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叙事治疗进行的心理咨询案例理论技术应用解析研究报告论文_于晓玲

用叙事治疗进行的心理咨询案例理论技术应用解析研究报告论文_于晓玲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 简要说明了叙事疗法的特点及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重点论述了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叙事疗法在案例咨询中的具体应用;其次,叙事结构性对话的框架分析;第三,叙事治疗与精神分析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的不同;最后探讨了叙事治疗的优点。指出了叙事疗法所蕴含的具有实证意义的以发现和发展自我潜力为核心的重要推动因素。

关键词: 叙事疗法; 结构性对话; 自我价值保护;阻抗;人际关系原则;平衡理论;自我概念;

叙事疗法是从1981─1986 年,麦柯?怀特开始尝试将人类学家格里格?贝特森的理论( Batesonian) 创造为一种独特的心理疗法。自2002 年李明博士和杨广学博士发表第一篇介绍叙事疗法的中文论文——《叙事治疗初探》在大陆发表至今,叙事疗法在我国已经经历了14年的发展。[1 ]“叙事疗法”( Narrative Therapy) 概括一系列以突显个人生活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非常模化”心理干预手段。[2 ]所谓“常模化”的实践是指“以一种不加质疑的、自动的方式强化和复制主流文化看重的生活常模的实践” [3 ]叙事疗法中的对话技术,属于结构型对话,这种对话技术可以引导来访者按照一种结构化的路径(叙事地图)来看到问题和找到解决方案。下面的案例是李明博士对来访者进行的叙事治疗过程,经李明博士及来访者同意,笔者详细介绍叙事治疗方法的原理、技术及功能。

一、咨询案例

来访者为女性,三十九岁,高级知识分子,因家庭关系问题前来咨询,该女士穿着休闲得体,谈吐直率,自述因与公公的关系问题烦恼,共进行了两次心理咨询,咨询师和来访者用叙事治疗的方法进行会谈,解决了长期困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本次心理咨询结束后三个月后的跟踪反馈,来访者与其公公的关系已经有较大的转变,来访者常常去探望老人并为老人购买礼物,自述不再为两者之间的关系烦恼。

二、治疗技术分析

本叙事治疗的对话按照一种结构化程序进行,即:问题---影响---评估---论证---改写。

第一步、对问题进行命名。问题即是找到解决的困扰,并将其命名,通过命名,将问题与行为主体进行分离,即用“这个问题”来取代了“我”,这样做的用处是能够绕过大部分因行为主体的道德理念和社会角色所带来的阻抗,另一个作用是明确和锁定咨询问题和目标,使得治疗谈话可以聚焦在问题上。

第二步、对问题的影响进行评估。这个问题对来访者带来了好的影响或者是坏的影响,抑或没有影响。通过对问题进行评估,让来访者对于行为的效果与现实进行链接,并引起来访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第三步、对问题影响进行论证。让来访者去阐述好的影响是什么,坏的影响是什么,为什么是好的或坏的影响。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对问题采取的行为是否与其理想的自我是一致的,用人本主义治疗的概念来解释这部分对话的目的就是:思考“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是否协调,而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外化。当来访者说出自己在意的点,例如在本次案例中,“问题”阻碍她完成的一个梦想,阻碍了某种价值观的达成,这种价值观就是:人性应该是善良的。姑且先不论这种绝对化的要求是否是合理的,通常情况下,治疗对话中都能够发现,来访者抱有的某种梦想是积极而正向的。这些积极的但是“不合理”的 “梦想”和“期望”正是心理治疗需要的动机。叙事治疗技术通过对问题的影响进行外化,寻找来访者的中心或核心价值观。

通过寻找来访者价值观的过程,来找到来访者为什么要在意的原因,进而形成一个渐渐显现的结论,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步、改写,根据来访者的中心或核心价值观,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探索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案,策划要如何做,才能让来访者获得自我一致性和有效解决焦虑的方法。

为了夯实咨询效果,叙事治疗还使用见证技术和回溯技术,来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如在本案例中,可以继续询问来访者:“你觉得这样做的效果会怎么样”,“以前你有没有用过这个的方法”,“有没有人知道你的这个特点”等等结构性的问话。

三、叙事治疗技术与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及经典精神分析技术的不同

叙事治疗技术使用结构化的对话治疗技术,在治疗过程中尽量的避免了指导和心理教育,使得来访者能完整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本地知识来解决心理问题,这一点与认知行为疗法有很大的区别。认知行为疗法技术中有面质技术,需要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认知观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与之辩论,使来访者修正认知。叙事治疗强调,要通过对话让来访者自己发现认知的不完善之处并自行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调整。作为中国叙事治疗的奠基人和推广人,李明博士说:“我们不是要告诉来访者什么是对的,而是要让来访者看到怎么样会更有效”。叙事治疗不强调什么情绪是对的,什么情绪是错的。而是重点关注这些情绪和认知是否能够与自我概念达成的一致。

叙事治疗强调“一只耳朵听故事,一只耳朵听例外”,咨询师一方面要解构社会性话语对来访者的固着影响,使来访者看到另一种可能性,笔者的体验是尽量多的去帮助来访者发现来访者生活中“例外的”积极有力量的点,并把这些正向的、积极的点“激活”,用这种自体本身的力量和追求自我实现的本能去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所以叙事治疗技术虽然是后现代治疗技术,他的哲学观和人本主义哲学观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点区别于精神分析,精神分析的哲学观是认为人受本能的驱动,所以人性是有罪恶的,叙事治疗技术没有使用经典精神分析治疗中分析技术和外化潜意识对人的影响,也没有使用面质、释梦、自由联想等等比较传统的分析方法。而是着重在解构社会话语对来访者的影响,及重建叙事故事上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精细的话语引导,对价值观和态度产生新的影响,从而对人格的完善或重组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叙事治疗的优点

因为叙事治疗自治疗开始就巧妙的避免了可能产生阻抗的最大障碍-行为个体本身,所以技术掌握娴熟的心理咨询师容易很快的寻找到来访者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因为在咨询过程中,使用的是来访者本地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来访者以前通过自己的实证总结出来的,所以来访者觉得再实施并没有多大的难度。对于大部分高自尊、高自我价值保护意识的来访者来说,这种心理咨询技术完全不妨碍其对于自尊和自我价值的评价,符合人际关系原则中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和平等原则,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咨询关系。根据海德的平衡理论,人们在转变态度时往往遵循费力最小原则,即个体尽可能地少转变情感因素而维持态度平衡。在叙事治疗中,因为个体最终采用的行动策略与其中心价值观或者核心价值观吻合,所以就符合了这个费力最小的原则,使得来访者在离开心理咨询师后,能够更容易做到知行合一,减少焦虑、恐惧、不安、烦恼等不舒服或者痛苦的症状,或者进而能完善或修正人格,达到长久的稳定的治疗效果。

叙事治疗的治疗目的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自我实现,也是分析心理学前辈荣格所说的:“心理治疗的目的,不是要让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建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和坚定。”

注释:

参考文献:

[1 ]李明,杨广学.《叙事疗法初探———一种新的治疗观的构建》

[C]∥山东省心理学会. 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

提要汇编. 聊城: 聊城大学出版社, 2002: 84.

[2 ]李明,《叙事实践: 一种人文生态学的心理取向》2013 年6 月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第12 卷第2 期

[3 ] WHITE, MICHAEL. Narrative Practice: Continuing the

Coversations[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11: 3.

[4 ]《荣格文集》,卷十六,81页

论文作者:于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2

标签:;  ;  ;  ;  ;  ;  ;  ;  

用叙事治疗进行的心理咨询案例理论技术应用解析研究报告论文_于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