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张彩华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张彩华

广西省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中心校张彩华 邮编543000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极其弊端不断凸显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是一个针对性极强且创新空间很大的命题,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视角去审视,在教学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行为习惯到模式和方法,都是创新的重要环节和巨大空间。作为处在教学前线的教师,关键是要找准找好适合学校条件、综合性资源以及自己特点的切入点,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策略创新、

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是小学数学中,也有诸如概念、性质、法则、符号等,都是抽象的结果。数学的抽象是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定的抽象特征。小学生又是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渐近阶段。加上传统教学方法固有的单一性、枯燥性,整个课堂显得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缺乏,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基础,从而使学生学习起来比较一般困难,要想真正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一、从营造教学氛围入手,课堂教学由沉静型向活跃型转变

让课堂活跃起来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我们就在课堂教学中,一是采取教师的直观演示,如实物、图片、教具和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二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将学生感官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用触摸得到的实物让学生从表象上感知所要学的知识,如通过摆积木、垒砖块、叠纸盒等方法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三是学生的角色扮演等形式,如在余数教学部分,我们就用分小玩具、分泡泡糖、分水果或分小棒等游戏活动(如7颗糖果平分给3个同学),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感观活动来增强和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懂得了余数及其相关的知识。

当然,活跃课堂的目的是使学生学得轻松、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提高相应的素质,这一目的不能偏离,无论是教学程序还是具体方法,都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爱好和需要,采用现象生动、丰富多彩、轻松愉快的活动方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尤其是在主动积极参与过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采用这种活跃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①扩大了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通过激发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许多问题是超出了数学的知识)——寻求答案等环节,自然就学到相关知识,毫无疑问,是在活跃而愉快的城郊中拓宽了知识面。

②培养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较之原来学生被动听教师灌输、被动地做课堂作业、被动回答老师提问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堂课一开始就就与老师在同一平台上并获得了主动地位,其心情、兴趣、情绪、思维都处于放松而兴奋状态,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利用问题引导学生

新课标教学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的角色。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一节课下来,全是教师在向学生教授知识,学生几乎没有参与的机会。这种教学课堂是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未能体现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地位,在这种情形下学生的角色更多是一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自己的意见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是教师由于缺乏学生的学习信息反馈,进而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缺乏一个从宏观角度以及客观角度的评判,在教学当中不能就学生的学习进行策略上的调整;对于学生来讲,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过多,导致一些学生在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上做不到及时性,同时这也会极大的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由于经常性的问题挤压,最终成为丧失其学习热情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通过在教学当中实施中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问题引导进行教学是指在教学当中教师利用问题来和学生之间形成互动,用问题启发学生,而学生则可以通过解决好这些问题来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问题。比如说在学习乘法运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一个问题:“小刚的妈妈为了奖励小刚在学习上的突出表现,决定对他进行物质奖励。奖励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他这月的零花钱里面增加一百元;另一种方法是第一天给他2元,第二天给他4元,第三天给他8元...,以此在前一天的基础上乘以2,一直到第五天结束。问哪一种方法小刚能够获得更多的零花钱?”教师在向学生问完问题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通过计算最后得出是第一种方法得到的钱更多。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既增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其更好地掌握了乘法运算的规律,可谓一举两得。

三、形成体系完备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理解这些知识。但学生的学习不是可视化的,不能因为今天向学生讲解了加减乘除就能够让学生完全的掌握了这些知识,而是也要建立起一套评级机制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的在知识的学习上实现了融会贯通。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也有过这样的尝试,但在体系上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导致在评价的过程当中不能做到准确客观,从而使数据的参考意义不大。创新驱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在评价上必须要对这一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例如,在小学教学当中教师在评价上可以采用“三步评价法”,即学生的“内省式”评价,他人的“第三人评价”,以及教师的“系统评价”,内省式评价是学生自己对于自身学习情况的评价,“第三人评价‘是通过他人对于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的一个认识,而”系统评价“则是教师综合学生的多方面学习情况多学生做出的评价,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可以比较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学。

结语: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进行创新,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学的客观实际。既不能操之过急,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特点出发,通过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设置探究学习小组以及建立起完备的评价体制的方式来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论文作者:张彩华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探究与思考论文_张彩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