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电力体系运行时,一旦出现电力故障,就会发生配电线路跳闸的状况。其中,许多是由于过流保护造成的跳闸。开关一旦出现跳闸状况,是不能实施正常送电的。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要深入认识配电线的故障、跳闸状况,并提前使用防范措施。
关键词: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对策
1引言
配电线路会在很大范围内铺设,架设环境也相对复杂,所以无法有效地实时监督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供电企业需要对线路跳闸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配电线路跳闸出现的几率,使供电企业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行。
2配电线路故障跳闸原因分析
配电线路出现跳闸故障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与外界因素。只有正确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把握规律,才有利于使用相关措施实施防范。配电线路因线路走向复杂、供电状况复杂以及设备的质量不同等,加上自身面广、点多和线长的特征,易受地理、气候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跳闸故障。比如,某区域对配电线路出现跳闸情况进行统计,其全年出现跳闸35次,占区域总跳闸64次的54.7%,其中在4次大型故障中出现跳闸的配电线路共8条。可见,出现跳闸故障的因素在于一些配电线路上,它们有的应用时间已久,自身已经严重老化,再加上恶劣天气、环境影响,往往会出现频繁跳闸故障。所以,为了安全运行配电线路,降低跳闸次数,必须合理改造线路,增强维护,消除隐患。
2.1自然灾害影响大
考虑到配电线路的应用情况,在后续管理中需要明确环境因素,如果遇到大风或者雨雪天气等,配电线路容易受到影响,结合线路实际情况需要了解天气因素,提前进行线路保护。自然灾害对线路稳定运行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了解实际变量因素,提前进行分析,必要时确定跳闸率,提前进行处理。
2.2外力因素的影响
线路跳闸和外力因素也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不法人员对线路本身进行皮坏,出现线路异常的现象。此外线路管理中容易出现折断的现象,在搭建的阶段操作人员可能存在操作不到位的现象,线路损坏后造成严重的影响,在配电线路分析的阶段如果出现跳闸的现象,消极影响大。
2.3保护整定值过小
配电网络系统中,常利用一段以及二段保护,确保配电线路以及电力设备稳定运行。其中,二段保护便是过电流保护,根据最大负荷电力确定整定方式。二段保护中,整定值若过度小于线路末端的金属短路电流,配电线路整体便会出现相间放电或其他故障,从而造成跳闸现象。
2.4线路设备的影响
配电线路出现跳闸故障之后,需要先检查配电设备是否有故障,配电网涉及到的范围广、线路也比较复杂,所以需要配备专门的电路设备,比如变压器等,使配电线路能够正常的运行。如果养护不足就容易出现故障。线路跳闸停电配电线路网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设备自身质量问题,因为配电设备产品种类丰富,产品质量不同,若选择不合理就会出现线路故障。也可能是设备老化,设备投入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其供电质量以及绝缘性等都会受到影响,若不能及时的对设备进行更换,线路的运行安全效果会受到影响。
2.5其他因素
配电线路的处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由于雷电、人为、树枝等因素的影响,配电线路会出现短路,进而发生跳闸情况。春夏季节,树木快速生长,水分比较大,其电阻较小,如果树木出现断裂与配电线路接触,也容易出现跳闸的情况。春天鸟类等在配电线路上搭窝筑巢,其材料以及鸟粪会堆积到绝缘子上,就容易出现短路的情况,发生跳闸。此外工程施工以及人为砍伐树木等也会导致电杆出现损坏、短路等情况,导致配电线路跳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线路故障跳闸故障的应对措施
3.1自然因素防范对策
(1)扎实线路通道治理,超高树木路段要着力清理,避免雷击、大风导致的砸断导线事故。优先使用接地装置维修,预试避雷器、紧固线夹等运维方法,在萌芽状态消灭隐患。(2)线路少数分支运行年限久,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线经细、多接头、严重老化,存在导线老化断股、电杆风化裂纹,对地安全距离不够等问题。在覆冰、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和突发事件影响下,容易导致断线与舞动致线间短路的故障。要依托配网项目建设重新考虑,科学规划路径,整体改造。(3)自然天气改变时,值班力量要合理安排,准备好应急抢修工作。(4)特殊运行环境使用特别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参考主网设备与技术规范,在容易出现大风舞动灾害地段线路上加装防震锤,防雷装置加装在空旷地带线路,在雷击非常严重的区域增设避雷线等特殊对应防治或别的技术措施,保证线路安全运行。
3.2避免外力破坏措施
配电网的运行环境相对复杂,线路需要跨越的建筑物、道路、河流、电力线较多,在城市建设、老城改造、农网改造、小区新建等建设施工工程中容易受到外力的破坏。(1)严格控制大型机械作业。城市建设在进行机械施工时,挖掘机等大型施工机械开挖范围内的电缆易被破坏,吊车操作范围内的高空电力线易被碰触,应通知施工方严格把控施工,切勿造成电力破坏。(2)设置醒目电力设备标志。公路边的分支箱、小区内的变压器等是易被碰撞的设施,应设置防撞墩并刷醒目的颜色提醒居民。(3)严格禁止电力线上悬挂条幅的行为,遇到此现象应及时进行劝阻。
3.3合理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值
相分量以及序分量法是整定值计算的常用方式,并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系统中。其具体操作为,根据该种方法准确计算电气量,再以故障电气量为基础,进行整定值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常会发生一些问题,如端相口开路电压计算、电力运行状态不佳时的计算方式等。以下简介各种问题的解决对策。第一,端相口开路电压计算。常采用双口网络H参数法,分解震荡发电机,划分震荡群,以断相口或等效端口充当端口。或采用网络等值法,以全非相电路中两端结点充当结点,利用补偿原理进行阻抗参数的计算,利用叠加原理计算自由阻抗参数,确定端相口开口电压。第二,电力运行状态不佳时,需要寻找其不利运行方式。假定电力系统中存在一条断开线路,对电网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出现变化,造成线路之间出现电流转变或短路现象,影响整定值的计算。此时,可观察某一范围的整定值变化,进而将躁动区域加以区分,避免一条线路中出现多次断电。该环节中,可不考虑继电保护的顺序,对线路进行循环计算,避开多开端现象。
3.4保证电力设备稳定性
通常来讲,用户在使用电力设备时,还存在保养意识薄弱的问题,容易出现设备老化或损坏等现象,最终导致配电线路发生故障并引起跳闸。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做好预防工作,通过分析设备常见故障类型,确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例如,当用户终端设备超过负载时,将导致设备内部结构被击穿,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则会引起线路内电流流通堵塞。在进行预防性试验时,要进行设备电流值和规定值的对比,并及时调整过载运行的设备。根据线路运行特点开展预防试验,能有效预防线路故障,例如,当熔断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接地故障;绝缘子瓷件有裂缝会引起放电和闪络等故障;当避雷装置老化时会导致雷击故障。上述故障问题可通过预防性试验的开展加以防范,有利于保障供电的稳定。
4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用电安全性的提高,配电线路的管理强度也逐渐上升高,能够使配电线路出现跳闸故障的几率得以减少,使电网运行有安全稳定的平台。但目前我国配电线路管理不足,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技术人员积极努力开发研究,开发新的配电线路,使人们有安全的用电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炽高.基于农网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查找与处理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41-42.
[2]陈满强.10kV配电线路跳闸故障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分析[J].科技资讯,2017,1527:44+49.
[3]刘福娟.对铁路10kV配电线路故障跳闸的安全管理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9:33-34.
论文作者:习中银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线路论文; 故障论文; 设备论文; 因素论文; 现象论文; 定值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