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萝北县教育幼儿园 154200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发展出来的产物。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探讨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教育学在发展初期,还只是作为教育思想同哲学、政治、伦理思想混杂在一起,由于教学经验的日益丰富,以及各种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形成独立的学科,幼儿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了。
一、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好的重要性
1.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区别和联系。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是教育的两个分支,幼儿教育是研究3-6岁幼儿教育现象和它的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而小学教育属于国民的基础教育,要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教育。幼儿教育又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我们应当看到幼儿园和小学从教育制度上来说,虽然是属于基础教育,但是两个教育阶段在教育性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
2.来自小学教师的意见。
小学教师一般都认为,来自幼儿园的一年级新生绝大部分活泼开朗,容易相处,谈吐自然,反应快好发言,知识面广,求知欲强,音体美等技能课有一定基础。这说明幼儿教育为小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幼儿园的教育没有很强的约束性,孩子在自控能力上和小学教育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使小学教师普遍头疼的问题:
(1)书写姿势不正确,握笔、坐姿及视距不符合要求。
(2)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常规要求不同。
(3)生活自理能力还比较差,不能适应小学要求。
出现这些问题,使小学老师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让入学的新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让孩子能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度过人生中的第一个过渡期。
①增强幼儿体质是幼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总是怕孩子生病,认为孩子年龄小,生病对孩子成长不利,可是到了小学以后,孩子要每天学习,前提就是要有好的身体,所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是重中之重。
②小学一般不希望幼儿园超前教小学课程。孩子在幼儿园时期,由于身体发育的原因,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很好地掌握握笔、书写姿势,对小学知识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有的幼儿园提前让孩子进入读写,这只能是破坏了孩子生长的规律,这会干扰小学系统教学,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③音乐美术课的教学应注重基础教育。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美术的认知的基础,让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培养起对音乐美术的兴趣,是为了今后小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在品德教育方面幼儿园应重视纪律和尊敬父母、师长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是从小就要培养的,让孩子学会从小事中感知各种美德,知道什么是美德,是幼儿园应该重视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及各项活动中,逐渐渗透品德教育,让孩子有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
二、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构想
1.作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工作。
大部分幼儿被表面的现象所吸引,例如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只有少数幼儿经过教师和父母的指导,才懂得进入小学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和本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能够尽快融入小学生活。
2.幼儿园也要注重品德教育的培养。
(1)情感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知道爱护自己、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是自己的责任。在平时活动中注重品德教育的渗透,使孩子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
(2)行为习惯方面:在特殊情境中相互交往,如“角色扮演”活动,感受人与人相处应有礼貌,相互关心,团结友爱。
(3)社会化方面:让幼儿亲自体会自我存在和他人的存在,让幼儿知道,要得到别人的帮助,自己必须学会关心帮助别人。
3.要做好幼儿园入小学准备的专门工作。
(1)带领幼儿参观小学。
(2)增强汉语拼音和握笔姿势及书写习惯的教学。
(3)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4)做好幼儿离园工作。
4.针对小学教师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园的教师应该明确我们幼儿园的教育不是小学化,我们应该尊重孩子成长规律,让孩子快乐地度过幼儿时期。
(2)要在幼儿园毕业时进行一次考核,对幼儿生理、心理、智能和行为习惯等逐条进行考核。
(3)幼儿园要做好家长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
做好幼小衔接,关系到开发儿童智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在幼教界已有不少同仁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我只是从我个人角度加以分析和阐述的。当然,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有关方面做全面的考虑,这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我们作为老师期待着。
论文作者:张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6
标签:幼儿园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小学论文; 孩子论文; 幼儿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 品德论文; 《教育学》2018年6月总第14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