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实践中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801(2003)04-0061-0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看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 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针对世纪之交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际,江泽民同志重新强调我们党对于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这进一步深化了全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
一 社会发展阶段的准确判定是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
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以来,就一直存在两种基本态度和实践路线:一条是从本本
出发,对已有的理论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简单地在实践中进行复制;另一条是从实际
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对待已有的理论,按照现实的条件进行创造性的探索
和实践。事实证明,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思想路线对待已有的理论,对于现实社会主义实
践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出发,在对资
本主义社会运动及其历史趋势的考察中,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阶段的划分做
了科学预测。他们在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同时,也预见到了未来的共产
主义社会必将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必将经过若干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探讨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 段问题。他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要分阶段的。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又 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 会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必 经阶段。只有在第一阶段里,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丰富了,在道德、精神等方 面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之后,才能向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过渡。马 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的认识,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对于经 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还要经过哪些发展阶段却没有做出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考察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一是从事实,而不是从观念出发。二是 用历史的态度、发展的观点考察一切。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提出了任何一劳永逸的、绝 对完善的社会制度,这些方法至今也是我们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方法,成为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重要方法论基础。
如果说,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主要阐明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一般
规律,那么,列宁则开始把这个理论运用于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着重
探索俄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建成完全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列
宁在《国家与革命》里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这样就使“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变成“社会主
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这两个相对应阶段的概念。随着实践的
发展,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划分阶段的思想更明确了。1920年4、5月间,列宁在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应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新思
想。在这里,列宁把整个共产主义社会明确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低级阶段、中级阶段 和高级阶段。“低级阶段”和“中级阶段”指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两个发展阶段,“高 级阶段”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最初阶段”指的是过渡时期。列宁的“三阶段论”,
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列宁逝世后,在党内进行的一国能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激烈论争中,斯大
林反复强调,苏联一国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忽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新
社会存在的必需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只着眼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阶级斗争,
忽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排斥商品经济,逐渐停止了列宁在“新经济政策”中所提出的
正确路线,开始在经济领域进行旨在彻底消灭私有制、建立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排斥商
品经济的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努力,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历史上影响巨大的“斯
大林模式”,使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科学定位探索发生了中断。这种模式在当时的历史
条件下,曾经取得过很大成就,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打败法西斯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制模式逐渐暴露出日益严重的弊端。邓小平
在总结这一段历史时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1-1]
作为一位极具独创性的革命家,毛泽东较早地看到了“斯大林模式”的一些问题,在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进行了积极的可贵的探索,强烈希望从中国国情出发,在社会 主义建设方面有所创造,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他曾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长期的 历史阶段,也曾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有不同发展阶段。1956年,他在接见外宾时曾经 说过:“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到一百年的时光。”[2]他也曾明确提出 过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后者可能比前者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他没有对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的内涵给予明确界定。后来他把这一时间不断缩短,对 发展生产力重视不足,对社会主义需要的物质基础估计不足,没有认识到苏联体制存在 的历史定位上的超前性,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客观上出现了超越阶段 、急于求成的失误。
二 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邓小平经常强调:“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
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
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
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2-2]深刻反思历史,透彻认识我们所处的方位,可以
大大地增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他说:“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
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订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
行。”[2-3]经常性的自我调节,是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把重新认识我国社会性质和所处历史阶段作为改革的基本立
足点。邓小平在1980年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
搞不成社会主义的。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
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党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它“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过程”。这表明我们党对我国社
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了初步的清醒认识。十三大前夕,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
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
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2-4]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肯定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征、历史任务和历史地位做了系统而严密的论证。会议
确认: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特定的较长的初级阶段
,这个初级阶段至少上百年,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
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我国
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依据这个实际来制定工作目标和工作方针。至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基本形成,并被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
客观依据。从而实现了对我国现阶段认识的飞跃,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
的根本依据。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再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
断,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发展趋势和历史进
程等问题进一步做了全面深刻的论述。指出,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为什么共产
党人经常犯有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左”的错误,就是因为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没有认识到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始终
未能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的位置上。这些历史经验使我们认识到,正确认识我国社会
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是何等重要的问题!社会主义是一个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
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十一届三中全会
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
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
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过
去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没有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找到了现实的客观依据。江
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全面深刻地揭示了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
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 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的认识 和准确的把握。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此所作的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是建国50多年 来,以党的文件形式对社会发展阶段及其任务所做出的最完整、最全面的总结。江泽民 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首次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是“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它的一个“初始阶段”。这就更加明确 了一个道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不懈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历史使命完成后,仍然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不断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向着未来推进。
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开始到现在,经过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在各
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指导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
摇,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
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2002年
国内生产总值为102 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市场价格保持稳定,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经济运行总体质
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 86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5%。据世界银行测算,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各
国中的排位,已由1993年的第10位上升到第6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成为建国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前20年中我国社会
主义建设之所以一再发生挫折,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从1957年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开
始,毛泽东改变了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把社会主义社会和过渡
时期等同起来,说它的主要矛盾还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资本主义和社会主
义两条道路的矛盾。党的十六大确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
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 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生产力和科技、 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 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 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 益突出;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经济体制和其它方面 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根据这一判断我 们党制订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要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动力,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 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针对我国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
验而提出来的。我们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
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立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这个实际,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在我国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 的第一要务。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 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目标,走适合中国 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经过长时期的努力,不断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断促进人的全面 发展,不断向党的最终目标前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方向,离开现实工 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鲜明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 社会理想,同时又为在锲而不舍的努力中不断朝着实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 胜利前进指明了现实途径。”
三 认识和实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对国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从邓小平提出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科学理论以来,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的
重要讲话都对这一理论作了阐述,每次阐述都依据新的实践充实、增添了新的内容。党
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作出
了三个突出的贡献。
一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
初始阶段的认识。我们是根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但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绝不限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是一个很
长的历史过程。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
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党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我们要用十几代人
、甚至几十代人的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
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
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
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
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
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
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
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在对社会主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 出来的,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总结。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 阶段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也认识不足。对于历史规律的 这种认识不足,反映在我们的战略认识上出现两个重大误区:一是对于资本主义的生命 力估计不足,对于主要资本主义强国如美国的力量估计不足,对于整个国际格局的力量 对比认识不清;二是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估计不足,对于中国成 为世界强国进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障碍估计不足。但是,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社 会主义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建成。在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时间比发达 国家更要长得多。巴黎公社仅仅存在了72天。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存在了70多年,它们的 失败,都不应当看成是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实践在探索中的挫折, 为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课堂和实验室。实 践证明,社会主义政党可能以几十年的时间完成夺取政权的革命,但是建成社会主义制 度却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从根 本上扭转了“左”的错误。但是,急于求成、违背规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仍时有表 现。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既区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两个概念,又指出了二者的联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 次伟大的思想飞跃和理论突破。
二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若干个具体的发展阶段的认识。我们已经明
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阶段,但仅仅明确这一点还不够,还要
进一步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会呈现出阶段性来。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性质没有变,但由生产力的发展
所制约的社会的各方面则必然会产生一个根本的转变。自觉地认识这一转变过程,把握
这个转变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呈现的特点,是对国情认识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的重要方面。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概括为一个“发展阶段”、“
关键阶段”,发展了初级阶段理论。这就是说,初级阶段理论要求不断提升具体发展阶
段的水平,要从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提升到下一阶段的全面小康水平。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思想是适应初级阶段理论中的具体发展阶段水平提升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是
初级阶段理论与时俱进地向前发展的产物。正是根据这样的认识,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未
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党全国人民为之欢欣、为之鼓舞。人们都在以
各种方式描绘和憧憬着未来小康中国的美好前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前进所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和客观过程,是新世纪中华民族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
难得机遇,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延续,更是未来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是新世纪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奠基工程。之所以这样讲,
是要避免两种倾向:“看不到我国就要进入小康社会,有可能又有必要集中力量办一些
有力地推进现代化的大事,是不对的;忘掉我们的基本国情,以为不应实行或者可以很
快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策,更是不对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具体发展阶段,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非 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加快速度,使全国 的发展速度和水平能逐步趋于平衡,从而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 改变我国的地区经济格局。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把社会公正、文明、健康发展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阶段性目标,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努力奋斗。不 仅要实现20年的发展目标,还要为中国更加美好壮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从 阶段性目标的角度,从新旧两个世纪相互衔接,承前启后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三是深化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关系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率先实现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中的工业现代化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奋斗目标的。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现代化中的工业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这对于推动其他
方面的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实现必将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表明,我们所以要经历一个很长的时间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是为了给社会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
,它只有吸收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使自
己的发展超过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在两种体制较量和竞争中,社会主义
要超过资本主义,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起步阶段可能时间比较
长,进展比较慢,但是基础比较稳,因为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立
起比较完整的国家制度体系,是世界历史上没有先例的。迄今为止,绝大部分西方战略
家们承认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奇迹”,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奇迹”并没有制度上的保
证,因此是难以持久的。中国在制度上的成功,显然将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特别
是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中
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领
域转变,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起点上,一
方面需要认真总结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探索其中的深层次规律;另一方面,需
要形成新的理论思维,把改革开放的许多有效方法制度化、法制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内容。在社会主义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将走自己的路,不照搬西方的制度
模式,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沿着民主化和法制化方向,积极稳妥地继续推
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江泽民同志和胡锦
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基于对我国发展状况和时代特点的深刻分析,把这一时间设想
得很长,提出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样认识和
提出问题,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课题和初级阶段以后的发展通过巩固和发
展社会主义制度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深化了人们对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总之,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
党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增添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党的
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
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许多未知世界,由不知到知,由
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之较浅到知之较深,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不可避
免地会遇到曲折和失败。今天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经过这20多年卓有成效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各方面实践经验的认真总结,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深入多
了。但同时,在实践中这种探索又是长期的,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演进,它的状况
、矛盾又会有所变化,要掌握演进规律,就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
子,总结新经验。完成这个认识和实践过程,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全党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牢记“两个务必”,戒骄戒躁,树立长期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
为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全面振兴而奋斗。
收稿日期:2003-05-20
标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科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现代化理论论文; 经济论文; 小康社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