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的诊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乳腺X线检查,按照检查过程中有无实施质量控制将患者分为质控组与常规组,每组均3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片质量。结果:质控组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0.6%,常规组为71.9%,质控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质控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为75.0%,常规组为50.0%,质控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质控组的甲级片率为96.9%,常规组为84.4%,质控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也可提升甲级片率,值得临床推行。
关键词: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乳腺癌;诊断;影响
乳腺癌为妇女第二大恶性肿瘤,仅次于子宫癌,发生率约达恶性肿瘤的8%[1]。乳腺X线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检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率,提高影片质量[2]。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的诊断的影响,选取本科室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经体检、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组织学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乳腺疼痛、乳头溢液等;②均因乳房肿块就诊;③女性;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③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所有患者均行乳腺X线检查,按照检查过程中有无实施质量控制将其分为质控组与常规组,每组均32例。质控组:年龄36~81岁,平均(52.6±5.2)岁;病理分期中,I期9例,II期17例,III期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2例。常规组:年龄36~80岁,平均(52.3±5.4)岁;病理分期中,I期10例,II期16例,III期6例;其中淋巴结转移11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检查方法
运用芬兰Planmed Nuance数字乳腺X射线机与Selenia图像采集系统。常规行CC位、MLO位拍摄。成像运用自动曝光控制系统,曝光量为3~5mGy,管电压为25~35kV。
1.2.2 质量控制方法
主要内容为(1)定期对乳腺X线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乳腺X射线机、Selenia图像采集系统的操作方法,检查时的体位摆放、阅片方法等;(2)参照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综合我院实际状况,制定乳腺X线检查的规范行操作流程;(3)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与维护,每日清洁监视器,每周调试Selenia图像采集系统相关参数,每月测试信噪比,每季度度曝光进行分析检查;(4)及时发现仪器设备故障,立即维修,确保随时可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包括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2)对比两组患者的乳腺X线影片质量,甲级片要求组织、腺体、乳头等部位均清楚显示,图像无皱褶或伪影,统计甲级片率[3]。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提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对比
质控组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为90.6%,常规组为71.9%,质控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生率较高,对妇女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相关统计数据指出,全世界一年内新发现的乳腺癌病患人数有130万以上,病死率高达30%以上[4]。该病的病机尚无统一说法,但具有规律性。诸多研究表明,乳腺癌与遗传因素有较大的相关性,绝经期前后女性的发病率最高,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存质量均造成了极严重的影响[5]。电离辐射、避孕药使用、高龄初产等也均是该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有效手段,术前明确的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乳腺X线检查作为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检查项目,加强检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相关研究报道指出,检查过程中患者体位的摆放、检查设备的规范化操作、图像采集过程等因素,均会对乳腺X线的影片质量构成影响,进而影响阅片,因此,进行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时应重点做好这几项工作内容[6]。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实施与否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质控组的不同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符合率以及影片的甲级片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由此可知,质控组的诊断效果优于常规组,说明加强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可促进乳腺癌诊断率及影片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也可提升甲级片率,值得临床推行。
参考文献:
[1]张学勤,余浩,李逢春.乳腺X线检查质量控制对乳腺癌的诊断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16,31(12):2051-2053.
[2]符川,张建辉,张业雨,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全数字化X线检查对乳腺癌老年患者诊断准确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6,36(17):4228-4230.
[3]牛淑珍,钟海燕.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X线钼靶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6,14(6):677-678.
[4]丁雪梅,王炳良.年龄和肿块大小对超声和钼靶X线在乳腺癌筛查及检查中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7,23(24):9-11.
[5]肖刚,宋尚梅,李志民,等.数字化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25(2):313-315.
[6]曾辉,秦杰,秦耿耿,等.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联合乳腺超声对老年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6,37(11):1640-1643.
论文作者:黄丽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乳腺癌论文; 乳腺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病理论文; 淋巴结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