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哑巴”现象的成因及让“哑巴开口”的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哑巴论文,成因论文,英语论文,提高学生论文,英语口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加之中考英语口试在我市全面铺开,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与英语交际能力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英语教师常常面临许多“哑巴学生”,如何让“哑巴开口”是令教师们极为困惑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对“英语哑巴”的成因及让“哑巴开口”的有效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探索。
一、“英语哑巴”成因分析
部分教师自身的英语素养与新课程教学要求存在差距
新课程理念导向下的英语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英语教师应具备较好的学科专业素养尤其是较强的口语教学能力。一位能用流畅、地道的英语口语组织课堂教学而又引导得法的教师,其课堂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英语口语较差,又缺乏有效的口语能力培训,课堂口语用量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加上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听得更“明白”,学得更“彻底”,索性用普通话甚至方言教学,而且整个课堂全是词汇、句型和语法的讲解和练习。学生在英语语言交际运用方面则成了“哑巴”。其次,一些英语教师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素养不够,在教学中不能很好遵循青少年身心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因此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加上学生羞涩、胆怯等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英语哑巴”。再者,有的英语教师也欠缺人格魅力和语言感染力,导致学生觉得老师“古董”、乏味,自然也就对英语萌生厌恶感,“英语哑巴”也因此而形成。
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口语能力培养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学生词汇量、句型及语法知识的贫乏是影响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原因。许多学生每天学习词汇都不能过关,如此日积月累,造成词汇严重贫乏;再加上基本语法、句型掌握不牢,势必造成“英语哑巴”的出现。此外,许多学生还认为,即使现在学好、讲好英语,将来毕业后不需要也极少有机会与外国人打交道;只要笔试好,能应付考试就行了。这种观念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缺乏英语语言氛围,学生英语语言实践较少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然而学生学习英语常常只停留在课堂上,课后却缺乏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与氛围,所学内容无法得到及时的训练与巩固,以至于口语交际能力停滞不前,甚至难于开口。造成“英语哑巴”的成因还有许多,如学生开口时有心理障碍,羞于开口,害怕讲错而受同学讥笑或老师批评;班级人数太多,学生水平差异大,教师既要完成教学进度,又要让每个学生参与口语训练活动,的确是一大难题。
二、让“哑巴开口”的教学策略
针对“英语哑巴”的成因,教师可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相应的让“哑巴开口”的策略。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哑巴开口”离不开教师一口流利英语的引导。因此,教师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及校本教研与培训,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与教育专业素养。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扔掉怕讲错、怕人笑、怕丢面子的思想包袱,培养学习英语口语的自信心和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有了对英语的兴趣,就自然做到“哑巴开口”了。
营造语言氛围,增加语言输入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狼孩”的故事便证明了这一点。为此,在英语口语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先听后说,以听促说。美国心理语言学家Wilga.M.Rivere认为:听的过程既是一个接收的过程,又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觉阶段,学习者得到的仅是一个肤浅的印象,基本上是被动接收。第二阶段为识别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将所接收的信号一个个加以识别和联系,其行为基本上是积极的、细致的。第三阶段为领悟和建构阶段,学习者将所获得的材料加以理解并存在记忆里,再寻求一种表达的方式以达到语言的输出。因此,有了听的语言氛围,在一定的语言输入与储存后,便会产生强烈的说话愿望,积极开口说话、表达思想。
口语训练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学生英语口语训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原则,在指导学生开口练习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地逐步突破。
听说训练 一是简单的模仿性听说。这适合于生词和新课的学习,可以利用课文的配套磁带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记忆性听说。这需要脱离文字读本,凭借有声磁带,要求学生在听一段话后,照原句说出。这种训练,难度不宜太大,磁带可选用同步配套材料。三是概括性听说。让学生听一段难度较大又较长的对话或文章,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概括性地复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去理解、思考与概括。
看说训练 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图片、场面、事件和人物说上一句或一段话,这是对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注意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求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把场面叙说清楚。
仿说训练 为了让学生说出来的句子更漂亮、更地道,仿说训练必不可少。仿说训练包括单纯的模仿说话和富有创造性的扩说、换说。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善于模仿、巧于创造,可以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戏说训练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可借助于戏说训练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口语能力的舞台。如英语绕口令、猜字谜、单句接龙、编故事、英语歌曲、对话、小品表演、英语晚会、故事续说等等,形式多样,想象自由,都是学生们喜欢参与的活动。戏说训练既寓学于乐,又能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热情。
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自信心
语言实践活动能让学生的口语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发展,并从中培养说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生的英语口语实践活动。
扮演角色,情景会话 情景会话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一环。初中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饶有情趣,加上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很适合学生模仿。但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训练他们在真实情景中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能动情地把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对话中,那就说明学生真正进入了角色,达到了扮演的目的,也说明学生的开口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开展英语辩论活动 语言的学习不仅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记忆,更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一些英语辩论赛,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口语运用能力。笔者曾进行过这样的口语教学尝试,效果显著。
以下是正反两方辩论过程:
Positive:Watching TV is good for us,because itgives us a lot of knowledge and pleasure.
Argument I:A lot of news that we know is from TV.
Argument 2:We learn about the world from TV.
Argument 3 :We can get much knowledge from TV programs.
Argument 4:Our lives are colorful because many TV programs give us so much pleasure.
Negative:Wathching TV is bad for us,we' d betternot watch TV at home.
Argument 1 :Watching TV wastes lots of time.
Argument 2:Watching TV too long is harmful toour eyes.
Argument 3:Bad TV programmes can make us become bad.
Argument 4:Some students cannot finish their homework because of watching TV.
通过小组辩论,学生的口语能力、思辨能力与反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学会了协商与互补。
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弥补课内口语训练的不足。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开展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请外籍教师讲课等,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