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及执行对策论文_杨金英

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及执行对策论文_杨金英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1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发展和稳定。因为建筑工程生产的特点使得建筑业成为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也就突出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本文提出首先分析建筑项目安全管理特点,以及建筑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建筑项目安全标准化管理措施,希望对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有所启发。

关键词: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对策

引言

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过快,忽略了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我国建筑行业的安全技术还不成熟,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也存在着漏洞,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施工的意识等等,使得建筑安全事故总是频繁的发生,不仅仅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还造成了人员的伤亡,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现场的机械化、自动化的水准越来越高,操作的规范和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来约束。通过推广安全标准化的模式,让建筑行业的施工变得更加稳定可靠,同时可以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此外,我国建筑行业也正在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更需要运用标准化安全管理办法来管理施工现场。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1.1流动性

建筑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决定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参与施工的人员需要根据工程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进行施工,并且流动性大、作业环境复杂、生产周期长、可变因素多。同时,建筑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80%的务工人员是农民工,来自全国各个地区,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造成了流动性很大。另外,建筑工程从施工开始,经历各阶段,分部、分项工程不同,工序不同,作业环境、施工方法不同,作业人员需经常更换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也一直在变化,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2复杂性

我国经度纬度跨度较大,国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地区间气候、环境、文化差异很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建筑企业数量众多,其等级规模、资金、技术参差不齐。其次,每项工程会有多方单位共同参与建设,管理层次多、关系复杂。多变的环境,不同的工程,众多的参与人员使得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也变得复杂起来。

1.3密集性

现代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因为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目前,建筑业的工业化程度较其他行业还比较低,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投入。由于建筑业一线施工工人绝大部分为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面对这样数量庞大、情况各异的工作人员,也给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时,都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筑施工管理成效上,表面上看这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存在较大的积极影响,但真正需要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并不是阶段化的管理,而是具有完整体系和规则的管理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缺乏标准化的安全管理应用

尽管我国不断地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和监管着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但我国现有的部分建筑企业仍然抱有侥幸心理,为提升短期利益和规避各项管理投入。还有一部分虽然树立良好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但没有完全贯彻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手段。

2.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不断完善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出现在了各行各业,新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出现在给建筑行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带来更多挑战。

3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执行对策

3.1组织机构标准化管理

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首先应该建立健全有完整的领导管理体系,还应建立健全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行政责任人的行政保障体系、以生产副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实施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第一责任人的技术保障体系及以安全副经理或安全总监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即“四大责任体系”。各体系必须配置足够数量满足要求的人员,与此同时,各个体系人员都不能出现兼任的情况。除此以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人员,即安全员必须取得安全证书,做到持证上岗作业,过程中定期的举办安全教育培训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

3.2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

安全标准化现场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现场标识的管理,让现场的标识清晰明了,便于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帮助提高现场施工的安全性。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策划方案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合理的安排布置施工现场的安全标识。如将施工现场平面图及制度牌设置在施工现场的入口处,这会给运输建筑材料的人员和其他审查工作的人员带来便利,方便人员快速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在施工现场各部位设置的安全标识要醒目、不同种类的安全标识要使用正确,确保起到警示、指示、告知、提醒等作用。其次对于施工现场中设备设施、材料使用要严加管理。如所有设备设施进行分类编号管理,设置明显标识,便于管理;设置材料堆放区,做到材料整齐规范码放,提高视觉形象。然后加强人员的标准化管理。如统一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着装、防护用品,持证上岗作业,安全防护到位有效。最后还要加强生活营地的标准化管理。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人员临时居住的营地,从设计源头、施工实施过程上就保证房屋内的电路安全问题、消防安全问题,如酷暑严寒天气,在使用降温和供暖电器的时候,注意避免因为电路问题而产生火灾威胁到人员、财产安全;经常性对营地集中居住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组织消防应急演练工作,提高居住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发生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应急能力。

3.3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往往危险源较多,如吊机群作业、施工用电作业、高排架作业、模板工程、升降机、在四口五临边作业等存在较多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机械伤害等安全风险,因此,安全防护标准化管理尤为重要且必不可少。如吊机群作业可安装防碰撞系统,避免吊机作业发生碰撞事故;施工现场配电设备周边安装防护围栏并上锁,专业电工专门管理,避免闲杂人等私拉乱接发生触电事故,电线电缆采用架空绝缘保护;脚手架搭设安装对应的安全防护网,外侧按照建筑规范安装对应的安全密目网达到封闭施工现场的目的,通道根据设计方案采用脚手板满铺固定,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的时候要求穿好防滑鞋,系好安全带;在四口五临边部位,必须严格落实防护棚、防护栏杆、防护网,同时设备安全标识牌进行警示,有夜间作业时,还必须在明显部位设置好警示灯。在工程中如果需要拆除或者改动安全防护设施的时候,必须要和施工现场的负责人提前申请,若是获得施工现场的负责人同意,还要提前做好替代的安全防护措施,完成需要的工程后立刻恢复所有的防护措施。

4结束语

总体来说,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对工程建设质量和工程建筑的安全操作具有重要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地要求和施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保证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樊哲.关于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7(04)

[2] 张倩.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

[3] 陈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

[4] 钟会鹏.简述建筑工程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J].江西建材,2017(12)

论文作者:杨金英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建筑项目安全管理标准化及执行对策论文_杨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