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时空观视域下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研究论文

文化时空观视域下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研究论文

文化时空观视域下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研究

王梦蝶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710100)

摘 要: 文化的“时空观”要求既要重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纵向关系,也要重视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横向关系,文化创意的发展也要在文化时空观的视域下遵循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结合的规律。“空”的视角要求更加关注我国的“文化折扣”现象,“时”的视角要求克服和消除中国文化心理定式问题。基于此,中国文化创意发展不能仅仅停滞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而是必须大胆解构与重建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提取方式,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与世界文化交流,以提升我国文化创意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 文化时空观;文化折扣;文化心理定式;中国文化;创意发展

文化创意及其产业是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提出的一个概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当今国际竞争中,文化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一个国家强盛与否,不仅要看其GDP和制度的先进程度,也要看其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看这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有多少能够获得其他文化的接受和认可、能否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甚或成为国际文明的主流元素。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相较于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色的经济力,我国文化力却明显处于弱势。近年来,“中国风”文化创意热,从故宫淘宝彩妆被抢购一空到《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屡创票房新高的中国元素电影,可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迅猛势头。然而,这些刷屏级成功案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放眼全球,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国际上并没有产生如国内一般的骄人成绩。客观来说,中国的文化创意者尚未找到能在世界范围内有效传播、输出中国文化的最佳方法,“文化折扣”现象依旧明显。本文拟从文化时空观的视角研究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的趋势,并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国文化创意现状的形成原因,旨在能立足文化的时空观视角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提出未来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的有效路径。

1.产业布局逐步合理。全市基本形成漳河东、沮河西平原湖区优质水产品养殖基地板块,城郊休闲渔业基地、岗冲特色渔业基地集群。池塘工程化循环水设施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正逐步推进。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石化产品(如农机、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的广泛而大量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来源[8]。而对于黑龙江垦区低碳农业的劣势分析也将从以上几方面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农用生产资料的使用情况即使用数量的发展趋势及变动情况着手分析。

一、文化的时空观及其对文化创意发展的基本要求

“文化”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出自《易经》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一词就字面本身的释意来说,“文”即“记录、表达和评述”“化”则是“分析、理解和包容”[1]。新文化运动一百多年来,来自不同学界的学者,都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对“文化”的内涵进行阐释与概念规约,从而界定文化的概念。尽管至今仍有争论,但“文化”本质特征也在学者们的研究中逐渐明晰。综合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看,文化是一个时空概念。“时空”在《高级汉语词典》(王同亿,海南出版社,1996)中解释为“包括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又或称为“宇宙”“宇”指无限空间,“宙”指无限时间,即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体。哲学上又叫“世界”。在中国古代的传统认知里,时间属天,空间属地,时空观更重地,即空间的概念。文化在其产生发展传播过程中必然形成了自己的“时间系统”和“空间系统”。时间系统指向了文化的时代性,空间系统指向了文化的民族性。从文化的时空观角度来看,文化的“时”代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空”则代表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关系,从文化的发展方向来看,“时”指纵向发展的历史脉络,“空”则是横向发展的历史脉络。[2]27-28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轴来看,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社会选择的过程。

依据时空观而言,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下的产物。文化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是指人类在接受自然和人类社会各种挑战时,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一种新文化的产生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引发与引导、认同、固化和传承的基本过程。从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空间轴来看,文化是有地域空间限制的,相同或不同的地域空间都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会产生文化干涉和文化交流,表现为某种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抗拒现象,某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融合的同化现象,由于不同文化接触而形成的文化融合、交流的涵化现象,其结果可能导致文化的取代、整合、附加、没落或创新。文化也是一种认同以及认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如涵化和濡化,还有共同参与、调适等过程,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的文化也会产生文化冲突,即文化体之间争取空间占有权的斗争。从文化空间的视角下解读,可总结为文化的本土化和全球化现象。一种异文化传入时如果不能被同化,则也不会被本土化,本土化对可能产生或已经产生的文化渗透、入侵、感染等威胁进行自我保护;全球化则是世界文化的矛盾统一体,所谓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均一化,而是某种制度对文化的普遍化和某种文化的全球化,“和而不同”是人类多元文化发展的基本价值观。因此,研究文化的发展乃至创意文化的发展,需要遵循文化的时空观,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全球文化这两对重要关系,结合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条历史脉络并行发展。

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国人时至今日依然会按照固定的态度和倾向去反映现实,并且容易对外来刺激产生偏见,形成一种偏于循规重俗、自给自足、充满惰性、被动、默从的“自我”,这种“文化心理定式”对维护文化的稳定性固然有利,但在全球化的当今世界,对于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创意活动来说,则是极大的阻碍。

二、“空”的视角要求更加关注我国的“文化折扣”现象

近年来,中国文化创意及其产业处于良性上升发展阶段,不乏优秀的文化创意产品甚至强大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但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如何“走出去”仍是需要深思和努力的课题。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核是对文化的创意提取和开发。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文化的根基和底蕴之深厚自不用说。然而,由于文化创意是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成果,在我国起步较晚,有一个优势积累的过程,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比较落后。甚至于单单形成在本国范围内所能接受和广受好评的文化创意,却无法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强有力的文化输出。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产值2.25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各国共占市场总额的77%,亚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约占市场总额的19%,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为10%和5%,中国及其他国家约占4%左右。[3]作为全球第一贸易输出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我们的世界文化创意产值并不高,目前在国际上的文化力与经济力并未形成正比关系,文化输出甚至呈现出明显的“文化折扣”现象。

“文化折扣”也称“文化贴现”,最早由希尔曼·埃格伯提出,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强调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少数派语言和文化版图上,其目的是保护文化的独特性。[4]931988年,加拿大学者霍斯金斯和米卢斯将“文化折扣”的概念用于影视节目贸易的研究,两位学者认为:扎根于一种文化的特定的电视节目、电影或录像,在国内市场很具有吸引力,因为国内市场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常识和生活方式。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多使用他们对“文化折扣”的界定,其概念延伸后将“文化折扣”解释为: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因此,对于生活在此种文化中并对此种文化较为熟悉的受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于不熟悉此种文化的人来说,吸引力则会大幅度降低。[5]45简单来说,文化折扣是指因文化背景差异,国际市场中的文化产品不被其他地区受众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减损而产生的现象。

(5)铸石板。铸石分为普通铸石和微晶铸石。铸石有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其耐磨性能比钢板、铸铁高几倍至十余倍,有耐磨王之称。特别是在高温、高压、酸碱介质、磨损介质作用下的设备,使用铸石板,可以大大提高设备寿命和工作性能。

作为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力量,“流行文化”备受各国的重视。美国好莱坞电影、英国爵士乐、日本动漫,无不是各国在国际上输出的带有国家品牌标志的外销型流行文化产品。相比而言,中国目前却尚未形成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作,在“流行文化”国际抗衡中处于劣势。文化软实力虽然不能等同于“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文化创意产品不被异国接受也不等于丧失了文化软实力,但文化软实力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异国认同度是有必然关系的。结合“文化折扣”理论,文化软实力不能仅衡量文化自身蕴含的内在力量,还要比照这种文化力量能否被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受众所认同和接受。中国文化之所以未能在全球形成普遍影响力,并非中国文化本身力量不足,而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在输出的过程中没有找到有效的传播载体与表达形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丰富的革命文化,还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形态综合起来,中华文化的软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的,特别是在团结各民族各群体维护国家利益和发展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从世界文化交往的视角看,由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差异,受异文化中接受群体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民族情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影响,我国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严重受限。因而,对比其他文化的发展状态,中国传统文化创意在长时间内显示出一种极为稳定的形式,究其原因或许是受到一种“文化心理定式”的影响。“文化心理定式”顾名思义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定向心态”,或者说是一种反映在文化层面上先入为主的“心理惰性”。简言之,就是长期处在某种文化圈中的人们凭借已有的经验形成了“有准备”的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影响甚至决定了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创意活动的演进和发展趋势。[6]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心理定式的客观存在对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意活动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一是地理条件的天然隔绝使得中国文化稳固且特色鲜明。从地理环境来说,历史上的中国天然地呈现出一种“隔绝”状态,其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巩固了这种隔绝,使得中国古代社会与其他文化缺乏有效交流互动与互鉴,继而分隔形成了一种平稳状态。与希腊、罗马、埃及等先进古代文明相比,古代国人是在相对隔绝的特殊条件下创造和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的,最初就不具有世界文化多元并存的文化心理。中国天然的地理隔绝机制体现出了显著的两面性,一方面这种隔绝使得中国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形成了稳固且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却也因为隔绝而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折扣现象的出现来源于人类个体感知之间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个体的文化背景差异越大,其感知差异越大,对相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就更容易出现完全不同的看法。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涤荡五千年从未间断,早已形成了底蕴深厚且内容丰富的文化特点。诚然,这无疑是值得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事,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厚重和丰富同样也是造成众多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文化创意产品难以被其他文化圈的用户所接纳和认可的原因。在走出国门的文化输出实践中,一些国内广受好评的优秀文化产品却因内涵太过深刻而无人问津,反倒是一些快餐式文化受到了好评,正如2015年大火的那首《小苹果》,即便很多国人给词曲扣上了不雅的帽子,但这首从编曲、排舞、制作、营销等均效仿韩国《江南Style》的中国本土流行歌曲确实成功跨出了国门,国际点击量短期便超过10亿次,在全球范围内都实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文创市场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文创”只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寻元素与符号,继而就能形成成品。然而,此种认知无疑缩小了文化的范围,无法给文化创意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文化是活的,文化始终处在变化之中,不断挑战传统界限正是文化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从文化的时间观来看,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因而站在文化时空观的视角,文创的灵感来源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而是要将现代文化囊括在内。以日本为例,其在国际上的文化输出始终牢牢把握着“传统”与“现代”两个脉络。2018年日本旅游局在全球推出的官方宣传片名为《日本:传统与未来相遇的地方》,3 min浓缩了29个传统与现代景点,将日本传统文化民俗与现代化大都市混剪在一起打造出日本的文化风貌。在里约奥运会的闭幕式上,作为接棒城市的东京在短短8 min的表演中,将东京的现代化、时尚感与日本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高科技手段自然地融入了日本的新国粹——动漫,将全世界人民耳熟能详的动漫角色如足球小将、哆啦A梦、马里奥、hello kitty作为奥运会的参与者进行呈现,强有力地输出了自己的文化。

三、“时”的视角要求克服和消除中国文化心理定式问题

找人介绍、自我推荐,几番下来,李高明终于获得了一次机会——在一个小理发店里当学徒。说是学徒,这家老板娘的私心很重,从不让他动剪刀。同在店里的一个女工,在理发店里三年,只会洗头,从没剪过头。

以电影产业为例,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我国2019年度票房已经突破了500亿元人民币,票房榜前三名分别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49.53亿元;《流浪地球》,票房46.55亿元;美国漫威影业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排名第三,票房42.4亿元。然而,排名前两名的两部国产电影,在国内虽创下了票房奇迹,但国际范围的票房却没有受到热捧。《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陆澳洲电影院线的票房成绩是7天100万元人民币,排名第二的《流浪地球》在国内拿下46亿元票房之后,进军北美电影院线首日票房仅为15万美元,累计票房也仅为587万美元,比照登陆我国的美国商业片《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所创下的42.4亿元票房,成绩可谓极为惨淡。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暂不细表,但数据折射出的客观现状是,尽管在全球化的竞争下中国早已认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且正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和输出自己的文化,但国际层面上中国的“文化逆差”仍旧明显。

由此可见,日本打入世界市场的文化产品并非以歌舞伎为代表的旧文化,而是展现出强大生命力的新文化。旧时的遗产、符号、积淀的文化虽是土壤,却也可能是沉重的负担,中国文创的实践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可沉浸在文化底蕴和文化沉淀中裹足不前。

三是古代诸子百家思想对现代文化创意技艺依然存在阻碍。古代诸子百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这些思想与学说一方面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却也阻碍着中国传统文化创意有所突破。以儒家为例,儒家属“士”阶层,儒者需要从工匠中分离出来施展自己的才学与思想,这种与工匠传统从思想意识和地位上的分野使得儒家轻视技艺与劳作,“重政事、轻技术”成为一种时尚,中国民间的工艺家、技术家、机械家等匠人却得不到重用,间接阻碍了工艺技术、发明创造的发展。[7]而道家的“师法自然”思想虽是正确的文化创意理念,但其“无为”思想却从不违背自然法则上升到对技巧的排斥,这种对技巧、技术的不齿态度显然影响了中国文化创意中该有的“设计力”与“创造力”。

过完年,李高明的哥哥李高福带着他去建水县谋出路。受制于语言,李高明谋不到好的门路,最后给一家废品回收站交了点钱,对方才决定留下他。废品站里总共就他一个小工,夜里两三点得上车、下货,又脏又乱又难闻。睡觉方面倒是好了些,总算不用担心刮风下雨,能睡在硬地板上了。

统计显示,近五年来,遵医附院累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2项,批准立项数连续7年在贵州省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2015-2017年,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26项,各级科技成果奖27项,连续获得2015年、2016年贵州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全科专业住培基地”“H7N9防控工作先进单位”“2018年度群众满意的医疗机构”等荣誉。

四、文化时空观视域下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的基本策略

认识到“文化折扣”现象并从历史文化的源头分析中国文化创意停滞不前的原因后,结合文化时空观中文化创意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条脉络,应该不难得出当代中国文化创意实践应有的原则和态度。

(一)文化创意切莫仅仅停滞于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

当然,全球化不意味着随波逐流,而需要以意识到“文化折扣”这一现象为前提,洞悉时代精神、受众感知差异和共同价值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文化创意停滞不前的原因,继而从文化时空观的角度进行中国文化创意开发,或许能将“文化折扣”的变数降到最低甚至成功消除,从而为中国的流行文化带来新的曙光。

二是历史上存在的长期政治权威对稳定文化的强力保护。中国文化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优越意识的文化,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的中央集权制所形成的“政治权威”则更是强化了这种文化。自秦汉时期封建势力的建立,中国随后的设计观及文化创意形态的走向便已被定式。之后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渐强化,则需要与其匹配的文化符号象征其权力的威仪,因而文化符号与权威体制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政治权威稳定,文化符号自然稳定,这种政治权威对稳定文化风格的强力保护,从某种程度上也制约着文化创意活动的发展。

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过分依赖传统和对文化深厚积淀的自傲中所产生的具有高贵传统的故事,并不能成为在与国际文化产品抗衡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力量,符合市场经济、契合时代精神、新鲜的文化血液才是强有力的武器。

(二)大胆解构与重建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提取方式

文化创意实践不能忽略对现代文化的提炼,在从传统文化中进行创意提取时,需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解构与重建。从设计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设计风格相较于西方艺术设计风格,呈现出一种稳定的结构。然而,文化创意过度的稳定即是保守,因此文化设计需要创造出新的文化符号,这种创造就需要对文化的传统形式进行解构与重建。通过对原有风格、体系、符号规则的打破与释放,提炼出更纯粹、具有代表性或与时代精神相契合的原则与意义,有助于文化设计的更新,更新后的设计由于顺应了历史发展进程和时代需要,容易被更多受众所认可,也能更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厚度与深度。在设计实践中,通过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打散、重构,运用现代西方美学的构图与设计原则处理色彩与造型的手段,既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兼具了时代先锋性与明确的设计风格。[8]5-6

真正的传统体现在现实存在的人们的精神之中,因而传统的形式即“活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动态的积淀过程,虽是作为动态文化中的稳定因素,但也是不断变化的。在传统中理解传统,在理解和设计创造中发展传统,是传统对设计者的要求。要使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设计中得以延伸发展,打造具有活力的民族形式,就应用好解构与重建理论,对传统文化象征符号进行再创造。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发展,已在人们的认知经验中形成较为固定形态符号,变化稍大就容易给人造成是对传统文化理念进行篡改的印象,进而使人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对此类文化符号的解构与重建需要把握“度”,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与开发。

由表1可知,基本苗是处理6最高,为7.17万株/亩;依次是处理5为7.15万株/亩,处理3和处理4为7.04万株/亩;处理1最少,为6.90万株/亩。总茎蘖是处理6最高,为16.29万蘖/亩;处理1最低,为14.70万蘖/亩。有效穗是处理6最高,为10.79万蘖/亩;处理1最低,为9.25万/亩。

(三)加强中国文化创意与世界文化交流对话

从文化的空间观来看,中国文化创意实践应处理好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具体来说,可从思考的全球化和行动的本土化两条脉络着手。当下的文化创意需要摒弃对过去成就的自我满足,用科学、系统的方法锐意求新求变,创造文化认同,并努力将这种认同推出国门,推向世界。中国的文化创意除了要提炼现代文化、解构和重建传统文化之外,还要以优秀的外来文化作为补充。盛唐时期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往往可以孕育出新的文化,同时也会给整个民族带来繁荣、生机。作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中国文化势必要经历与其他文化的“互动”“吸收”,形成自身的“修正”和“再造”。

在文化时空观的视野下,时间和空间本就是互补共生的一对矛盾,民族文化的强弱盛衰不取决于其原有文化空间的占有,而主要取决于其对文明竞争契机的把握。在时间的长河中,谁抓住了时间,谁就占有空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如若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全世界都势必会被其吸引和影响。中国的目标即是培养出与经济力相符的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文化设计者立足于时间和空间两条轴线之上,开创出一种根植于中华民族自身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土壤之上,并且能适应世界的优秀民族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赵国宏.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J].当代电力文化,2018(12):16-17.

[2]何灿群,董佳丽,向威.设计与文化[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3]刘艳辉.文化产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J].人民论坛,2017(22):104-105.

[4]卜彦芳.传媒经济学: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5]考林·霍斯金斯,斯图亚特·迈克法蒂耶,亚当·费恩.全球电视和电影:产业经济学导论[M].刘丰海,张慧宇,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6]英振.传统文化心理与中外文化交流——从“夏”“夷”概念的演变看“以我为尊”文化心理定势的形成及其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J].学术探索,1990(3):24-29.

[7]冯冠超.中国文创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1):18-26.

[8]钟蕾,李杨.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Creativity under the Threshold of Cultural Time and Space

WANG Meng-di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Tourism,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00,China)

Abstract: The“time-space view”of culture requires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ver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culture,but also to the horizo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culture and global culture.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reativity should also follow the law of combining vertical development with horizont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visual threshold of cultural space-time view.Based on this,we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discount phenomenon”of Chinese culture,do everything possible to overcome and eliminate the psychological fixation of Chinese culture,make it clear that cultural creativity is not only to be stuck in traditional culture,but boldly to deconstruct and to rebuil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 extraction means,and t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exchange dialogue between Chinese cultural creativity and the contemporary worl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Chinese cultural creativity.

Key words: cultural time and space view;cultural discount;cultural psychological trend;Chinese cultural;creation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5128(2019)11-0085-06

收稿日期: 2019-10-10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以文化产品供给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研究(2019Z038)

作者简介: 王梦蝶(1991—),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文创产品创意与开发研究。

【责任编辑 马小侠】

标签:;  ;  ;  ;  ;  ;  

文化时空观视域下中国文化创意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