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输血治疗论文_周岳敏

周岳敏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输血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治的38例症状性贫血早产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输血后患儿的Hb、HCT以及RBC均高于输血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例患儿输血后心率稳定,呼吸平稳,体重正常增长,未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结论:输血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早产儿;贫血;输血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66-02

贫血是一种常见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并发症,出生45d的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可高达39%,出生6个月、9个月的早产儿的贫血发生率则分别为54%、34%,同时体重越轻、胎龄越小,贫血的发生时间越早、症状越重。贫血不仅会影响早产儿的血液动力学、免疫力、智力行为等,还会损害心、脑等重要脏器,甚至危及患儿生命[1]。本研究将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治的38例症状性贫血早产儿给予输血治疗,效果甚佳,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接治的38例症状性贫血早产儿,纳入标准:新生儿NICU收治的早产儿,日龄均为出生24h内,住院时间多于2w。其中男22例,女16例;胎龄少于32w 17例,32~35w 12例,35~37w 9例,平均(33.19±2.08)w;出生体重小于1.5kg 13例,1.5~2kg 15例,2~2.5kg 10例,平均(2.03±0.09)kg;轻度贫血24例,中度贫血8例,重度贫血6例。

1.2 诊断标准

贫血诊断标准遵循《实用新生儿学》中相关标准:生后2周内末梢血Hb≤145g/L。轻度贫血:Hb介于144~120g/L;中度贫血:Hb介于120~90g/L;重度贫血:90~60g/L。部分患儿有贫血,但无典型症状,称为生理性贫血,部分患儿表现出呼吸暂停、呼吸急促、心脏杂音、心动过速、进食困难、淡漠、脸色苍白、体重缓慢增加等症状,此为症状性贫血。

1.3 输血方法

本研究依据早产儿管理指南中的输血指征:急性贫血的患儿,若失血量大于血容量的10%或有休克症状,则应马上输血。若为慢性贫血,血红不足90g/L,呼吸频率、心率分别大于50次/min、160次/min,呼吸暂停、进食疲劳、每天体重增幅不足25g、血乳酸水平高于>1.8 mmol/L时,需要输血。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儿,应用一次性配血分两次输红细胞悬液的方法,第一次输血时输入量应介于10~15m/kg,控制输血完毕时间在2~4h,24h后以相同的方法输入另外一份,当输入总量的一半时给予呋塞米(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175),0.5mg/kg,以此减小心脏负荷,以免发生心力衰竭。每隔24h采集一次末梢血,观察输血前后患儿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等观察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比较其间差异,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患儿输血前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输血后,患儿的Hb、HCT以及RBC均高于输血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1。

2.2 患儿预后情况

本次研究中,有2例患儿间隔14d后需再次输血,可能与感染、胎龄小、医源性失血等因素相关。1例早产儿由于颅内大量出血致使其家属放弃治疗。剩余早产儿心率稳定,呼吸平稳,体重正常增长,未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

3.讨论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可分为非症状性贫血和症状性贫血[2]。早产儿贫血主要与营养因素相关,胎儿发育时主要是从母体获得铁、维生素E、叶酸等物质,孕妇妊娠最后3个月体内的储铁量最高,早产儿因错过主要储铁时间,且体重轻,其总铁储存量显著少于正常足月儿,故易贫血[3]。另外,贫血还与以下因素相关:第一,红细胞存活时间短。因新生儿的红细胞存活时间不长,早产儿的红细胞存活时间就更短,约为50d,而正常新生儿约为70d[4,5];第二,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过少。早产儿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在肝脏合成,但缺氧时肝脏的灵敏性较差,致使早产儿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少于正常新生儿[6];第三,医源性失血、溶血、感染等均可使贫血早产儿的病情恶化[7]。

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防止医源性失血、补充维生素和铁、应用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输血等,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为输血治疗,然而输血会引起输血反应、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感染等不良情况,故不建议对Hb和HCT低但无典型症状的患儿给予输血治疗,应参考患者的症状、失血量、日龄、胎龄、Hb浓度等评估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8,9]。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早产儿症状性贫血的输血治疗疗效。本研究采用配血一次、输血两次的方案,不仅可以降低输血量和输血频率,还可有效防止由于一次输血量过大而引起心力衰竭等情况[10]。研究结果显示,输血后患儿的Hb、HCT以及RBC均高于输血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5例患儿输血后心率稳定,呼吸平稳,体重正常增长,未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

综上所述,引起症状性贫血的因素很多,治疗时应制定针对性的输血方案,做到合理、科学用血,规范治疗早产儿症状性贫血。

【参考文献】

[1] 李松,商广芝,李淑芹.早产儿贫血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12(2):74-75.

[2]李佳岑,刘进.49117名小儿手术患者围术期输血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4-27.

[3] 曹琼,兰炯采.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67-68.

[4] 兰炯采.加强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前试验的研究[J].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4): 295-296.

[5] 王从容,兰炯采.免疫血液学研究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J]. 中国输血杂志,2014,9:002.

[6] 温秀英,王长勇,刘芳.婴幼儿缺铁性贫血1652例筛查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0 (4):155-156.

[7] 余卫红,黄会菊,黄海缨等.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救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1):25-26.

论文作者:周岳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9

标签:;  ;  ;  ;  ;  ;  ;  ;  

浅议早产儿症状性贫血及输血治疗论文_周岳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