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速课”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基于“速课”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

王 慧,白红英,马 丽,张晓娇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摘要: “速课”以其轻便、交互性强的优点实现了在移动互联平台上实时、轻便构建教学课件、在线测试、实时推送知识、实时交互、互动抢答等环节在内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在已有MOOC,SPOC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合理融入“速课”这种新型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效果。文章通过研究表明,基于“速课”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可以为师生提供便捷的教授和学习过程,从而提高整体知识吸收率。

关键词: 速课;“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移动互联网;交互性

0 引言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推出,对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学习应用、教育治理能力、智慧教育创新、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思想[1]。为此,如何更高效、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助力高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改革,进而更好地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高校课堂模式改革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面临的现实是: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较低、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不好等。张立铭等[2]在《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中指出,学生入学阶段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有差异,直接造成教师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大学阶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实用性较差,存在与实际无法结合的问题。同时该作者也提出了依托计算思维,加大机考考核方式的力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王琳等[3]在《“新工科”背景下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出了使用MOOC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现代教学方式,将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体,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张中秋等[4]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速课”模式与应用探索》中提出构建一种灵活快速的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在线学习、测试等教学环节。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成为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1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设情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高校各个专业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学科专业类基础课程,学分一般都是2学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各个学校一般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选择其中一部分内容进行讲授。例如: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的是Microsoft Office实践操作部分和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硬件基础、多媒体制作等内容。对于其他工科专业的学生则增加计算机数值计算和计算机网络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该门课程中的实践性模块包括:计算机硬件的组成、Microsoft Office的使用、各种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网络中的组网和多媒体制作等。多方面的调查显示,各个高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一直是各个高校老师们感觉十分困惑的地方。由于学生在上大学前接受的教育不同,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要求也就不同,存在一些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消化不了的问题。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前身为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于2008年开始招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年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通过对2019年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生入学前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较大,教师很难把握住重点和非重点。

冬季锻炼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刚开始很冷,运动完又开始出汗,所以冬天锻炼一定要穿多层,可以方便穿脱的,比较经典的就是“三层着衣法”:包括透气层、保暖层和防护层。

给出已知量参数,对式(8)进行程序实现(编写成像程序),进行重力异常成像:选取剩余质量m=200,不同中心埋深z为35m、75m、150m。得到成像结果(图2)。

(3)学生没有形成学习该门课程的自觉性,在线学习只是为了刷屏。

(2)教师已经逐渐开始使用MOOC和SPOC等教学方法,但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更新过快,而MOOC等前期录制周期较长,不能实现知识快速更新[5]

1.3 图像后处理 采用GE公司提供的后处理工作站的Functool 9.4软件进行后处理,进行相位校正、基线校正、ppm转换后获得1H-MRS中各代谢物在波谱线中的峰下面积。在1H-MRS的图像中,横坐标表示共振频率,单位为ppm,纵坐标表示信号强度。以肌酸(Cr)为参考标准,将其他化学物质峰下面积与Cr峰下面积相比,计算右侧基底节区的乙酰天门冬氨酸/Cr(NAA/Cr)、NAA/胆碱(NAA/Cho)、乳酸/Cr(Lac/Cr)比值。

对利率红线的划定实则对这四部分都产生了规范作用,加之由于中国征信环境的不够成熟,促使平台今后必须选择规范与审慎经营。

速课教学模式强调的是轻便和强交互性。教师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端轻松地制作各种创作型课件、PPT转换课件、手绘课件等多种课件形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设置抢答、签到、知识实时推送、提问、作业布置等交互环节。学生通过扫描课程二维码进入课堂,可以随时参与教师端发起的各种交互学习,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具体的“速课”进行教学评估,这个评估值可以作为学校领导对教师教学评估的一个参考值。具体速课构建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速课1”代表教师已推送课程,“速课2”代表正在推送课程。教师端在移动终端设备上可以随时开设课程,在指定班级内推送课件、知识抢答、随机测试、课后作业等,学生通过扫描课程二维码与教师实时进行交流,参与课程中的各项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可以对教师课程进行各项评估。

“速课”是基于大数据和AI技术,以移动设备为主要平台,为教师和学校提供全面的移动信息化教学服务的一种新型模式。学生可以在移动设备端随时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方法变革、教学范式变革、课程形态变革、教学评价模式变革[6]。“速课”与近几年普遍应用的MOOC,SPOC等信息化课堂建设有相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之处。速课与MOOC和SPOC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授课方式、授课过程、授课效果评估方法及授课时间等方面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7-9];不同之处在于速课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一种轻量级的教学与管理方式,侧重于轻便、强交互式的教学理念。

2 “速课”模式构建

2.1 什么是速课

总体来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存在传统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理念,MOOC和SPOC存在教师制作周期长,学生不能自觉完成学习、缺少集体感、交互较少的情况。

2.2 速课教学模式

(4)缺乏师生互动交流,学生缺乏集体感。

图1 速课教学模式

2.3 基于“速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具体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设为32学时,授课内容依据各个专业不同略有差异,这里以各个高校普遍教授的内容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的授课方式及对最终效果进行分析。

2.4 课程学时及授课方式分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面对面演示法,教师对于实践部分可以采用“速课+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教学,具体章节分配如表1所示。

2.5 “2+7+4”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2个层次,7个模块,4种手段”的教学方法。其中,“2个层次”是指将整个课程分为“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两部分,两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手段是不同的。进一步将“2个层次”细分为7个模块,其中教师对于“理论层面”下的“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数据表示”和“计算机信息安全”3个模块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面对面演示。采用面对面演示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观察学生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传授相关知识。在实践层面中,“Microsoft Office办公自动化”模块的内容由于知识点比较多,并且知识点相对分散,采用“速课”模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推送知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此外,学生利用无纸化考试系统可以随时进行实践水平能力测试。“操作系统基础”模块由于涉及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操作系统和UNIX操作系统等,使用提前录制好的MOOC进行教学能满足学生学习要求,而用“速课”来推送Android,iOS系统则更便捷。“多媒体应用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基础”模块可以利用“速课”的强交互性实时与学生组建在线讨论小组,以项目形式进行学习。整个教学方法中所涉及的4种教学手段都是取长补短,互增互补,其中提到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由于目前已被高校普遍使用,故没有详细介绍。具体“2+7+4”教学方法如图2所示。

表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章节分配

图2 “2+3+7”教学模式

3 效果分析

参与此次调研的有3所高校共500名学生,7个专业,通过在线填写调查问卷和现场评分形式,得到如表2所示结果。从表2分析得出,教师充分利用“速课”强交互性、方便快捷以及高吸引力的优势,将面对面演示法和MOOC几种方式合理地融合到“速课”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袁安、吴耕、李离、上官星雨,我们走!”一一锁好客房,将钥匙一串串挂上木柱之后,宇晴吹灭了厅内的十几盏油灯,算是正式结束了她女掌柜的工作。明年还来不来?宇轩大哥还会带她来做这个当垆卖酒卖驴子的接引使吗?谁知道呢!

表2 各种教学手段效果调查

4 结语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MOOC和面对面演示法的基础上,如何将“速课”更好地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是当前教学的大趋势。“速课”是对“计算机应用基础”已有教学手段的延伸,对促进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2019-09-1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files/moe/s3342/201203/xxgk_133322.html.

[2]张立铭,富春岩.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8(24):251-251.

[3]王琳,齐晖.“新工科”背景下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50):57-58.

[4]张中秋,韦金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校”速课”模式与应用探索——以项目教学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9(1):61-65.

[5]周雨青,万书玉.“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基于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10-12.

[6]郭堂瑞,姜洪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与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8(34):57-60.

[7]王天顺.面向学生需求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度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7(51):44-45.

[8]杨洪伟,张芳,李晓辉.“双创”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7(37):57.

[9]薛静.基于移动终端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南方农机,2018(23):111.

Exploration on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of the“Computer Application”course in colleges based on“speed-course”

Wang Hui,Bai Hongying,Ma Li,Zhang Xiaojiao
(Ordo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Ordos 017000,China)

Abstract: Nowadays,speed-course has realized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including real-time and portabl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urseware,online testing,real-time knowledge pushing,real-time interaction and interactive first-responder on the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portability and strong interactivity.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MOOC,SPOC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the new teaching method of“speed-course”can be reasonably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method,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of the“Computer Application”course in universities.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the mix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speed-course”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bility,but also provide convenient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finally vastly improve the overall knowledge absorption rate.

Key words: speed-course;“Computer Application”;mixed teaching mode;mobile internet;interactive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2019年度校级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双创背景下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项目编号:20180307。内蒙古自治区2018年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云平台的应用型大学计算机公选课程3M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NGJGH2018209。

作者简介: 王慧(1981—),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

(责任编辑 王永超)

标签:;  ;  ;  ;  ;  ;  

基于“速课”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