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呼唤作文新教材——以鄂教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教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标论文,为例论文,义务教育论文,新教材论文,语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概括起来,新课标作文教材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一、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是一个普遍现象,怎样做到让学生不害怕写作呢?鄂教版新课标教材做了大胆尝试。教材采用话题呈现方式,作文教学单元由“话题”、“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四个部分构成。“话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例如七年级有“过去的时光”、“心事”、“喝彩”、“窗外的世界”、“书的故事”、“花儿的话”、“心中的那颗星”、“动物朋友”、“我有一个金点子”等,八年级有“秋颂”、“意外”、“我的观点是……”、“我说我家”等等。这些话题扣合了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每单元的阅读课文话题有着内在的联系,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读写结合。话题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有写作的动力,才会触动积累,爆发灵感。“想一想”部分主要是针对写作的选材立意进行点拨指导,试图引导学生想了以后,产生试一试的欲望。“试一试”部分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将想好的内容形成或长或短的文字。既可写出精段,也可形成全篇。读了“试一试”部分,学生会感觉到写作不是很难的事情。“练一练”部分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题写作。总的说来,写作教材以这种方式呈现,适应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想写,又知道怎么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应该是新课标作文教材的一个追求。
二、注意过程引导,侧重一种能力
鄂教版教材高度重视对写作过程的指导,在“想一想”部分充分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经验进行回顾分析与评价,使学生明确写什么和为什么写这个重大问题。在“试一试”这个部分则针对学生将思维外化为语言文字时所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处理意见,供学生参考。例如写作七年级上册中的“心事”,编者有如下指导:
◎有一件事在心里埋藏了很久,你为什么一直不说出来?是怕别人笑话,还是怕别人指责?读过描写内心秘密的文章吗?有什么感受?你的心事要是写出来,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
◎是什么时候有了这个心思的?是什么原因引发这个心思的?当时在哪里,有哪些人,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
◎你准备用什么作线索把这些内容贯串起来?
◎同龄人或名作家表述心事时常常用到哪些方法?
◎不知道怎么开头,建议开头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心事”内容,吸引读者。这一句话(或一段话)让读者看了以后就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急切地想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这一句话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自然段。
◎写出最真实的想法。最真实的想法往往能够打动人,把这个真实的想法写出来,给好朋友看一看,观察一下他的反应,听听他的意见。
◎着力写好心情变化的过程。把心情变化的过程详细描写出来。用一种感情,或一句话,或时间变化,或一个物件……将心情变化的内容连起来。
◎在叙述心事的过程中,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抒情的方式有多种: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寄情于物,还可以寄情于景。
◎选择好一种表述“心事”的新颖形式。如果不想采用一般记叙文形式,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用几则日记把事情的真实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想法记录下来,构成一篇文章。(2)用书信的格式,给最要好的朋友或最尊敬的老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事。(3)用故事的形式,把自己的心事表现出来。
每一次写作训练,都有这样非常适用的指导意见,在这种细致周到的指导启发下,学生终究会自信地去解决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鄂教版教材采用话题呈现方式,打破了过去以知识系列建构单元的形式,同时注意到了写作能力的落实,7~9年级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列举了36个能力点,每次作文在全面指导学生的同时,特别要求侧重落实某一能力点训练。例如写“心事”,在导语中特别提示“在描述心事时,要清楚地交代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组织材料的线索”。其后编者的指导可谓“训练有意,指导无痕”。这也应该是新课标作文教材应有的追求。
三、重视生活体验,张扬写作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材,以知识系统定位,以灌输写作知识为主要手段,忽视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特有思维方式和生活体验,命题以教师的阅历代替学生的体验,最终教师的个性约束了学生的个性,所以新课标强调: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鄂教版教材贯彻了新课标这一理念,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习俗对学生的影响,从选材、立意、构思、行文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指导,鼓励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抒发真情实感;每单元的写作内容都是一个学习写作的完整方案。在具体方法的指导上,只进行思维角度的启发而不限制学生多样化的思维。例如八年级话题“桥”的写作指导:“以‘桥’为线索,写一个与‘桥’有关的故事,或者把桥当作人来写,寄托作者情思。”“以‘桥’做比喻,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以‘桥’为中心词,在前面加上修饰语言,例如‘鹊桥’、‘心桥’、“友谊之桥’、‘智慧之桥’……选择一个角度或综合几个角度构思,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这就是对学生思维角度的一种启示,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却没有限制学生的思考,经过这样的指导点拨,学生将学会对不同的思路、构思进行比较分析,选择自己最有兴趣、最适合的写法,长期训练,一定会形成独特的写作个性,写出有特色的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指导仍然含有传统作文教材的因子,但在重视生活体验、张扬写作个性上具有新课标意识。
四、构建对话平台,倡导自主合作
作文教学应该满足学生发现、研究、探索的心理需求,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最好的作文教学方法就是对话。采用的叙述语言全部是第二人称“你”,在向学生提出某种学习要求时,用“请”、“你可以”、“还可以”、“试一试”等语词,这样就自然拉近了教材编者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以亲切感。不仅如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时,很少出现抽象概念和专门术语,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样的语言形式不仅使学生获得人格的自尊,更使学生体验到民主的可亲可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写作看作是一种个体行为,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进行的是一种写作训练,训练为的是提高我们的能力,个体写作有困难,可以通过集体来解决。在集体活动中思维得到碰撞,师生、生生互教互学,共同提高。这正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意义所在。鄂教版教材在作文指导中,经常提醒学生在自主的同时可以寻求合作。例如:“你可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把自己写的作文给他们看一看,请他们说说哪里写得好,哪些地方还有问题。”“一时觉得为难,可以问问老师,问问同学,请他们出一个主意。”
新课标作文教材是不是都应该有这样的特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