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的督导现状及相关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业者论文,心理健康论文,中国论文,现状及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R749.055,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10-0685-05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10.001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督导问题愈来愈成为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心理督导是指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在有经验、有资质的督导师指导帮助下,实践咨询技巧,监控咨询服务质量,改进咨询工作,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过程。在国外,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主要包括普通心理工作者(General Practitioners)、私人精神科医生(Private Psychiatrists)和公共精神科医生(Public Psychiatrists)[1];在国内,心理健康服务的从业者成分相对复杂,包括心理学专家、心理工作者、医生和教师等[2]。在本文中,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包括医疗系统人员(精神科医生、神经科医生、通科医生兼职或转做心理咨询和治疗者)、教育系统人员(在大、中、小学中的心理咨询人员)、营利性心理咨询诊所中的人员,以及分散在各行业的非专业人员如企业人才资源中心、监狱、行政企管部门、司法部门、军队中的心理咨询人员。
在心理咨询比较发达的地区,督导制度是培训合格咨询师过程中以及成为咨询师后必不可少的。如,美国心理学会(APA)规定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在专家督导下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才可以申请咨询的资格[3];在英国,从业人员必须有3年以上(不超过5年)、至少拥有450小时的、在正式督导下的咨询实践,并且英国实行咨询督导终身制,成为咨询师后,必须坚持每月对其进行督导,个体督导一般维持在每月1到1.5小时[4];在澳大利亚,心理学会临床学院要求学生接受1000小时的临床实习,其中包括200小时的被督导时间(平均每周接受1~2个小时的督导)[5],心理学博士要求接受1500小时的督导实习[6]。
而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事业起步较晚,无论是准入前,还是准入后的督导制度都很不完善,尚未有对心理健康从业者的督导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李晓虹等研究发现,从业人员多数感到督导的必要,但目前的连续性培训时间太短,学时不足,督导数量有限,普遍反映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欠缺,自身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督导[7]。但其研究中对于督导的问题只是提及,而没有专门进行研究。本研究考察心理健康从业者的督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建立良好可行的督导制度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取样,根据行政区域,划分为6个地区: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每个省自治区、市选择两个城市,每个城市调查40~50人。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由当地同行专家尽可能按照以下方法抽取调查对象。(1)教育取向从业者:大学、中学(重点、非重点)各1~2所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全职或兼职心理咨询工作者、心理咨询工作负责人; (2)临床取向从业者:省、自治区、市级综合医院、精神科专门医院各1~2所;(3)社会取向从业者:从私人开业、企业自办的机构中抽取负责人1人,专业人员2~3人。总共发放问卷2000份,4个月内总共返回有效问卷1391份,返回率70%。其中男性519名,女性864名,8人无性别资料;年龄74~20岁,平均(36±9)岁;从业年限(67±106)月;每周接待案例的小时数为(8±19)小时。心理学专业504人,教育学专业242人,医学专业349人,其他专业258人,缺省39人。
1.2 工具
自编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首先收集大量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关的培训和管理资料,分类汇总,由研究小组成员将汇总题目编制成测试题,由一名专家统稿形成初始问卷;其次在研究小组经过两次讨论的基础上形成问卷初稿,在一个小样本的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中进行试测,根据试测中存在的问题,修改题型,再经小组成员进一步讨论修改后形成预测问卷;最后进行小样本测试,根据反馈意见,由2名专家进一步对问卷进行修改和统稿,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该问卷主要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教育培训和机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共有93个选择题和填空题。本研究从这一问卷中抽取与督导有关的3个量表进行分析。均采用1(没有)至5(总是)点记分。
1.2.1 督导及案例讨论量表
共6个题项,测量心理健康从业者在机构中督导及案例讨论的情况,诸如一对一督导、小组督导、同行督导、小组案例讨论等。其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0.85。
1.2.2 专业工作的检查评估方式量表
共5个题项,测量所在机构对心理健康从业者专业工作的检查评估方式,诸如专业知识考核,根据来访者家属的反馈,同事间互评等。其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0.69。
1.2.3 所在机构的培训情况
共4个题项,测量所在机构对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培训情况,诸如有定期的培训项目,有用于培训的固定的经费等。其内部一致性信度α为0.75。
除人口统计学资料外,还选取了其他可能与督导有关的变量。如是否接受过专业人员督导,目前是否有专业督导,工作中的压力来自缺乏必要的督导,目前是否定期参加案例讨论,专业机构对专业工作有无定期评估检查,是否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等。
1.3 统计方法
进行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从业者接受督导的基本情况。
2.1.1 督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被调查的从业人员中,93.9%的人认为机构人员应采取督导的管理办法,89.9%的人认为应该由专家或督导进行评定来评估专业人员的服务情况,87.8%的人还认为对专业人员的督导制度可以评估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水平。在心理健康服务的工作中,38.9%的从业人员压力源是缺乏必要的督导,而65.9%的人认为目前最需要培训的内容就是督导(表1)。
2.1.2 从业人员接受督导的比率
本组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中有42%的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人员的督导,71.5%的人目前没有专业督导;只有1.7%的专业机构总是为专业人员聘请督导,而46.6%的机构却从来没有聘请过督导。接受过督导培训的情况堪忧,66.8%的人没有或者很少接受过心理督导。从督导的形式可以看出,无论那种督导形式,50%左右的从业者都缺乏督导,这也与机构聘请督导的缺乏有关,60.3%的机构没有或较少让本机构中的资深人员担任督导,而81.5%的机构没有或较少从外单位聘请督导(表1)。
2.1.3 督导的效果
1/3到2/5的被调查从业者对各种督导方式(督导人员胜任能力强,以团体督导为主,以个体督导为主,采用角色扮演进行督导等)和培训中的督导情况不满意(表1)。
2.2 督导及案例讨论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和因素分析
本组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心理督导中最缺乏的是一对一的督导和从外单位聘请督导,其次是小组督导和同行督导。相对来说,心理督导中做得比较好的是小组案例讨论和有本机构资深人员担任督导(表1)。
为将心理督导与案例讨论情况分类、避免共线性,将督导及案例讨论量表各条目进行了主因素分析(Principle Axis Factoring)及斜交旋转(Oblimin Rotation)。结果得到1个维度,命名为:督导情况,共6个条目(表2)。量表采用5点评定,“1”为“完全不符合”,“5”为“完全符合”。该量表各因素载荷在0.40~0.74之间,累计解释方差百分比为58.76%。
2.3 督导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首先,为探讨心理健康从业者专业工作检查评估方式和所在机构培训情况与督导的相关程度,且避免共线性,将专业工作检查评估方式量表和所在机构培训情况量表的项目进行了主因素分析(Principle Axis Factoring)。结果均得到1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工作评估方式(有5道题目:专业知识考核,根据来访者家属的反馈,对来访者进行随访、跟踪,上级管理者评定,同事间互评;各因素载荷在0.53~0.83)和培训情况(有4道题目:有定期的培训项目,有不定期的培训项目,有用于培训的固定的经费,培训是所在机构创收的主要来源;各因素载荷在0.50~0.83)。累计解释方差百分比分别为48.26%和56.87%。
为进一步对督导影响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整个调查问卷的分析,选取了可能对督导存在影响的相关项目。将是否定期参加案例讨论、是否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专业机构对专业工作有无定期评估检查、工作评估方式及培训情况进行逐步回归,变量选入和剔除的标准为0.05,结果见表3,培训情况,工作评估方式,是否定期参加案例讨论,是否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专业机构对专业工作有无定期评估检查,先后进入回归方程,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46.6%。
3 讨论
本研究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心理督导情况。结果发现,我国心理健康从业人员心理督导情况堪忧。尽管国内文献多次强调心理督导对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的重要性[8-9],但是此前尚未有研究对中国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督导的真实情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本研究显示多数心理健康从业者都能够认识到心理督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李晓虹等[7]的研究发现一致,绝大部分从业者都认为督导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方式,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手段,体现了一个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水平。督导是心理健康从业者最需要的培训内容,而他们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就来源于缺乏必要的督导。然而我国的督导情况还存在另一种现象,接受过督导培训的心理健康从业者也并不是太认可当前的督导培训,这可能是与督导培训者自身的水平难以满足从业者对督导培训的要求有关。我国具备督导能力的督导师相对于接受督导的专业人员来说相当缺乏。目前急需培养一大批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督导师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督导,并结合国情推行切实可行的同行督导等督导方式。
影响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督导的因素有培训情况、工作评估方式、是否定期参加案例讨论、是否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专业机构对专业工作有无定期评估检查,其中培训情况对督导的影响最大,即心理健康从业者所在机构对其进行的培训情况是督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一个机构对其机构内的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越多,接受督导的机会也就越大,接受督导的情况也就越好。然而本研究和李晓虹等[7]的研究均发现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足。培训中更以短训班为主,而短训班又多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要课程,对于专业技能以及督导培训进行得非常少,而且深度有限。而在国外,无论是准入要求还是继续教育的要求都严格规定了培训的小时数,并详细地规定实习和督导的小时数[3-5]。因此提高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水平,是提高从业者督导水平的必要条件。
机构对专业工作的检查评估方式和是否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评估也是影响督导的重要因素。机构定期对专业人员进行评估,且对专业工作检查评估方式越多,从业者就会定期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个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主动地进行督导,弥补自己工作中和评估中发现的不足,从而满足机构以及来访者对心理健康从业者的要求。督导是提高自己技术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促使从业者接受督导,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
是否所以要定期的参加案例讨论也能预测从业人员的督导情况。案例讨论也是督导的一种形式,也是同行督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从业者们在对案例的分析讨论中,会发现自己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不足,在相互讨论中,相互学习,从而使自己原有的水平有所提高,起到督导的作用。同行督导这也是目前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督导形式,它是指一组同行在一起讨论他们有关治疗的各种情感体验[10],是团体督导的一种形式。我国当前具备督导能力的督导师远远无法满足心理健康从业者接受督导的需要,而同行督导正是在彼此的讨论中,取长补短,促进专业成长,增强职业认同。
在相关因素中,本文还探讨了经济核算是否独立这个因素。所在机构的经济核算独立情况越好,从业者的督导情况也会越好,这可能与机构自身的长远发展考虑有关。它们经济核算独立,就会对自己的从业人员要求较高,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的咨询市场,获得利益最大化,督导是最大限度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机构越独立,其内部的从业人员督导情况越好。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当前督导情况堪忧的现状,应该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对其内部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评估,提出更高的评估要求以及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案例讨论,加强同行督导,只有这样,我国心理健康从业者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督导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国心理健康事业服务。本文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实际取样的一些限制,本研究的实际样本与初始方案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使用的工具经过专家的一致通过,内容效度较好,但是其他方面的效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2008-12-05收稿,2009-02-24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