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有容错观念,有效组织教育活动
关键字:活动的本能 自我活动 适量点拨 经验改造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53-01
最近两年来,我一直从事学校九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在初始工作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的网瘾很大,特别是一些成绩较差的男生。他们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上网的课,还戏称老师为"网管"。主要表现在打游戏如"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刀塔"等。
二、学生的积极性是高,但是往往沉迷在游戏中,堪称游戏范,但在具体的电脑应用中则很小白。九年级的学生,一个简单的复制粘帖用了两节课才基本搞通透,很少有人会用电脑网络查询所学科目的疑难问题。
三、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同学对其他应试科目厌学情绪太严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宁愿没得网络,在机房里面打单机游戏也比在教室里好过,教室头太闷!
结合这些情况,最开始我往往无所适从。但是,情况总会在实践研究中得到改善的。
最开始,我往往在上课后,留出十多分钟让他们打下游戏过下瘾。后来,在教学实践的反思中,在一些前人先贤的指引中,我逐渐找到了相应的方法。
而在这些前人先贤中,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的相关教育论述对我的触动很大。福禄贝尔,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1]。他虽然是学前教育的先驱,但是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同样值得我们初中教师借鉴。
他的幼儿教育的一些思想(同样适合于初中生的教育)中,有两点对我的启示比较大:
(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他认为儿童有4种本能,即活动的、认识的、艺术的、宗教的本能,活动的本能是最重要的本能。就信息技术教材来看的话,初三学生对电脑的一些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活动中加深一些认识,逐渐固化,就能起到教育教学的一些相应的教育认知功能。
(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原则(对初中学生同样适用)
福禄贝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由内存的动机支配的。通过这些活动,幼儿才可以成长发展。我认为,在学生自由活动的同时,也少不了教师的适当点拨。就信息技术课来说,学生有自我活动,教师有适量点拨,我觉得这才是完美的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他认为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渴望完美与健全的思想,他认为人的发展过程也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经历了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低级到高级和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序列。
就我的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自然界的进化过程一样,其中,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发展的历程也类乎单个人的发展过程。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失误,人需要在这些失误的过程中逐渐汲取经验教训以完善自身。这和人类的发展历史何其相似!在远古时期,人类处于茹毛饮血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健全完善,同时也是在很多失败的经验的累积中,人类渐渐走向了完善,直至今天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
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个体,允许学生探索,并且允许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就如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那些问题,需要我们教师逐渐的想办法建规矩慢慢矫正。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除了讲解书上的内容外,为了达到矫正学生习惯的目的,还结合学生玩的一些游戏对他们进行讲解和启发。
比如我上的一些班级的同学喜欢“王者荣耀”这一款游戏。我就在网上下载一些精彩的游戏视频(因为平时就有同学在看这些游戏视频),让他们观摩,在观摩的同时讲解一下游戏画面。比如游戏中的一个动作“暴击”,让他们反复的看,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那个动作往往是循环往复的。这在游戏程序的制作中叫“循环”,用一些循环语句就制作出了游戏的效果。并且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编程知识,教给他们一些循环语句的制作方法。当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要微不可察的把这些知识渗透进他们的头脑。有些时候一节课就只提示或讲解一个知识点。
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要考验教师的耐心的。特别是涉及一些电脑程序方面的知识点。在讲解“i=i+1”的过程中,就用了好几节课的上课后的时间。因为这个数学知识一般要到高中才会有所涉及。方法主要是讲解案例从1加到100,要让他们通透这一知识点,不可避免准备了很多的实例。比如讲解了初值的概念,i的初值是0,循环一次之后总和变成了1,再次循环变成了3。其实这比想象中的要好,因为在一些初级游戏中一些同学的思维还算跟得上,也方便了他们的理解。这其间,不但需要教师的耐心,还需要教师有一些容错的观念。就是允许学生犯错。因为我知道,这也是学生成长的一个必然的阶段。
在这样的教学中,我发觉还得挺有用的,一些学生对循环有了一定的认知,不知不觉间,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有所减弱。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就认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生产生活的内容,能增强经验以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我特别认同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初中学生,处于叛逆期,其实何尝不是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这一时期适当给予关照,对他们进行“经验改造”,这于他们的一生都必然受用无穷!
参考文献:
[1]摘自“360百科”,网址:https://baike.so.com/doc/6136503-6349666.html。
论文作者:罗忠才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学生论文; 贝尔论文; 人类论文; 游戏论文; 经验论文; 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