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性质”的教学设计_硝酸论文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硝酸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性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设计思想分析

本案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在建构主义教学观、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主体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实验和网络为交互平台,创设真实的情景,把“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落实三维目标。在预设中,突出变废为宝、组装微型实验仪器,把“观察与思考”转化为“活动与探究”,并设计开放性的思考题,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成式课堂。

二、教材分析

新课程,新标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课提出了三维目标,即了解硝酸的性质,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知道硝酸对社会生产的积极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乐趣。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结果的关系。

初中《科学》中明确指出,硝酸是一种强酸,且从物质分类的角度介绍了酸的通性。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从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的特性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不稳定性,进而以工业制硝酸为背景,引出不同价态的氮元素之间的转化,这样做是对初中内容的深化和完善。不仅能巩固《化学1》中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概念,也为《化学2》形成元素概念和元素周期律提供感性材料。体现了新教材对知识的“螺旋上升”的编排特色。

三、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经认识到硝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知道从物质的属性、氧化还原反应和物质特性三大角度走进物质,能用已学的基本概念分析、解决问题,已基本具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1)认为活泼金属与硝酸反应,还原产物为氢气;(2)对铜和稀硝酸反应起时观察到的红棕色气体,误以为还原产物是二氧化氮等。学生遇到问题时,可能会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可以查询资料、进行理论推导或实验探究;也可进行类比学习、对比学习、归纳学习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硝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硝酸的工业制法,形成氮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硝酸的性质,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历程。

(2)通过网络搜索、网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进铜和浓硝酸的实验,感悟实验就在我们身边与实验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硝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感悟科学精神的核心是质疑、崇实、探索和求真,养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勤于动手的态度。

(2)通过硝酸的用途、工业制法和学以致用,关注化学的运用和科技的发展,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硝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用探究的方式,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应用了对教学资源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对硝酸氧化性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策略、对学习过程和结论的多元评价策略等。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进行信息情景设计、网上搜寻和播放实验录像;采用组装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教学。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复习酸的通性和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以及浓硫酸的性质。

(2)教师深入了解教情、学情,有的放矢地做好多维的、弹性的预设。

(3)教学场所是有多媒体的电脑教室。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如下:

[随堂实验]:2支内放有铜丝的一次性针筒、10的浓硝酸和1.0的稀硝酸(分别放在从医院回收附有胶塞密封的小药瓶,如青霉素瓶)、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2个胶塞。

[演示实验]:1瓶浓硝酸、1瓶浓盐酸、1瓶紫色石蕊试液、1瓶久置的硝酸、1支试管。

八、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从生活走进化学

[学生]以“硝酸的用途”为关键词,网络搜索。

互相交流结果,了解硝酸的用途。

[教师导课]硝酸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让我们探究硝酸的性质。

设计意图:网络资源是信息容量很大,信息速度也很快,它包容了生活、生产和新科技的所有信息。网络把学生的生活时空大大地拓展,从更广阔的生活时空走进化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学习,激活元认知

[自主活动一]实验桌上有一瓶浓硝酸。请通过观察、查阅资料(主要是网络和课本)或简单实验找出硝酸的物理性质。(过程和结果略)

[自主活动二]请同学们回忆、整理已学过的硝酸的化学性质,并用一种代表物写出离子方程式。

[已有知识]

(1)使指示剂变色:硝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板书]一、物理性质:无色、挥发性的液体

二、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和潜能,确信他们完全能胜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3.合作探究,构建新知识

[教师演示]往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学生]观察现象:溶液颜色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困惑,形成认知冲突。

联想推理:

学生甲:假设1.与次氯酸类似,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学生乙:假设2.与二氧化硫类似,浓硝酸与石蕊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

设计实验方案,互评:

假设1方案:

学生甲:铜与硝酸反应;

学生乙:碳与硝酸反应:

学生丙:硫酸亚铁与硝酸反应……

假设2方案:把褪色的溶液加热,观察是否恢复红色。

[教师演示]在试管口套上气球,把褪色的溶液加热。

[学生]观察现象:溶液没变红而是变黄。

产生困惑,再一次形成认知冲突。

[教师出示]一瓶久置的硝酸。

[学生]观察、比较、推测原因。

进行结果分享、互评。(教师适时作出评价)

[播放]硝酸受热分解的实验录像。

[学生]描述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判断:假设2失真。

困惑:硝酸真的具有强氧化性吗?

[板书]2.不稳定性(具体略)

[教师启发]大家俨然是小科学家了,硝酸是否具有强氧化性呢?大家设计的共同出发点是取还原性弱的物质与硝酸反应。大家思维开放、活跃、有创意,但课堂上准备的药品和仪器是有限的(展示随堂实验的药品和仪器)。我们先制定一个可行的实验步骤吧。

[师生合作]步骤:(1)把内放有铜丝的一次性针筒直接插入小药瓶的胶塞,吸取0.5 mL浓硝酸(或稀硝酸),拔出后立即将针尖插入胶塞,以防漏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2)拿去胶塞,再往针筒里吸蒸馏水至2.5 mL(注意与前者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插上胶塞,观察并记录现象。

(3)把针筒倒立,拿去胶塞,往针筒里吸入适量空气,观察并记录现象。

(4)最后,往针筒里吸入2.5 m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针尖插入胶塞。

[生生合作]两人一组,同时进行浓、稀硝酸的对比实验并记录现象。

[学生甲]铜与稀硝酸反应,观察到的也是红棕色气体,其还原产物也是

[教师]学生甲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值得发扬。为什么学生甲的实验现象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学生]讨论,交流。

一致认为:在实验前未把针筒的活塞压紧,筒内尚留有空气。

[学生甲]那还有更好的装置吗?

(在此,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关于装置改进方面的见解,这又是一次课堂生成的好机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如可把它处理为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化学实验不仅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而且现象直观、真切、说服力强。在教学中,笔者回收了医院里的一次性针筒和带胶塞密封的小药瓶,变废为宝,积极进行实验改进,把铜和硝酸的反应“观察与思考”改为“活动和探究”,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了新知识。由于针筒和小药瓶密封性能好,本实验几乎实现了零污染,是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问题解决]硝酸是一种氧化性很强的酸,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金、铂除外)反应,为什么可用铝制容器或铁制容器储存和运输?

[学生]查阅课本,得出答案。归纳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规律:

(1)几乎能与金、铂外的所有金属反应,一般情况下: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为;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为NO。

(2)氧化性:浓硝酸>稀硝酸。

(3)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板书]2.强氧化性

(1)与不活泼金属的反应(略)

[学生]网络搜索关键词:碳与浓硝酸反应

观看网络动画:碳和浓硝酸反应

[生生合作]观察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2)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略)

[学生]书写假设1的方案3——硫酸亚铁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略)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三大强酸的性质和用途的比较。

交流、汇总。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性组织者把新知识通过已有知识的桥梁作用,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有意义的新知识。

[教师]顺势指出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硝酸?请思考课本中的问题解决,总结硝酸的工业制备原理,知道硝酸的工业制备流程。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补充。

[板书]三、硝酸的工业制备(略)

设计意图: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整合课程资源,实践“用教材教”,突破传统元素化合物教学的物质中心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把“裸露”的知识置于真实的情景中“包装”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一层层揭开“包装”,经历获取真知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功后的喜悦。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笔者采用了实验录像、动画实验和随堂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4.合作总结,促进学后反思

[教师启迪]硝酸的性质主要有哪些?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获知的?今后,我们将如何更全面地学习物质的性质?

[生生合作]从方法和知识上对课堂进行梳理:

(1)硝酸的物理性质:看一看、闻一闻、查一查、试一试

(2)硝酸的化学性质

①从物质的属性角度

②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

③从物质特性角度

(3)硝酸的工业制备

①制备原理

②制备流程

设计意图:反思使人进步。探究式学习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后反思,不仅能及时地落实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以致用,从化学走向生活

[学生]阅读资料,解释现象,交流看法。

2005年12月14日下午1点左右,一辆运载着48t浓硝酸的槽罐车在途经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北环西路庄桥段时,突然发生泄漏,不断有黄色的烟雾冒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马路旁靠近黄烟的植物已经出现腐蚀现象,叶子被熏得枯黄。而距事发地点不远处就是村庄。接警后,市消防、公安、环保、安监等部门启动了化学危险品紧急处置预案。50余名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了现场。

(1)记者看到的黄色烟雾,是烟还是雾?

(2)观察硝酸的颜色,为什么“烟雾”是黄色的?

(3)马路边上的植物出现腐蚀现象,叶子被熏得枯黄。推测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4)假如你是消防队员,将启用什么紧急处理方案?

九、板书结构设计

标签:;  

“硝酸性质”的教学设计_硝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