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时期论文,黄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裴力 嘉宾:葛道凯
葛道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
新闻背景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其中,将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上升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转型需要的高度来认识。业内人士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已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就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问题,《中国改革报》主编与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展开深度对话。
主持人:《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蓝图。其中,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哪些规划安排?
葛道凯:《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提出职业教育在规模上要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管理体制上要加强省级统筹,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在结构布局上要推进城乡、区域合作,加大对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办学机制上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在教育教学上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基础能力上要支持建设实训基地、改革示范校、优质特色校和职业教育集团。这些部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主持人:如何理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已经迎来了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到一个克难攻坚的阶段”?
葛道凯:当前,我们的确是“迎来一个最好的发展阶段”,国家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了飞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放在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国务院于2002年、2005年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两次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大了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一是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5年间中央财政投入共120多亿元,着力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急需的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校舍改善和教师队伍培养等;中央财政的投入带动和引导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二是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中央财政安排近100亿元,地方配套100多亿元用于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从这项政策受益的学生占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的90%,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就读中等职业学校。
第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的能力。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868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313万人,两项相加,年招生超过1100万。在校生的人数,中职是2195万,高职是964万,这两项加起来,超过3000万。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分别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整个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第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一是立足国情,明确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坚持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二是遵循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三是育人为本,坚持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并重。四是突出特色,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思路的实施,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人:能否为我们描述一下在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蓝图?
葛道凯:《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在这个蓝图的描述中,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总体目标,其基本内涵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也就是说教育体系建设要与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二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体系要与人人、时时、处处能够学习的特点相适应;三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这个体系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两个“满足”:一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二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主持人:那么,这个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类型是什么关系呢?
葛道凯:职业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它与继续教育关系密切,是发展继续教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依靠力量;职业教育既包括中等职业教育,也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作出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这是对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关系的科学阐述。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请问如何理解和实现这一政策目标?
葛道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行业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行业企业也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力量。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一要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二要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三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为实现上述政策要求,《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就是要通过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行业企业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地位、权利和义务,使得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中获得利益、行使权利、履行责任。从而,使政策要求由愿望转变为行业企业的自愿行动,改变校企合作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
主持人:这个蓝图太让人期待了,您认为最重要、也最能反映时代特点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葛道凯: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责任。”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政府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呢?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政策保障,切实加大投入。二是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三是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
政府履行上述职责的主要途径是什么呢?一靠改革,二靠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包括一项机制探索,三项专项试点,即: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试点;开展工学结合、弹性学制、模块化教学等试点;推进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培养新型农民的试点。《教育规划纲要》还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概括起来是五个“一批”,包括: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主持人:国家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也符合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但是一些青少年及其家长还认识不到,一些地方政府的认识也没有到位。对此,《教育规划纲要》是如何回应的?
葛道凯:针对这一现象,《教育规划纲要》非常鲜明地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并明确了九项重大政策措施:一是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二是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三是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四是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五是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六是制订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七是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八是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九是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这九项政策措施,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如果得以贯彻落实,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必将大大改善,从而推动职业教育进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