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解构主义建筑分析论文_向少石

基于符号学的解构主义建筑分析论文_向少石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省 苏州市 215000

摘要:“解构”是一个文化时代性的特征。“解构”从哲学思潮引入建筑领域,并向传统现代主义建筑理念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颠覆性挑战,它们以那些无中心的、不集中的、 零散的、碎片的建筑形象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但解构主义建筑真的只是人们所以为的反常规的怪诞造型吗?究竟建筑可否被解构?

关键词:解构主义;能指;所指;形式;表意

1.解构主义建筑的由来

分析解构主义建筑需先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下手,从字面上理解,解构是指对于现代主义的设计原则和标准的否定和批判,解构主义建筑出现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后现代主义被厌恶的背景下,作为后现代时期的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它原本是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法国的一个哲学思潮,70年代后,西方后现代主义中的先锋派建筑史开始将解构主义理论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对经典现代主义进行全方位的批判。直到20世纪80年代,解构主义正式成为一种建筑设计风格。因此所有被称为解构主义的建筑均表现为对现代主义设计中理性的反叛和怀疑,用“解构”的方式拆解“形而上”(具体下文有阐述)的逻辑来破坏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建筑的统一性、逻辑性和功能性。

要了解解构主义,必须经过结构主义,何谓“结构主义”,结构主义哲学认为“两个以上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结合组织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诸要素之间的确定的构成关系就是结构”,但这隐含一个前提,就是事物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结构”,但解构主义则怀疑并否认这个前提,同时,解构主义研究范围的并不是结构本身的“存在”,而是结构主义中关于思想,意识,观念等形而上的东西,换句话说,是“道”而非“器”。解构主义没有统一的思想,流派,只是一种从结构主义研究中派生出来的一种研究态度和方法。

2.建筑可否被解构

大部分人将解构主义看作对建筑形体的拆散,打乱,或将散乱、动势构架的建筑风格看作解构主义建筑,甚至有人把解构主义建筑当做解散的房子或颠倒房子,被破坏的手表。解构不是破坏,手表拆散后,成果是一堆零件而非手表,但解构建筑的结构仍为建筑,解构其实仍然在构,“解”的不是建筑本身,那究竟何谓“解构”?虽然解构主义建筑反理性,反权威,有意的破坏形式规律,但建筑毕竟是供人使用的,由多个建筑构件组成,它摆脱不了理性的束缚,所以,“解构”是解构建筑的物质性吗?显然不是,真正解构的是建筑的功能,而且是部分功能,解构建筑师解的不是房屋结构的“构”,而是建筑构图的“构”。所以,“解”非重点,“构”为其本质,解构主义建筑涉及的领域是有局限的,越出了这个领域,对于解构主义建筑的认识都是不到位的。

打个比方,北京故宫作为封建帝王统治的场所,随着历史发展,早就失去了原初的功能,砖木结构正在腐朽,其房间可供使用的经济价值,较之推平开发性建筑要低得多,但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故宫,原因显而易见,不是因为它能够使用,而是因为它承载着那个时代的信息,是如今任何形式符号都无法代替的,它是历史文化的痕迹,是意义的载体,它是摆脱功能,摆脱技术,独立存在的“文化符号”。现代主义建筑,仅仅拥有的是一个功能的躯壳,功能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意义问题”才是其本质问题,而符号学正是其探讨意义表达的方式和途径,正如埃森曼的解构主义思想,寻求一种通用的建筑表意方法,来表达当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是“功能”,但不能表意;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核心是“表意”,但仅能表达历史的意义,建筑符号学的问题是什么呢?建筑符号学的问题就是解构主义的研究核心,这便是建筑“形式与意义”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解构主义建筑的“消解”

上文我们说到,建筑符号学的问题就是建筑“形式与意义”的关系,但这种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在历史潮流中,“所指”往往居于主导与优先位置,例如建筑设计中强调构思,强调立意与表达,这就是结构主义中典型的形而上学,而解构主义的存在就是为了批判这种思想与观念。历史上的思潮迭代采用的方法往往是彻底的否定,确立一个完全的对立面来完成,如唯物反对唯心,辩证反对形而上学,但解构主义并没有,它采取的方式是“消解”,因为这种错误的传统思想,不能通过“非”或“反”来克服。具体的解释就是“颠倒”与“分涎”(德里达自造新词,也有翻译为“延异”),这里的“颠倒”非本义,不是头脚倒置,它是解构的一种方法而非目的,单纯的“颠倒”不能构成解构,只能导致对应结构的重复,因而德里达引入了“分涎”这个概念,即在“颠倒”的方法中引入一个新概念,通过新概念来消除对立间的“差异”。在建筑中可以是一个构件,比如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一组建筑中,一个由窗子直通屋顶的楼梯,这个楼梯就是所谓的“新概念”,它模糊了门与窗的界限,暗喻了窗子可以有门的功能。这个“新概念”的形式取决于这个对立“差异”的形式,所以解构没有固定方法,只有一些法则。

4.解构主义建筑解构的方式

说到这个话题,我们要回到上文建筑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形式与意义的问题上,在索绪尔看来,符号是任意的,没有天然的、必然的符号,能指与所指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关系,比如交通信号灯,红灯给予的停车的暗示是人给定的,红灯与停车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有个前提,就是把红灯放在路口指示牌上,去掉了这个前提,红灯可能仅仅传递的是一个警告的意思,不一定是停车。这体现了一个“差异”的作用,“差异”是导致符号表意的前提,“意义”可以在符号的“差异”间产生或发现,这就是“符号的游戏”,它提供了一条发现意义的道路,具体我们可以把这个“游戏”理解为无目的的,潜意识的符号操作行为。简单的来说,就是符号换了场所,而产生了歧义,而这种歧义,正是游戏的目的所在,它产生了一种新的符号,赋予了它新的意义。比如将红灯放到建筑屋顶,就可以是航空警示灯,这是一种尝试,一种突破。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评判一个建筑,是看他的思想与表达,但很多建筑并不是没有思想和意义,然后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与形式来表达,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游戏”来探索,探索符合这个建筑意义的形式,甚至不用局限于建筑这个领域,可能是动物,可能是其他自然形态,比如悉尼歌剧院就是将风帆的形态表达的,这种随意的游戏往往能给予大师们灵感与方法。

“游戏”这种方法消解了符号能指与所指的对应关系,颠倒了二者的主从关系,赋予了能指的自主地位,批判了所指优先权的形而上学,消解了意义对形式的束缚,综上所述——在这种“形式的游戏”中寻求恰当的建筑意义,就是解构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风格,没有具体的措施,正如游戏没有风格一样,因为它在不断变化。虽然解构没有风格,但解构建筑师有风格,例如埃森曼和屈里,一位解构建筑师就有一种解构风格,所以解构主义建筑师也拒绝对自己进行清晰的划分和界定。真正的解构是回到解构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而不是谋求解构建筑的风格和特征。

对于这种“形式的游戏”,我们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

1)因为建筑符号学中的能指,即建筑构件是有实用功能的,它受到例如技术,材料等多种现实因素的限制,无法与其符号表意割裂开来,这种“游戏”在很大程度上要服从这种规律,只能在限制的领域内进行。

2)对待这种“游戏”需持有谨慎的态度,因为产生的意义同意有正有反,不一定是完全积极或者正确的,需要建筑师对其进行选择与深化,不能因为有几件成功的作品就去夸大解构主义的作用,这是盲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焕加.建筑与解构论稿.世界建筑9601.9602.

[2]徐崇温.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辽宁人民出版社.

论文作者:向少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基于符号学的解构主义建筑分析论文_向少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