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随着国家对“海绵城市”的重视,在我国的建筑领域中,给排水工程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而城市排水行为影响着城市排水设施安全,而城市排水设施安全有影响着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对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排水行为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使排水设施成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石工程,本文主要对市政排水系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工程;背景;排水系统
1、建立海绵城市的背景
目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就是大雨造成的洪水灾害以及水资源的污染,因为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大量精修路面,导致下雨时雨水难以渗透,在表面形成水洼、水流,加大了相关部门的排水负担。而且雨水在路面的流淌过程中可能夹杂着许多污染物,使接收的水源也存在着被污染的危险。所以我们应该打开视野,吸取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再结合我国的实践成果建立有效的管理方案,使雨水能够自发的进行保存、渗入地下、去除污染,同时结合我国调控洪水的技术和城市风景建设规划,逐渐实行“海绵城市”理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相对于西方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海绵城市”发展的规划与实行比较晚,所以我国通过对国外的雨水导致洪水的建设方法进行了解探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实施方案,明确雨洪管理的目的,加强我国的城市管理,同时大力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雨水吸收能力。
2、“海绵城市”的理论内涵
所谓的海绵城市,就是把城市比喻成海绵,充分发挥城市降水这一自然优势,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储存雨水,经过净化后投入使用,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在城市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能够暂时缓解用水难的问题,让水资源更加自然地在城市中循环,同时还能够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兴理念,这种模式下的城市能够较为轻松的储存净化水资源,并使水资源能够快速投入使用,这种城市设计理念比较先进,更加注重借助自然的力量提升城市水资源的管理效率,使部分径流雨水可以予以蓄调净化和回收利用,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进而提升城市对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缓解城市用水难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海绵城市一词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这种新型的城市模型主要是依靠自然的力量控制使用雨水,但是这一过程不同于普通的雨水使用过程,相比而言,海绵城市更加重视雨水的自然储存、自然净化等功能,是一种更加的自然的雨水使用新方式,更加绿色、自然。
3、当前阶段海绵城市建设需要面临的诸多挑战
当前阶段,海绵城市理念是出自于国外部分发达国家自然降水可持续性管理的发展观念,结合我国的实际水资源情况及国家总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全面科学提出的城市可以像海绵这一性质,短时间内适应外部环境的突然变化及自我应对部门自然应对自然灾害的作用力。在出现自然降水后,需要不断进行吸取其水资源,在收集完成水资源后进行后期的储存环节。储存环节结束后则可以对其资源进行集体性质的净化工作,并在必要或者特殊的使其将其拿出对其进行有效利用。眼下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不可以只是单纯的借助我国政府排水系统,而是需要涉及到城市内部包含的各个小区、绿植、交通道路以及文化广场等多个涉及到水资源的系统进行有效结合。这一系列相关联的因素也为我国新型城镇排水系统的全面构建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标准。其排水系统发展目标,也不可以再是过去传统的短时间进行排除雨水输送雨水,而是需要顾忌到雨水径流的污染控制范围及自然降水的有效利用。从发展目标做起,逐渐将其进行全局优化,全面深化工作人员的工作协同意识,以此来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排水系统工作的开展质量。
4、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建筑排水新要求
为了更加高效的贴合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化,我国相关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已经于2013 年,颁布并落实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等内容。其内部的颁布目的在于基础海绵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现有的城镇排水系统的建设活动注入更为新鲜的血液及标准。
《住宅房屋室外排水设计的工程要求》中一再强调:“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将城镇自然雨水灾害作为一种重要工作,积极研发具体的洪涝防治技术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城镇内部的雨水调蓄工作已经获得了我国相关技术部门的审批,并可以真正的落实到建设活动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建筑排水系统国家标准的颁布,不仅可以有效构建“从事故原有进行监管”“全局性管理排水工作”“科学具体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三大环节构成的排水防涝机制。同时有效的解决眼下雨水利用率低下及自然灾害预防工作缺少科学管理依据等问题,以全局性的发展目光,对海绵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
上文中提及到三大环节的建设标准涉及到了我国现阶段海绵城市雨水管理输送渠道的设计原理。与西方部分发展国家相比,过去我国应用的排水系统机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仅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无法实现预期发展标准的问题,还会迫使一部分守旧的设计成果制约我国排水工作的发展脚步。通过在自然降水过程中,对其进行增加折减系数的形式,来有效的降低其工作的设计数值。于2014年颁布的《住宅区室外排水的设计要求》指出: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其海绵城市的具体发展规模来对部分非中心的地区、经济发展区域、重工业地区和地下通道和广场等四种类型进行全新规定,进而科学设置其雨水管渠的发展预期值。
需要科学应用其数据值,取消其中涉及到折减系数这一环节,进而全面提升相关的设计标准。如此做法,不仅是出于对于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更是充分借鉴了国外部分有益的成分,使其可以更为有效的及提供其质量。
现已颁布的《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中,就有所提及到借鉴国外部分有益成分,再次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敲定内涝灾害的具体防治机制。将部分超大或者是特大城市的重现期设定成为49~99 年,其中包含的大城市为 29~49年,中等及小城市为10~29年。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内涝重现期地区,地面积水的实际数值。保证其可以
在住宅区底层住户不进水,商业圈建筑物一层不进水、车道积水深度不超过12cm,以此来更加全面的防控自然灾害对人们实际生活的迫害。
5、海绵城市中建筑排水系统的应用
当前阶段,海绵城市陆陆续续提出了诸多有关于“渗、储存、滞留、净化、运用、排放”等六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同时也为海绵城市的排水健康绿色设计提供了更为全新的要求。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雨水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照影响力小、开发彻底等理念,对其源头进行有效的减弱,进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掌控。我们需要以雨水调蓄这一角度作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自身的调蓄流程进行开展工作,将自然降水、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蓄,进而科学有效的实现雨水管理的最终目标。
基于海绵城市建筑排水系统积极建设的现实背景,城市内部隐含的山水林田湖成为了主要承载雨水管理工作及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的主体。
多元化排水系统的科学引入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绵城市排水管网的技术能力。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在科学推理数值的基础上,有效的增加其数学性质的模拟验证。通过科学有效的借助其数学模型,结合此地区的发展规模大小进行科学划分;将本地区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等原生态地区,充分保留水资源,以此来应对自然灾害。其次,保证开发力度的科学性,以低影响的形式进行开发实施建设;时刻对城市内的不透水面积比例进行核对,以此来全面促进雨水的有序循环。最后,而将现有的海绵城市中包含的排水管网与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水文系统进行结合,进而全面优化其排水系统的设计工作。
6、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同时其也为我国建筑给排水单位中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为高标准的要求。这一系列的要求,则说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装换自我的设计观念,不断革新优化自我的设计观念,以全局性的角度进行设计,进而使城市建设可以真正出现海绵般的弹性,进而全面应对其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张辰.海绵城市中的市政排水系统[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02):6-7.
[2]丁庆玉.“海绵城市”建设模式研究[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02).
[3]刘朝彪,吴相利.“海绵城市”构建规划实施策略分析——以哈尔滨市群力雨洪公园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36):3-5.
[4]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28-36.
[5]张俊涛,李婷.我国排水防涝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北京建筑大学,2012(5).
论文作者:林晓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6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水资源论文; 我国论文; 排水系统论文; 自然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