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为,有所不为论文_董加英

有所为,有所不为论文_董加英

——新课程下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初探

山东省莱芜市高庄街道办事处中心中学 2711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一个高明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能够培养学生懂得如何去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真正学会自主学习,作为教师,就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孔子所说的一句哲理名言, “有所为”的意思是主动选择,“有所不为”的意思是敢于放弃。对于教学而言,“有所为”,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学生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有所不为”,则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当然,“有所不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从而推卸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的“有所不为”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所为”,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新课程下,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这时,要求教师要“有所不为”。

1.自主学习是主动学习,就是让学生“我要学”

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只有当学习和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有所不为”。

2.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除有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就要做到“有所不为”。

3.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学习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所为”,在一堂课的开始阶段,就要出示具体细化的目标。于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进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既然自主学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准确把握教材和学生实际

准确把握教材,包括对《课程标准》各项要求的深刻理解和对课本的框架、重点和难点的准确把握。准确把握学生实际,就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能力高低等各方面有清楚的了解。领会了《课程标准》,才能做到以教材为纲,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升华教材,因材施教。在对教材和学生有了准确、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才能真正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什么、“不为”什么。

2.要认识到“多导少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中心意旨

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老师们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满堂灌。殊不知,正是这种不顾学生实际的长篇大论,使得学生对学习越发生厌。而真理一旦成为死板的教条,恐怕就不再那么“真”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经提出,反对“教师以讲解为务,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讲解始能明晓”,而主张教师“自始即不必多讲”,而应“致力于导”,使学生“自求得之”。

“多导少讲”,就是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到“有所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提示,注重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对教材中的叙述性的内容尽量少讲,甚至不讲,学生自己领会即可,若有疑问,争取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把知识揉碎了给学生撒下去”,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中国当代教学流派》)

“多导少讲”,就是要求教师“有所不为”,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质疑,去思考。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对症下药,少给或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鼓励学生去积极思考,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学而思,思而疑,疑而悟,悟常存”,知识才真正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

3.给学生自由发展的广阔空间,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真正目的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少一些“高谈阔论”,学生多一些“高谈阔论”,从而打开束缚学生思维的绳索,让学生尽情展现他们的思想和才智,教师做个潇洒的“主持人”。那种要求教师“手勤、眼勤、嘴勤、腿勤……”的做法,其实是以扼杀学生个性为代价的。表面看来,教师勤勤恳恳,学生也老老实实,而实际上,众多的学生的才能智慧就在这“大好风光”中渐渐泯灭了。他们不再是能动的活生生的个体,而成了“辛勤园丁”呵护下的一株株小草。

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能把学生当成了实验品。教学过程不能只是教师锻炼自己的一种途径,更主要的是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道德品质等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教师素质的提高。把教堂交还给学生吧!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华、发展自己的舞台。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导演,是主持人,而不是“保姆”,只有如此,教师才能自觉地去把握在课堂上的位置,不喧宾夺主,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服务于学生的指导原则,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己任。“为”己所应为,“不为”学生之应为,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展示他们的个性风采。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3]《中国当代教育家》.作家出版社。

[4]《中国当代教学流派》.莱芜市莱城区教学研究室。

论文作者:董加英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9

标签:;  ;  ;  ;  ;  ;  ;  ;  

有所为,有所不为论文_董加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