要求并注入极大的活力。
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背景为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时机。但要真正办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使其既能吸引学生就读,又能让学生毕业后广受社会的欢迎并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本人认为,以下五点值得重视:
第一,尽快制订、出台各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各项政策法规。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的平均水平,因而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综合实践能力较强、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应用型人才,那里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会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法还未出台之际,各地区应根据国家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大政方针,制订、出台适合本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这样从政策法规上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这对那些鄙薄高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是最明确的否定,从而鼓励和促使社会方方面面来关心、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通过有关的政策法规还可以从根本上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面和保证应有水准,这最终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能否长久、健康地发展、壮大。世界上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都是通过有关法规来加以保障的。这一点值得我们在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加以充分重视。
第二,要建立灵活、多样的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机制。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在较短的时期内走上良性发展的正轨,就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类人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愿望,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与初等、中等职业教育相连通,而且还要与其他各类教育相连通。高职的学生可以到其他各类高等学校去听有关基础理论知识课,也可以把那里的教师请到高等职业学校来讲课,并尽可能利用其他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高等职业教育可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办学相结合等多种办学形式。在学校管理上,可以成立校董事会或办学委员会,吸收行业、企业的负责人及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共同对学校的规划、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论证决策,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实现学校最优的发展模式和最佳的资源配置。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满足本地产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高等职业教育既处于职业教育的较高层次,又与求职就业有密切的联系。因而,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产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技术应用型、技术管理型等较高层次的合格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的来展开。学校的专业应围绕本地区产业、企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及调整。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要紧密联系本地区产业、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要使高等职业教育比其他任何类型的高等教育更能体现地区产业、企业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要紧紧背靠行业、企业,要从企业和科研机构聘请有关人员作兼职教师,要经常安排学生到工厂、企业、生产第一线去了解现场的实际生产情况,体验课堂所学的内容对企业生产与发展的现实意义,通过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始终应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
第四,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教材和设备三个主要环节的建设。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比之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起步迟,而且就一般而言,多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底子较薄,加之不少人在思想观念上对高等职业教育比较轻视,因而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既是一件难的事,又是一件非做好不可的事,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其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更关系到整个高等职业教育的声誉,关系到学校今后的招生和分配,关系到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一句话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形式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今后的发展前景。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首要之举。教师水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代表了其相应教育的水准。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是既有动手能力、又能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论和实践都拿得起来的“双师型”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方法选拔、培养合格的高职教师。再者要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目前,针对高职教育的专业教材不多,而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又不利于职业教育特点的发挥。为此,必须组织人力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中的成功经验编写一批既适应社会产业发展需要又符合高职教育基本规律的高职专业教材。再者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无疑在教学中对设备、仪器、实习场地等的要求是很高的,因而要大力借助各种社会力量,紧紧依托行业、企业来保证高职教育所需的实习场地等。
第五,确立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加强综合素质的教育,对高职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本人认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应围绕职业道德教育来展开。高职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凭什么和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的学生去竞争,或者说,高职学生凭什么才能在社会的职业竞争中站得住脚,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服务于生产的知识、技术、技能外,就是稳定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学生的一大特点应该是安心和乐于干具体的技术工作,因而要引导学生把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同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一个下得去、留得住、拿得起又干得好的学生是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而这正是现在不少高学历的学生所欠缺的。从职业道德素质的角度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做事而且还要学会做人,使高职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去尊重他人及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很好地与周围的同志相处与合作,具有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能力,这和职业道德教育关系极为密切,因为一个敬业、爱业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努力要在自己职业岗位上有所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创新。
标签:高等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