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仪征 211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患者与3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将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进行临床检测,观察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硬化病情的加重,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对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进行检测,可有助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推广与应用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肝硬化;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检测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4-0136-02
前言
肝硬化主要是由一种或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或反复作用,从而导致弥漫性肝损害,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1]。通常情况下,肝硬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较为缓慢,可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代偿期即为早期或隐性期,一般无明显表现症状与不适感,待有明显的如呕血、腹水与黄疸等临床症状时多已到了失代偿期,即晚期,重者可发展为肝功能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2]。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质量,以促使患者尽早得到有效的治疗,我院特探讨研究了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肝硬化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0例;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为68.25±3.22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9例;最小年龄为44岁,最大年龄为55岁,平均年龄为68.22±3.07岁;无心、脑、肝、肾与内分泌系统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发现其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对两组患者清晨空腹进行抽取静脉血,分别逐一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检测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胆碱酯酶测定试剂盒(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许可:浙食药监械生产许20130042)丁酰硫代胆碱法对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进行检测,采用白蛋白试剂盒(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许可:浙食药监械生产许20130042)溴甲酚绿法对患者的白蛋白进行检测,操作方法与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在对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时,并同时做实验室质量监控,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并分析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卡方值χ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若检验结果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
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低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也较对照组低,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2.2 比较观察组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
A级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523.78±99.45)(u/L)、(34.52±8.24)(g/L),B级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312.90±96.76)(u/L)、(32.33±7.31)(g/L),C级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102.05±95.21)(u/L)、(29.43±9.17)(g/L),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状况逐渐降低。
3.讨论
血清胆碱酯酶又称为酰基胆碱水解酶,属一种具有催化酰基胆碱水解作用的酶。血清胆碱酯酶主要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交感神经节与中枢神经灰质等地,主要是对乙酰胆碱起水解作用,从而产生乙酸与胆碱;另一种的分布位置主要集中在肝、血浆以及中枢神经白质等组织,具有较差的特异性,可同时对乙酰胆碱与其余胆碱酯类发生作用。合成血清胆碱酯酶的场所主要集中在肝脏,合成后进入机体血液,当机体的肝细胞受到损伤,并且肝功能出现障碍的时候,机体合成胆碱酯酶的数量就会减少,从而致使血液中的胆碱酯酶的数量也随之降低,因此,机体胆碱酯酶的数量可明显反应肝脏功能的状况[3]。白蛋白的合成组织主要是肝实质细胞,若肝功能出现障碍,则会降低白蛋白的水平状况,当白蛋白水平持续下降,直至低于25g/L时,则可能引发腹水[4]。在本次研究中,对肝硬化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得知肝硬化患者与其血清胆碱酯酶以及白蛋白之间具有紧密联系,检测分析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有助于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5]。
由以上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随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可见,将血清胆碱酯酶与白蛋白水平检测应用于肝硬化的检测中,可有效提高诊断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瑰.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检测在肝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4,14(32):257.
[2]杨丰.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和白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3,19(09):77-78.
[3]易秀珍.血清胆碱酯酶和白蛋白在肝硬化诊治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7(01):138.
[4]王德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5):67-68.
[5]蒋松柏.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5):58-59.
论文作者:姚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胆碱论文; 白蛋白论文; 血清论文; 肝硬化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