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编辑工作与情报学理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论文,期刊论文,编辑论文,学理论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350;G213
1 情报学是提高期刊编辑工作质量的理论基础
1.1 传播学与情报学相互融合 期刊编辑工作研究隶属于编辑出版学研究范畴,而编辑出版学属于一级新闻传播学下属二级学科。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现象和行为的新兴学科。当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我国第一部《传播学》(简介)时,立即引起了情报学界一些敏锐人士的关注,例如:1983年,黄纯元就在《情报学刊》上发表论文《传播学和情报学》[1];1990年,W.Paisley则把情报学作为传播学群中的一部分来看待;1992年,英格沃森(P.Ingwersen)指出情报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与传播学融合;萨拉塞维克(T.Saracevic)也呼吁要注意把作为现象的情报与作为过程的传播结合起来研究[3]。他们认为尽管这2门学科研究范式和出发点有些差异,但都关注着一个共同的领域,即情报的生产、组织、传输、存储、管理和使用等相关活动。情报与传播不可分割:情报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思想,传播是思想的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报交换关系,传播研究与情报研究互为基础,相互依存。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这2门学科相互趋同、不断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传播学院和图书情报学院纷纷合并,已证明了这种整合发展趋势。
1.2 情报学理论在期刊编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编辑工作作为传播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必然涉及到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从期刊编辑工作的目的来看。编辑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传播知识信息,这就需要研究信息用户,信息组织、管理和利用,信息传播手段与方式,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注重读者研究是编辑出版学研究的热点;而情报学是研究有关情报的产生、搜集、整理、存储、检索、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的原则与方式方法的科学[4],它能从另一个角度来期刊编辑工作中的这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从编辑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看。编辑人员是信息传播者,“传播”是新时代赋予期刊编辑人员更高的社会职责和社会权利。当代期刊编辑人员除了具有专业、编辑、英语、计算机知识外,还应具有情报学知识。一方面,它能使编辑人员广泛、多渠道、多手段采集与发布信息,编辑人员对信息的敏感程度、接受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直接影响期刊的学术质量;另一方面,它能使期刊编辑加工工作做得更合理和更科学。
从编辑出版手段来看。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网络正在与传统期刊争抢作者,挖掘最新科研成果的首发权[5],使传统型的期刊受到很大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期刊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利用信息技术发行电子期刊、网络期刊,可以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提高期刊论文的被引证率。利用电子函件使作者投稿、专家审稿、作者返修稿件的时间大大缩短,迅速减小期刊的出版时滞。这一切无不与情报学理论与技术有关,也就是说情报学理论为实现高效率、现代化的期刊编辑工作提供了一种技术支持。
下面的期刊编辑工作实例,从事实上更具体地说明了情报学是提高期刊编辑工作水平的理论基础,而期刊编辑工作是情报学理论的拓展及应用,它表明两者相辅相成。
2 稿件新颖性的确定
稿件的学术水平直接影响期刊的质量。编辑部对来稿的新颖性、创造性及是否录用,一般是依据专家审稿意见确定。若2位专家对同一份稿件意见截然相反,又如何仲裁呢?有的编辑部采取送第3位专家审稿的方法来解决。事实上,专家审稿意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的难免不受感情因素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文化的普及和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技术已不再只属于图书情报行业人员,而是一种大众化的基本技能。编辑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检索系统与技术对稿件进行检索与查新,公正地判断稿件质量的优劣,同时了解国内外学术动向和发展趋势,正确选题、有目的地约稿。这就要求期刊编辑工作者更换接受和存储信息的手段,掌握情报学中的信息检索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网络智能检索技术: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文本挖掘和知识管理。
期刊编辑工作者应根据论文内容确定检索词,构造检索策略,尽可能地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特别是作者姓名的书写格式。检索式(词)范围太大,查全率虽高但查准率低。由于大多数检索系统支持布尔逻辑等检索方式,所以期刊编辑工作者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是很必要的。此外,数据库文档的选择、检索途径的确定等都将影响检索结果。目前国内常用的检索系统有中国期刊数据库(www.cqvip.com)、中国专利数据库(www.cnpatent.com)、万方数据库(www.chinainfo.gov.cn或www.wanfang.com.cn)、CNKI数据库(www.cnki.net或www.chinajournal.net.cn)、数字图书馆、书目数据库以及各种搜索引擎等。目前比较成功的智能搜索引擎有FSA、Eloise、InFind、Compass Ware和FAQFinder等。
3 有关期刊学术水平信息的收集
及时了解期刊的学术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是期刊编辑工作人员的职责。编辑人员掌握了信息检索理论与技术,不仅可以对稿件进行查新,而且可以收集到有关期刊学术水平方面的情报信息,以利于与同类(行)期刊进行比较,确定期刊编辑出版策略,创造精品期刊。目前获取期刊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和地位的信息有2种途径。
第一,利用著名检索系统,检索期刊进入国际、国内检索系统的情况。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有《EI》(工程索引)《SCI》(科学引文索引)《ISTP》(科学会议录索引)《SA》(科学文摘)《PЖ》(文摘杂志)《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本),尤其是EI和SCI对期刊的评价指标影响很大。在我国,期刊一旦被SCI收录,就会在国内受到各方面的极大重视和基金支持,并且会有更多高质量的稿源[6]。除了ISTP、PЖ外,上述著名检索系统或国外其他专业检索系统均能通过Dialog系统检索。Dialog是世界上最大的联机数据库系统,拥有近600多个文献数据库,提供3种不同的网络界面:DialogSelect(www.dialogselect.com)、DialogClassic(www.dialogclassic.com)和DialogWeb(www.dialogweb.com)。反映中文期刊质量的国内重要检索工具有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人大复印资料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
第二,《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一部新颖独特的专用于中国科技期刊分析与评价的科学计量工具[7]。它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为基础,依据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8],选择了1400余种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全面地对这些期刊进行评估。编辑工作者可以利用已具备的情报学理论知识,深刻领会综合评价体系中的8项指标术语及其含义,正确使用和充分开发该《报告》,从中发现期刊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
图1 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
4 论文关键词的标引
在情报学中,关键词指那些表征文献内容主题而具有实质意义的语词,来源于自然语言,灵活性强,能及时反映新学科、新技术,且能较好地满足某专题的研究和检索,因此,期刊论文关键词标引才得以迅速普及。论文关键词的标引是期刊编辑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期刊出版发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论文关键词标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期刊论文的检索与利用效率,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期刊质量的优劣。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应共同努力,运用情报学中的关键词标引理论来正确标引论文的关键词。目前由于关键词标引标准不明确,论文作者和期刊编辑对标引技术未很好掌握,因此,在论文关键词标引上出现了不少问题,常见的有以下2种情况[12]。
1)以自由词作为关键词时随意性比较大。大部分论文作者虽然了解自己论文的主题思想,但不了解关键词抽词规则,加上对关键词的作用认识不够,在选择关键词时自由罗列,不注意推敲,随意性很大;期刊编辑对关键词标引技术掌握不好,对关键词审查不严,因而出现采用如“复分”“中外”“连接点”“信息发展”等含义不清、令人费解的关键词。尽管关键词是直接利用自然语言的语词,也应选择词义完整、概念准确、词形简练、实用性强的词语做关键词,同时还须遵守关键词法的构词原理,如词的分拆与组合,只有经过如此加工后的关键词,才符合关键词标引规则。
2)选用通用词做关键词。所谓通用词是指那些没有专业意义、专指性差的泛指词,如研究、对策、性能、方法、现状、建设等。关键词法中的关键词之间无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如果以此作为关键词检索,则可同时检索到许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论文,出现过度标引现象,因而失去了做关键词的基本意义。建议在一般情况下不采用通用词做关键词。若需要使用,则须进行词的组合,加以限定或修饰。
5 论文分类号的确定
分类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是情报检索语言之一。期刊论文分类的编辑加工是情报学理论在期刊编辑工作中应用的又一实例。目前我国大多数期刊对所刊登的论文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11]进行论文分类加工。
在进行论文分类时,期刊编辑人员应坚持2项基本原则。首先,认真分析论文主题,以论文内容的学科属性为主要标准,做好学科分类。虽然作者了解自己论文的中心思想所属学科,但他们用《中图法》归类时,常常感到棘手,这时,需要编辑人员根据作者提供的专业学科,考虑上下位类属性,与作者共同商讨,准确地归类。然后,运用组配法、互见法、分析法、复分步骤等分类标引规则和辅助表、各类符号使用方法[10]进行分类,尤其要注意复分。《中图法》有总论复分、专类复分和类目仿分3种复分形式。复分步骤是从小范围复分到较大范围复分,即先类目仿分,然后专类复分,最后总论复分,最后把复分的类号直接加在类目类号的后面[12]。也就是说,共性范围越大的复分,所得出的分类号级别越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分类法从总到分、从大到小、从一般到具体的原则。
例如,对《有色冶金电弧炉的设计》进行中图法分类。在《中图法》中:
TF 806 有色冶金炉
复分表:
01理论
02计算,设计
……
而电弧炉类目的类号为TF 806.6,所以正确的分类号应为TF 806.602。
另外,《中图法》中的一些符号也应正确使用,如“+”号,它是为了区分类分图书与类分资料的类号:“+”前的类号用以类分图书,“+”后的类号用以类分资料[13]。所以《中图法》中的TM的正确分类号应为TM 38.63。
如果编辑人员缺乏这些基本的分类知识,将造成论文分类不规范,甚至出现错误。
标签:情报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