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康复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4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接收,基于平行对照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23例)接受康复训练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5.65%,对照组是72.7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高,差异明显(x2=4.499;P=0.034);在PaCO2(二氧化碳分压)、SaO2(氧饱和度)、pH、PaO2(血氧分压)、FEV1/FVC、FVC(用力肺活量)和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t=3.217、12.487、11.419、2.824、2.955、2.855、14.497;P=0.003、0.000、0.000、0.007、0.005、0.007、0.000)。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肺康复训练与无创呼吸机,除减轻呼吸困难、缺氧等临床病症外,有助于肺功能等改善,值得采纳、推广。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康复训练
据有关资料显示,无创呼吸机被视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主要方法[1]。但是长时间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脱机后伴有较高的呼吸困难、缺氧等发生率,而且其对患者肺功能造成严重损伤。相关研究显示[2],肺康复训练与无创呼吸机联合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资料中应用效果明显。本文主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取肺康复训练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进行简单分析,以下是具体报告。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5例纳入至本研究中,以平行对照法为基准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中,有12例男,10例女;年龄分布33岁至69岁,均龄值数(51.36±11.25)岁;其中呼吸困难、嗜睡分别有13例和9例;观察组(23例)中,有14例男,9例女;年龄分布35岁至68岁,均龄值数(51.28±11.32)岁;其中呼吸困难、嗜睡分别有14例和9例;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患者存在呼吸困难、胸闷、气短和喘息等临床病症;②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相符;③动脉血氧分压在60mmHg以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过50mmHg;④在自愿的前提下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肾、肝等器官功能不全;②存在精神异常、心理障碍;③脑疾病严重;④血压动力学不平稳;⑤气道需保护者;⑥患者因个人因素不愿参与本研究;⑦中途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具体如下:维持水电解平衡、支气管扩张剂、电解质纠正、祛痰、抗感染及补液等。
观察组:肺康复训练、无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治疗仪器为VENTI motion2机器。通过鼻面罩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模式以S/T模式为主。合理调整呼吸频率至每分钟16-18次,吸气末压力(IPAP)调整为12-18cmH2O,初始应为低压力,然后缓慢调整,呼气末压力(EPAP)调整为4cmH2O,氧流量设置为每分钟5-8L。病情改善后,继续应用,然后以患者病情变化为依据合理调整呼吸压、吸气压和氧流量。日用2次,每次进行2小时至4小时,氧浓度调节至在35%以下,氧饱和度在90%以上。肺康复训练:①腹式呼吸训练。协助患者更换体位至平卧体位、立位或者坐位,在腹部、胸部分别放置双手。告知患者先用鼻子吸气,吸气期间,保证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动。然后口唇呼气,在此期间,内收腹部,保证胸部不动。每日进行3次,10-20min/次。②缩唇呼吸训练。鼻子先进行呼吸,然后改为口唇呼气,呼气期间,保持口唇呈现半闭合状态。每日3次。然后以病情变化为依据,慢慢调整训练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PaCO2、SaO2、pH、PaO2、FEV1/FVC、FVC和FEV1。疗效判定[3]:①pH、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正常,经过听诊,肺部干啰音和湿罗音全部消失,代表显效;②上述指标改善明显,经听诊,肺部干啰音和湿罗音减少,代表有效;③与以上指标判定不符,代表无效。(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的分析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s)和[n(%)]表示,以t、x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P判定,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差异明显(P<0.05),具体内容如下表1。
表1 对比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临床指标
观察组PaCO2、SaO2、pH、PaO2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2。
表2 对比临床有关指标(±s)
2.3 肺功能状况
观察组FEV1/FVC、FVC和FEV1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详情如下表3。
表3 比较肺功能指标(±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炎症反应中的一种,其特征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阻为主,该病具有较强的破坏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往往伴有痰液量增加、脓性痰液等,疾病早期病症包括呼吸困难或者气短,而这些症状通常出现在活动时,后期严重阶段,上述病症同样存在,最终造成呼吸障碍[5],再加之呼吸肌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最后造成病情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有些病情严重者,出现嗜睡、昏迷等现象,有些则会产生死亡。所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症后,需立即抢救,反之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疾病的治疗,往往按照高碳酸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呼吸疲劳和通气改善等原则治疗[7]。目前,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吸入呼吸兴奋剂、支气管扩张剂、控制性吸氧和抗感染等,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常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操作繁琐、复杂,且医疗费用昂贵,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如果长时间进行气管插管,很容易增加呼吸阻力,诱发呼吸道感染,导致病情加重。无创呼吸机被视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其可以减小肺泡间压力和气道切口,使氧分压提高、肺弥散功能改善,同时可及早排除机体内部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分压降低,呼吸病症改善[8]。但是,使用期间应加强对以下几点的关注:首先,针对中度和轻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针对重度呼吸性酸中毒患者而言,能够在短期内应用,病情基本缓解后继续应用,针对未改善者,实施有创通气。无创呼吸机应用期间,对呼吸气压合理调整,如果压力小,则无法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在此期间,联合肺康复训练有助于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由研究结果分析,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5.65%,与对照组的72.73%相比高,差异明显(P<0.05);可见,联合应用肺康复训练与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病症,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在PaCO2、SaO2、pH、PaO2、FEV1/FVC、FVC和FEV1方面,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显著(P<0.05);由此分析,肺康复训练与无创呼吸机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
综上所述,予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与无创呼吸机治疗,除缓解临床病症外,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采纳。
参考文献:
[1] 张琦婉, 吴林柯. 精细化护理干预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 2018, 22(3):573-576.
[2] 黄宏佳, 叶庆荣, 李晓娜.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1969-1971.
[3] 陈家兵.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9):122-123.
[4] 武良权, 杨健, 仝春冉, 等.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原因分析[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 41(9):714-717.
[5] 付英, 贾莉, 王银娟. 呼吸机联合对症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J].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8, 9(5):54-56.
[6] 莫颖, 黄林君, 冯肖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9, 16(6):27-30.
[7] 张强.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 4(12):146-147.
[8] 贾钦尧, 宋珊, 韩美玲,等. 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7(12):1891-1894.
论文作者: 张英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呼吸论文; 疾病论文; 阻塞性肺论文; 呼吸机论文; 患者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