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改革与发展的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开发区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认为,在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过热,产业规模狭小和结构雷同,高新技术项目少、层次低、效益差,以及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体制改革方面,要理顺政府与开发区、开发区与高新企业之间的关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区的综合改革;要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公司化步伐。在加快发展方面,要制定高新区的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实现产业政策区域化和区域政策产业化;要发挥优势,发展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现代大型企业;要办好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要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一)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全国开发区的发展很不平衡,不少开发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开发区的发展。归纳起来,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开发区热”亟待降温。近年来,各地出现了不正常的“开发区热”。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大量的高新开发区,截至1991年底中央批准的国家级开发区共27个,到1993年底就发展到52个,短短两年时间就增加了25个。各省、市政府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达到100多个。全国不正常的开发区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开发区的质量下降,发展不平衡,有的开发区企业很少,真正属于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更少;二是不具备发展高新技术的条件,有的地方既无地理优势,交通不便,资源缺乏,也无人才优势,却制定一些土政策,盲目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是大量圈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国家级、省市级、县区级等不同层次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盲目发展,一个区就要圈上千亩,甚至几千上万亩土地,大都是可耕的良田,使我国的耕地急剧减少;四是开发区盲目发展在一定程度助长了“诸侯经济”、“诸侯技术”的生长。
2.产业规模狭小,产业结构趋同。据有关部门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调查统计,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职工人数少于50人的小企业占总数的83%,其中还有大量职工仅仅只有5人的微型企业;2/3以上的企业全年利润在10万元以下。类似四通、联想这样集团化的高新技术企业太少,集团化程度太低,难以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不少企业在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既是办公室又是厂房的简陋场地生产,出现了现代高技术在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组织中生产经营的奇怪现象。同生产规模小相联系的问题是,产业结构趋同。目前,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十分严重,各开发区的产业结构大部分相似,发展的重点产业大都是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等,缺乏各开发区的产业特色和区域分工。有关部门统计,1991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3990种产品中,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共1288种,占32.3%;而生态环保技术、地球与海洋工程技术、辐射技术的比重则非常之小。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与开发区形成方式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采用两种发展模式:一是区域集聚式,即以某一个区域为中心,吸纳各个产业部门、各种类型的企业进入高新区;二是产业集聚式,即以某一特有的实力较强的产业的中心,集聚该产业的企业及相关企业进入开发区。采用第一种方式容易出现产业结构趋同化;采用第二种方式,则能形成开发区的特有产业。我国几乎所有开发区均采用第一种方式形成产业结构,这是出现趋同化的重要原因。
3.高新技术项目少、层次低、效益差。在相当一部分开发区里,高新技术开发及相应的生产,并未成为开发区产业活动的主流,真正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少,主要力量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进行低层次、重复性的经营竞争;即使属于高新技术项目,也仅仅局限在局部领域,主要依附于国内狭小的市场,缺乏打入国际市场的导向机制;多数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大批民办科技小企业的生产规模狭小、产业规模效益难以形成,经济效益低下,资本积累方式主要靠利用地区和国内外市场的差价进行高新技术的转手交易。
4.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程度低。表现有:(1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力量和水平同发达国家比较,尚有较大差距,还不能提供较多的可以商品化的高新技术科研成果;(2 )开发区招商引资办法不多,多数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企业资金困难,部分开发区建好的厂房配套跟不上,影响了企业进区和自身资金的滚动,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的局限,使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形成产业;(3 )从我国高新区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量级结构看,国际级技术所占比重低,难以打入国际市场。因为产品的技术级别低,多数产品只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国际化程度低。
(二)
健全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首先应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上理顺各种关系,搞好开发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的体制改革。
1.理顺关系,落实权限。通过深化改革,理顺关系,赋予开发区高度的管理权。理顺政府与开发区,开发区与高新企业的关系至关重要。政府的功能主要在于扶持、引导、协调、监督。政府行为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健全发育,通过市场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要确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客观管理体制。在开发区的建设中基建笼子、风险投资、进出口渠道、人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政府应给予全力支持。在处理政府与开发区及高新企业的关系时,政府应通过法规导向,支持开发区的建设和高新企业的发展,政府采取宏观调控、微观放活的原则,不干予开发区及高新企业的经营活动,使高新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决策的经营实体。我国各地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证明,开发区体制设置合理,运行机制畅通,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就比较顺利,如果体制不顺,就会出现这样那样阻碍开发区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开发区的建设。例如,成都开发区1991年前,因体制不顺,管委会权限不落实,严重地阻碍了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1992年认真落实了管委会的权限,完善了管委会的管理体制,极大地促进了开发区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特区,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行政管理关系,建立精简高效的政府办事程序,在不直接干予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的前提下,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来协调和引导,逐步建立起应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高新技术产业宏观调控体系。
2.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开发区的综合改革。开发区综合改革的目标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区内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符合国际结合的新型管理体制、机制和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解决科技生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综合改革的内容包括管理体制、劳动人事制度、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4个方面的改革。
(1)管理体制的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精简、高效、 服务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开发区新型的管理体制,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开发区要因地制宜地建立决策、管理机构,赋予相应的权限,代表当地政府行使行政职权,统一对内对外,集中有效地协调解决开发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在工商、税务、财政、金融、国际合作交流、外贸、进出口等方面形成配套、高效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搞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制定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开发区的管理条例和细则,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好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积极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为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活力创造环境条件,保证开发区的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目前,我国高新区的管理体制采取三层次管理模式:第一层次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它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多数享有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有的甚至把市有关职能部门职责都集中在管委会,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职能;第二层次是高新区管委办公室,它作为管委会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第三层次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总公司,它作为经济实体,全面负责开发区建设、资金和高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和经营。这种体制能有效地强化政府管理行为,在政府职能尚未转变,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计划体制的观念还较强的现阶段,它具有易于协调,减少办事层次,提高效率的优点,但是,从长远看,这种体制同市场经济体制是不相适应的,它不利于在开发区内形成以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不利于经济与科技的结合,必须通过深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把“小政府、大服务”变为“小机构、大服务”,把作为“行政区域”的开发区,转变为真正的“经济科技特区”,并逐步发展为按照国际惯例运行的“经济自由区”。
(2)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 开发区要广泛吸引人才,创造一个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之奋斗和拼搏。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鼓励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特别是任务尚不饱满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实行人才分流,有组织地到开发区创办、联办高新技术企业和校、所办产业,支援开发区建设。开发区要制定相应有的优惠政策,通过招聘等形式,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学有所成的出国留学人员,确有专长的海外华人专家到开发区工作。在开发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实行企业内部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在分配制度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优核定工资总额,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拉开个人收入分配的档次。要按照高新技术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要求,加强培训,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懂技术、懂外语、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和管理人才。要十分珍惜和爱护高新技术企业家们为开发区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并给予应的荣誉和物资奖励。
(3)建立社会化支撑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为建立新的企业运行机制,促进三化,开发区必须建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为此,要努力办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掌握具有商品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的创业者提供研究开发、试制生产等所必须的条件,代理工商、税务、信贷、保险等方面的业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综合性、专业性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国内外技术经济信息、可行性论证、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研究开发计划和经营发展战略。要制定必要的优惠政策,鼓励各类软科技产业的发展,要发展人才、技术、资金、物资、房地产等要素市场,建立法律事务、会计事务、合同仲裁、外贸代理等服务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咨询、代理服务。各个开发区的社会化服务机构要加强业务联系,逐步形成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信息网络和中介服务体系。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在开发区内,要逐步建立按人帐户储蓄积累的养老、待业保险制度和社会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向国家、集体、个人合理负担和社会化管理的方向过渡,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3.深化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制度的改革。高新技术企业是开发区的主体和基础,是新型的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具有建立新体制和机制的有利条件。开发区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的方向,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以国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为导向,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原则,根据国内外的市场需求,自主确定发展战略,拓宽经营范围,实行技工贸、技农贸一体化。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深化高新技术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这个总目标。开发区要率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加快公司化改造的步伐。当前,企业可以从本身的实际出发,建立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组织形式。提倡法人之间相互渗股、控股,鼓励以专利、技术成果等知识产权入股,允许企业职工持股,积极引导外资入股。通过兼并、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推动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在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中要按照母子公司模式建立和发展少数实力最雄厚的大型集团公司。企业内部要搞好劳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干部招聘制,劳动合同制;在分配制度上,要贯彻按分配原则,实行效益结构工资制,拉开差距,反对平均主义。
(三)
改革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我们采取的一切改革措施,都是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按照“火炬”计划到本世纪末的发展目标是:建成一大批政策环境配套、机制灵活、支撑服务体系和配套设施完善,具有支柱产业的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发展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并使其产值和出口额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总出口额中分别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造就一大批懂技术、通外语、会管理、善经营、勇于创新和敢于在国内外市场上拼搏的高新技术产业经营、开发、管理人才。从当前的实际出发,在促进发展方面,应采取以下对策:
1.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战略规划和产业政策。高新技术的发展必须有全国统一的战略规划和相应的产业政策作指导。从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的现状出发,应实行“点带结合”的发展战略和“市场与政策联动”的发展战略。所谓点带结合是指,“沿海建带、内地建点、点带结合、逐步推进”,即在我国沿海地区建设若干条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内地科技资源相对密集,工业基础相对雄厚、交通运输相对发达的城市组建若干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大格局。所谓市场与政策联动的战略是指,“市场引导,政策推动,二者结合,机制带动”,即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面向市场,以拳头产品为龙头,形成支柱产业,在产业发展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和法律手段,利用市场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使市场需求的拉动和政府政策法律的推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此同时,还应组织有关部门的专家制定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规模和国际化确定目标、重点、发展阶段、步骤,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要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原则,从数量上、结构上、产业发展重点上、发展规模上作出相应的规定。为了适应我国地域大、底子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个体情况,应在全国统一规划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考虑到传统产业改造的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各地区的优势和不足,选择好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方面,采用适度倾斜与共同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因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对国家级开发区尤其要加强宏观指导,形成与国家总体目标一致的、与本地区资源、工业基础、产业结构、教育水平相适应的各具特色的我国高新开发区布局,因此,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和开发区本身也要作好规划,规划好高新区的选址、环境和布局问题。“突出重点,项目起步,立足产业,逐步发展”,建立具有各地特点的外向型、单一领域开发型、技术与经济综合开发型的多形式、多模式的开发区。同时,为了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健康、顺利发展,国家还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对开发区来说,还要体现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相结合,产业政策区域化和区域政策产业化的特点,不仅要明确规定哪些产业应给予特别的鼓励,使产业倾斜和地区倾斜,有效地结合起来。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作用在于:①扶持作用,通过对开发区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放宽限制、下放权利等方式,对开发区企业和产业进行扶持,促进其发展;②引导作用,在宏观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使全国开发区的产业发展形成合理布局,减少盲目性;③协调作用,通过宏观政策的协调功能,帮助开发区理顺关系,保证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顺利实施。
2.发挥优势,发展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现代大型企业。国家要加强对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迅速扭转开发区出现的产业结构设置雷同、力量分散、互相制约的倾向,瞄准国际高新技术市场的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我国具有潜在优势,对国民经济出口创汇有重大影响的产业项目,迅速形成规模经济,占领国内外市场。各个开发区应采取分层次分类管理的办法,择优扶持,优惠政策倾斜于那些形成支柱产业的高新企业,特别要突出重点,发展1~2个象联想、北大方正、四通、华录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形成各个开发区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的基础。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建立现代高新技术企业。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要在“六自”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科技和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企业,培植其成为产权制度股份化、资金筹集多元化、企业规模集团化、科研生产一体化、经营管理国际化的现代大型企业,成为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现代高新技术大企业要广开门户,面向国内外大市场,首先在国内市场,继而在国际市场上实现最佳结合,共同对付国际跨国公司挑战,巩固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逐步建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跨国集团公司。国家和开发区都要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条件的企业向亿元产值以上的大型现代企业发展,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跨国集团公司,形成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名牌产品。
3.办好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创业服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进入孵化器的新企业低价出租工作、营运用房、办公设备,提供后勤服务、技术咨询,制定、评审经营计划,获取技术、奖金和信息,培训人才、提高技能、开发产品、开拓市场,促进高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直接生产力,最终孵化出一批新的、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小企业。目前办得好的创业中心还不多,这是开发区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开发区的发展,必须认真办好创业服务中心。科研人员和科技成果在创业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可以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学会企业的经营管理,立足于国内外市场,渡过企业风险最大的阶段。通过创业中心将不断培育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生长点。
4.加强宏观协调,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定要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通过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投资重点,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要突出重点,发展优势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发各具特色,各有专长的高新技术,形成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要加强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高级化,这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项重要功能。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应放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振兴上,通过高新技术的幅射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辐射,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向高新技术转换。只有相当数量的大中型企业逐步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才能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5.扩大开放,发展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大特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开发区扩大开放,以多种方式引入资金、人才、信息和成熟的高新技术,培育出口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开拓和占领国际市场;要求开发区高新技术软、硬件产品设计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技术、产品、市场、管理等诸方面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