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风险及防护措施。消毒供应室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面临较大的职业风险因素,需要在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的前提下,加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职业工作的伤害。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职业风险;防护措施
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所有可重复使用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工作,是医院医疗体系的后勤保障。我院自2017年12月搬进新大楼后,随着临床医技科室的扩大及消毒灭菌质量的不断提升,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大量污染物及锐利器械等,极易发生职业危害。若及时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进行查找原因,对其给予对应的自我防护措施,已成为目前临床众多学者需要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1]。
1.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风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供应室护理人员接触到的物品及器械,其表面附带着感染性极强的病毒。在工作过程中,如不小心被器械划伤了皮肤,器械上的病毒随之进入到护理人员体内,从而可能会因此而染上乙肝、丙肝等病毒。由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医疗器械数量巨大,因而发生生物因素感染的概率也就随之增大。
1.2 化学因素
CSSD工作人员进行消毒、灭菌过程中使用清洗剂、消毒剂及化学气体等,如使用不慎可造成皮肤、黏膜、或呼吸道的损害及毒性反应。
1.2.1 含氯消毒剂 氯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均有损害。高浓度、接触时间长会破坏皮肤脂质层,引起呼吸道深部病变。氯对皮肤黏膜均有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在操作时未能遵循操作规范,裸手接触消毒剂或溅在皮肤上,可引起局部烧伤,溅入眼内可导致烧伤。
1.2.2 清洗剂 碱性清洗剂的PH为9~11,未稀释的清洗剂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与腐蚀性。高难度的含酶清洗剂直接喷洒在皮肤和黏膜,由于酶的作用可对局部有较强的腐蚀。
1.3 物理因素
供应室部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认知水平不高,操作规范性差,导致回收、清点、清洗等过程中未严格遵守防护标准,结果导致锐器刺伤。其次,高温压力蒸汽灭菌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烘干机等设备均为高温工作,若防护不当,较易造成高温烫伤[2]。最后,长时间超声清洁带来的噪声污染也会损伤人体的听力及心血管、神经系统等,造成护士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不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3]。
1.4 机械性运动伤
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如人力搬运货物、卸载、推车过程中,姿势不正确、工具或操作台不符合人体功能学、符合超重、操作不当引起扭伤、拉伤、撞击伤等。2. 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2.1 建立职业安全手册,加强自我防护的培训
2.1.1 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环节制定详细作业指导书,配备安全作业工具,教育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技术,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掌握各种防护措施。
2.1.2 医院应定期组织有关安全防护的培训活动,加强护理人员对于职业危害严重性的认识,保护其身体健康[4]。每年对全科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进行计划免疫,定期给工作人员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1.3 强调正规操作的重要性,对于部分传染性较高的器械物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操作,收集日常安全防护信息,定期进行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考核,提高护士自我防护的意识。
2.2 防止锐器伤及感染的危害
2.2.1 回收环节:
(1)污染器械全部集中CSSD点数,减少工作人员重要接触污染器械和被刺伤的机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针头及其他锐器放在专用加盖的硬质容器内。回收容器应有密封 盖,不发生器械外露,避免运输过程工作人员被针头或锐器刺伤造成意外。(3)明确感染性疾病及严重血液污染的物品,优先集中处理。
2.2.2 清洗环节:
(1)正确的选择合适的手套,防止手套过大或操作不当发生损失。(2)处理锐器时,根据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地要求,正确地分类放置,尽量减少接触锐器的次数。(3)使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器械时,应在水面下操作,防止液体飞溅或气溶胶的产生。(4)注意管道接口的固定,冲洗穿刺针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引起飞溅或针头脱落而刺伤工作人员。(5)清洗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护要求,防止生物危害。
2.3 生物因素防护措施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和一般工作区,实行压差管理,尽可能保
证卫生管理系统的有序,确保各个操作步骤的独立[5]。其次,按照防护标准要求,处理污染物品是佩戴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防护目镜、手套、隔离衣、面罩等,依据医疗物品的再生类别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2.4 化学因素防护措施
2.4.1 工作人员在使用清洗剂、除锈剂、润滑剂及消毒剂前必须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使用的方法、禁忌、毒性反应及处理,按照说明书的操作指引,配制及接触原液时戴手套,手不可直接接触原液。操作完毕后用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及区域;使用化学溶液如不慎溅到身体、眼内及皮肤黏膜上,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就诊。
2.4.2 妥善保管各类化学溶液。指定专人保管,固定分类存放,放置处有明显清晰的标识。各类容器密闭加盖,容器表面的标签清楚完好。工作区域应备急救箱,内应备眼药水、无菌注射用水及敷料等药品。
2.5 物理因素防护措施
2.5.1 拿取高温物品时必须戴隔离手套,防止烫伤。工作人员在进行卸载操作时,要遵守职业安全制度,从干热灭菌器取物品时,须待炉内温度下降至40℃才可以开门。压力蒸汽灭菌器开启后,物品需冷却后才能卸载。干燥柜取物时,注意防止温度过高。
2.5.2 采用正确的搬运姿势,身体靠近货物,双脚分开,站立在货物两旁;蹲下时双脚分开,屈膝、腰背要直,与物体保持平衡。
2.5.3 紫外线消毒时,要防止对人体尤其眼睛的直接照射,避免在紫外线照射下工作。
2.5.4 避免电击时危险,建立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医院专业人员定期对所有电器设备、仪器及供电电路,尤其是电器的绝缘和接地状况进行检查。定期检查与维护,确保机器性能良好。用毕,应先切断电源,再行整理。地面保持干燥,防止漏电。下班时要切断设备及仪器的电源。
3.小结
消毒供应室工作步骤多,工作量大,护士面临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医院管理
一方面需要积极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另外一方面在加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的前提下,切实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保证护士进行相关操作时实行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才能减少职业工作带来的潜在伤害。
参考文献:
[1]王晓凤.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J]. 医疗装备,2016,(09).
[2]朱新萍,魏琴.供应中心护士职业风险及自我防护措施探讨[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37):176-177.
[3]杨青青.消毒供应中心职业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控[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8,35(4):484-486.
[4]栾静.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 当代临床医刊,2017(6):3609-3609.
[5]陈川黔.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5(35):164-165.
论文作者:步晨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防护论文; 职业论文; 操作论文; 措施论文; 护士论文; 工作论文; 因素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