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课程在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广西艺术学院为例
梁梅朵,韦宛辰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摘 要: 社交礼仪作为一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课程,在各大高等院校已得到重视。文章主要探讨艺术类院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旨在完善艺术院校的礼仪课程教学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艺术类院校;社交礼仪;教学现状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讲究礼仪,礼尚往来,礼仪便成为我们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礼仪,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也是个人发展、事业进步的需要,还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大高校通过开设社交礼仪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社交礼仪课程开设的现状
(一)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院系较少
广西艺术学院共有15个二级学院,36个本科专业,但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仅有人文学院。人文学院共有4个专业,开设此课程的有3个专业,其开设形式有两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及音乐学(文化管理)专业开设32课时的专业必修课,其中24课时为理论课程,8课时为实践课程;美术学(文化管理)专业开设32课时的专业选修课。
由此看出,整个学院只有人文学院开设社交礼仪课程,其余14个学院并未将社交礼仪课程纳入教学体系。
(二)社交礼仪公共选修课开设无延续性
在每学期的公共选修课开课通知中,学院曾建议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但此课程开设后并没有延续性。其原因在于,我院开设选修课是通过各二级学院将课程上报至学院,而各二级学院是否开设选修课以教师自愿为原则,故社交礼仪课程在近几年的选修课程中并未出现。
由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3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不同分为对比组、研究组和试验组,对比组共纳入67例患者,女性19例,男性23例,年龄60至69周岁,平均(65.4±5.1)岁,研究组共纳入49例患者,女性21例,男性23例,年龄70至79周岁,平均(75.7±5.6)岁,试验组共纳入15例患者,女性22例,男性25例,年龄80至93周岁,平均(86.3±5.6)岁。纳入对象分组后对比三组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三)师资力量相对欠缺
当今在校大学生以“90后”“00后”为主,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个性较强,思维敏捷,对新鲜事物接受较快,但他们在礼仪方面的知识学习的较少,容易让人误解他们缺少人文素养。在社交礼仪课程中,向学生讲授接待礼仪、用餐礼仪、庆典礼仪、宴会礼仪等礼仪常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运用所学的礼仪知识,从礼仪的角度加强学生对职场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
当身下一大丛松枝和杂草拦住下行的去路时,青辰犹豫了一下,然后拔出刀,口中说了句“师父莫怪”,手起刀落,将草木斩落崖下。
二、艺术类院校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形象与气质
第一,作为学习礼仪相关专业的教师,应不断加强对礼仪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从而对礼仪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第二,鼓励发展“双师型”教师作为非礼仪专业的教师,可以通过考取社会机构认证的“礼仪培训师”等资格证书,来具备较为全面的礼仪知识,掌握社交礼仪的授课技巧及方法,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礼”的认识
我院曾经担任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师并非礼仪相关专业毕业,故礼仪相关理论知识及礼仪实训经验较少,且承担社交礼仪课程教学工作的多为学院团委的教师,这就容易出现教师所学专业与教学内容相错位的问题。
(三)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融入人际交往中
社交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利用形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基础的形体训练,主要是在学生的仪容、仪表、仪态三大方面进行纠正及提升;二是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融入实践,将实践贯穿于课程始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演练及展示,加强学生在不同场景下对礼仪的认识。
三、艺术类院校如何优化社交礼仪课程教学
(一)提高对社交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
供试品种为云烟87。于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开展试验,该地海拔1 950 m,沙壤土,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栽培管理按《保山市烤烟综合标准》规范实施。
(二)完善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
形象与气质作为人的外在表现,可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的首因效应来分析,人的第一印象会影响日后与他人交往的进程。因此,通过对社交礼仪中仪容、仪态、仪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形象与气质,从而为学生的素质修养及精神面貌打下良好的社交基础。
建议我校各二级学院根据培养方案及学生情况,尝试将社交礼仪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程,授课教师能够将社交礼仪的核心内容进行系统的教授,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训中完成对各项礼仪的学习,使各专业学生建立良好的礼仪意识,在自我修养、综合素质方面得到较好的培养与提升,进而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往,能较快地融入社会。
(三)创新对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融入生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更喜欢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交流逐渐减少。因此,当学生步入社会,面对新的人际关系会出现不适应、感到陌生的情况。对社交礼仪课程的人际交往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谈话、交往的礼仪,人际间的沟通技巧,从而规范学生的人际交往行为,使学生较快地适应社会环境,融入新的人际交往环境中。
According to the dynamics model of the manipulator,the healthy joints can be moved according to the desired position by PD control,and a global stability control in joint space can be realized.
综上所述,学习礼仪可以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礼仪不但反映了个人的修养和内涵,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艺术类院校开设社交礼仪课程不仅具有重要性,也具有必要性,是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提高专业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能,增强就业技能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金正昆.社交礼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李华琼.礼仪课程在医专类院校中的教学现状与思考[J].教改·教研,2017(1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132(2019)17-0005-01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01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
梁梅朵(1985— ),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研究方向:形象与美仪、文化产业管理。
韦宛辰(1987— ),女,壮族,广西都安人,讲师,研究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社交礼仪、模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