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旅游开发模式_工业遗产论文

试论东北地区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旅游开发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北地区论文,遗产论文,试论论文,旅游开发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不仅历史较久,类型丰富,而且保存较好,是东北地区工业发展进程的历史见证,是人们阅读东北地区工业文明的实物读本,也是人们全面理解我国近现代工业史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的迅速发展,科学认识东北地区工业遗产分布的空间特征,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东北地区工业遗产形成的空间特征

东北地区是旧中国沿海和东部地区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重点建设的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建设,东北工业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具有特殊的典型意义。

1.1工业布局点轴清晰

从整个东北地区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有沿河、沿路、沿海三条轴线,并最终促进了东北工业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在铁路建设以前,东北地区的工业起步主要依赖于营口港的开放以及辽河水运的开发,工业活动主要集聚在以营口港为起点、以辽河水运为依托的沿辽河轴线。据调查统计,辽河干流沿岸的停船码头总计为187处,其中大码头约为40个,同时辽河两岸还分布有中小城镇30余座[1],工厂1266家(到1918年),占辽宁全省工厂的97%以上[2]。1903年中东铁路(包括滨州线、滨绥线和哈大线)全线通车后,客货运输量迅速超过辽河航运,成为东北交通运输的第一大动脉。它的建设是推动东北近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动因,使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轴迅速由辽河沿岸转向中东铁路沿线,并且随着中东运输通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东工业主轴线地位不断增强。在中东工业主轴线上,逐渐形成了包括区域首位城市、地区中心城市、铁路枢纽和站点城市等多种性质的带状城市群,兴建了大批工业企业,形成多个工业区域。同时,东北近代工业起步后,工业布局还沿着海岸线展开,先是出现营口、丹东和大连三个港口城市,接着在奉系集团统治时期又兴建了葫芦岛港口,逐渐形成了沿海城市工业带。进入本世纪以后,沿海工业带建设纳入了国家战略。

1.2工业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带

东北地区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各地都形成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但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中部地带,而东部和西部地区所占比重较小。东北中部地带北起齐齐哈尔、哈尔滨,中经长春、吉林,南至沈阳、大连,并形成工业城市集群现象。在这些工业城市集群中,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个城市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辽中、沿海、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四个工业区。这些工业区主要由中东铁路中的哈大线衔接起来,成为东北地区的中部工业地带,它是东北地区工业网络中的“中枢”和“脊梁”,堪称东北重工业基地的缩影和精华。根据相关资料整理统计,1985年四个工业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65.6%,大型企业数占全区的69%。[3]

1.3重点企业主要分布在大工业城市

东北地区大工业城市的形成,主要在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推动。例如,沈阳因装备制造业、军事工业等3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推动,成为典型的重工业城市;哈尔滨由于“三大动力”等20多个重点建设项目的推动,成为“动力之城”;长春在汽车、机车、客车等重点建设项目推动下,成为行走机械制造业中心;大连市的造船工业、吉林市的化学工业、齐齐哈尔的重型机械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使之成为新型的大工业城市。[4]在东北地区,许多在全区乃至全国均占举足轻重的大型骨干企业绝大多数设在大城市里,有的曾是摇篮和母厂,有的至今仍保持全国第一大厂的地位。这些大型骨干工业企业不但沉积了辉煌的业绩,同时还将历史和文化雕刻在时间的丰碑上。(表1)

2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的多元选择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在空间分布上,以辽河河岸、中东铁路和海岸为主轴,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工业城市为极核,以其他工业城市为依托,通过交通线路连接区域内各工业遗产区域,构成了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空间网络体系,具有多轴线、多极化、多层次和圈层式的特点。因此,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点轴模式、双核结构模式、点辐射模式以及博物馆模式等,并应以点轴模式为主。

2.1东北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点轴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确定一条或几条具有有利发展条件的线状基础设施轴线,对轴线地带的若干点进行重点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经济开发的注意力将转向较低级别的发展轴和发展中心。这样就在区域范围内形成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构成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5]根据点轴开发理论,结合东北工业遗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实施点轴模式较适合该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

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可将辽河河岸、中东铁路和沿海海岸定为发展主轴,即一级发展轴;将沈阜线、沈山线、沈丹线、沈吉线、滨佳线、哈漠线6条铁路定为扩展轴,即二级发展轴;其余铁路可定为三级发展轴。从历史形成上看,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以铁路为重点,因为众多的大中型工矿企业基本上都在铁路干线附近设置,或以专用铁路的形式与铁路干线连接,而且有些铁路本身就是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现状上看,铁路轴发展水平最高,而且自成体系;沿海轴初步形成,标志是辽宁滨海大道的建成通车;辽河轴还有待于开发建设。

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可确定为三个等级的发展点。首先,根据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结合区域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发展水平,大连、沈阳、长春和哈尔滨四个中心城市的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位于交通枢纽,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具有较强的吸引能力和辐射能力,可作为该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一级发展点;其次,齐齐哈尔、大庆、漠河、鹤岗、吉林、辽源、本溪、抚顺、鞍山、阜新10个城市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聚集性和独特性,交通条件相对便利,旅游业发展初具规模,开发潜力巨大,可作为该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二级发展点;最后,按照开发一二级发展点、轴线的需要,依据临近互补、减少重复建设的原则选择三级发展点,如葫芦岛、盘锦、丹东、营口、牛庄、田庄台、黑河、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图1)

图1 东北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点轴模式

2.2辽宁省域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双核结构模式

双核结构模式是指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它导源于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组合,由于兼顾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区域中心城市寻求对应港口城市而与区域外发生更有效的联系,港口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区域中心城市的支撑,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区位和功能的互补。[6]从东北工业布局上看,主要集中在辽宁,而辽宁又分别以沈阳和大连为中心。从沈阳、大连所处的地理特点和发展水平上看,这两座城市完全符合区域内构建双核结构的条件,是该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双核心。

沈阳是东北地区传统的中心城市,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技术力量强,是我国重要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基地。大连已有100多年的开港历史,是东北地区第一大港口城市,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以机械、造船、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轻纺、电子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两座端点城市通过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兼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居中性和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双重区位优势,构成了所在区域的双核结构的理想模式。从工业遗产资源状况上看,据初步统计,沈阳建于1965年以前的企业中有工业遗产的为36户[7],大连现存的企业中有工业遗产的为24户[8],两者在空间上临近,在资源上互补,在市场上互利。

如能实施双核结构模式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必将形成互动发展的格局,从而发挥双核的辐射作用,带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图2)

图2 辽宁省域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双核结构模式

2.3工业区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点辐射模式

点辐射模式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如同平静的水面上投入一块石头,产生的波浪由中心向外扩散,逐步扩散到较远的地区。[9]从目前东北中部地带的四个工业区以及黑龙江省东北部工业区来看,工业遗产分布均具备实施点辐射开发模式的条件。其中辽中工业区以沈阳为中心,周围聚集了钢都鞍山、煤都抚顺、煤铁之城本溪、化纤城市辽阳和新兴能源基地铁岭等一批大中工业城市,被誉为“东方鲁尔”;沿海工业区以大连为中心,包括葫芦岛、锦州、营口、盘锦、丹东等城市,经济发达,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科学技术引进重要窗口;吉林省中部工业区以长春为中心,由吉林、辽源和四平等城市组成,是我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光学和应用化学的研究中心;黑龙江省西南部工业区以哈尔滨为中心,由大庆、齐齐哈尔、安达和绥化等城市组成,是我国重型机械制造中心和石油基地,尤其是机电工业占全国首位;鹤佳工业区以佳木斯为中心,由煤城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等城市组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根据点辐射开发模式,可充分发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佳木斯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工业文化为“主题”,整合相对分散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形成核心与边缘产品组合模式,以带动周边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发展。

2.4企业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博物馆模式

建立博物馆是传承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历史的重要方式,也是当前企业实行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的主要模式。通过建立博物馆包括建立主题公园,可以展示企业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再现一些工艺生产过程,从中活化工业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基地,开展一些艺术作品展览活动,从而为城市增添新的旅游亮点。目前,东北地区工业遗产主题博物馆较多,取得了一定成绩(表2),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实施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多元开发模式的总体构想

3.1多元化开发模式的总体目标

根据东北各地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基本价值、对旅游市场吸引力的大小、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政制约等因素,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应先易后难和进行优先排序,宜采用“点辐射推进、双核联动、点轴深化、网络开发”的战略模式。即首先实施点辐射开发模式,逐步形成骨架型工业遗产旅游城市或工业遗产旅游中心地;然后通过其辐射作用,串联成线,形成双核联动,推动有关省域乃至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接着重点实施点轴开发,集中力量,有重点、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开发建设若干个工业遗产旅游增长点,形成网络空间框架,实行区域合作;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工业遗产保护和旅游利用中的作用,建立各种类型的主题博物馆,成为工业遗产旅游网络体系的节点,最终打造出独具东北地方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品牌。

3.2多元化开发模式的基本构架

东北地区工业遗产旅游的空间构架可分为“一带、三线、五区、多点”。“一带”,即东北中部工业遗产旅游带,它是该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核心;“三线”,即辽河河岸、中东铁路、沿海海岸三条工业遗产旅游线,其中中东铁路线是主干旅游线,辽河河岸、沿海海岸线是辅助旅游线;“五区”,即辽中、沿海、吉林省中部、黑龙江省西南部、黑龙江省东北部五个工业遗产旅游片区,它们是东北工业遗产旅游的主要内容;“多点”即分布于东北各地的多种类型的工业遗产主题博物馆,它们是东北工业遗产旅游的精品。由带、线、区、点构成了东北工业遗产旅游的空间网络体系,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东北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多元化开发模式的基本构架

3.3实施多元化开发模式的主要措施

3.3.1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实施区域旅游合作

东北三省均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在旅游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如果政府间能够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合作,合理进行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实行资源信息共享,联合促销,优势互补,就能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互惠多赢的局面,形成“大东北旅游圈”,同时也能加强同周边省、区的合作。

3.3.2制定总体规划,实施统一布局

东北各地联系比较紧密,有必要联合编制一个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从全局发展出发进行合理布局,科学安排开发时序。在这方面,德国鲁尔区取得了成功经验。该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多目标的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即国际建筑发展计划(IBA计划)。这个计划对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等,给予了系统的考虑和规划。[10]东北地区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做法,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旅游管理人员、相关学科专家以及外国专家相结合来编制一个区域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推动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3.3.3强化宣传促销,塑造工业遗产旅游整体形象

从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情况来看,即使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其工业遗产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仍然以国内为主。[11]因此,东北工业遗产旅游必须立足国内客源市场,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联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树立清晰的东北工业遗产旅游整体形象。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工业遗产旅游形象可策划为“共和国工业的发源地,民族工业的脊梁”[12]。各工业城市也可根据自己工业的特点,策划自己独特的工业遗产旅游形象。例如,沈阳工业遗产旅游形象可策划为“东方鲁尔”,长春可策划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哈尔滨可策划为“动力之乡,工具之城”等。

3.3.4整体包装设计,打造工业遗产旅游精品线路

东北地区在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过程中,应把诸多级别、相对独立的工业遗产景区(点)有机地组合起来,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包装、设计,努力打造成国家级旅游精品线路,提高东北工业遗产旅游的知名度。德国鲁尔区的区域管理委员会(KVR)从1998年开始,就制定了一条区域性的工业遗产旅游路线(RI),包含19个工业遗产旅游景点、6个国家级的工业技术和社会史博物馆、12个典型的工业聚落,以及9个利用废弃的工业设施改造而成的瞭望塔。此外,KVR还设计了覆盖整个鲁尔区、包含500个地点的25条专题游线。[13]鲁尔区的经验说明,对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应进行区域性的整体设计,以促进工业遗产旅游快速发展。我国东北地区可借鉴德国鲁尔区的做法,把辽中、沿海、吉林中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及东北部工业区综合起来考虑,通过中东铁路、滨海大道等把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景观连接起来,打造覆盖整个东北地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精品线路,来完整展示东北从开发建设到现在的100多年近现代工业史的峥嵘岁月。

3.3.5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接待能力

东北地区交通、通讯等设施条件较好,可进入性强,为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奠定了基础。但相关部门还应在交通方面加强协作,形成流畅的区域交通格局;在通讯网络、旅游信息方面相互沟通,形成一个整体;在条件具备时,进行辽河轴线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旅游者在东北境内实现无障碍旅游。[14]同时,相关部门要尽快扩大旅游服务设施总量,努力形成功能齐备、运作有序、服务规范的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

标签:;  ;  ;  ;  ;  ;  ;  

东北工业遗产的空间特征与旅游开发模式_工业遗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