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马小艳

摘要:目的:探究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45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治疗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辅以作业疗法,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基本情况。结果:两组孤独症患儿的行为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出现了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升儿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作业疗法;孤独症儿童;干预效果;日常生活能力;影响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据相关研究表明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患病之后,儿童的人际沟通、语言能力、行为兴趣等都将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当前临床上关于孤独症的病因尚无确切的论证,主要是结合早期发育、异常、脑部异常等因素,判断儿童是否存在孤独症。此外,据相关专家表明情感上的障碍、遗传、感染以及免疫等与孤独症的发病存在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如果不能尽早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干预工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将会因此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也将大幅度下降。当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疗法,其主要是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对儿童的行为进行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干预。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孤独症患儿90例,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45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6例,患儿年龄在3-9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儿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均已经通过临床确诊为孤独症。排除标准:合并癫痫患儿、精神疾病患儿、合并躯体障碍患儿等。

2、方法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即语言一对一、精细集体课、小组课,借助专业手段,加强幼儿对外界的感知。

实验组患者则实施作业疗法。作业疗法主要包含有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交流训练。即负责治疗工作的康复医师主动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结合患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诱导患儿主要发言,引导患儿与其他患儿一起玩耍,可以让患儿家属彼此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分享自己的治疗心得与体会,交流患儿训练情况,同时,及时的向康复医师反馈训练期间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二是运动训练。帮助患儿掌握基本的运动能力是治疗的基础所在,运动训练环节主要是利用滚筒、沙袋等器具,鼓励患儿实施弹珠以及滚球等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患儿的肢体配合能力。三是自我照顾训练。所谓的自我照顾训练,核心在于培养患儿的自理能力,重点在于指导孩子学会自我穿衣、如厕、进食、洗漱、负重等基本能力,指导患儿不断的练习,掌握相关能力的要领。四是多感官刺激训练。感官是一个人所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患儿提供不同气味、味道、声音的感官刺激,这样做可以提高患儿感官的灵敏度。在应用作业疗法时,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疗法所实施的各项内容难度不能过大,要注意将训练与场景结合,充分考虑患儿的理解能力,控制好训练与治疗的时间,通常每天训练1个小时,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5天,以6个月为1个训练周期。

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采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判断干预效果,其主要包含有感觉、交往、躯体运动、语言、生理自理等项目,借助该量表评价患儿的恢复情况,评分越低,说明恢复效果越好。同时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其主要评价内容包含有人际关系、听觉反应、视觉反应以及语言交流、躯体应用能力等。

治疗判断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其中治愈为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如缄默、重复性、刻板、语言等障碍完全消失。显效为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有了明显改善,恢复情况比较理想。有效则为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患者恢复情况一般。无效则为患者各项不良症状没有出现丝毫改善,甚至呈现出加重的趋势。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期间所得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治疗前后采儿童行为和孤独症评定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基本一致,而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其具体情况如下所示。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行为量表和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

2、两组患儿联系比较

在对孤独症儿童实施针对性治疗后,不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患者病情都有一定的好转,其中实验组儿童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三、讨论

相较于普通儿童来说,孤独症儿童往往存在有早期大脑发育异常的问题,病程发展缓慢,预后效果比较差,针对这一类患儿如果不能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给予治疗,将会对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成长发育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孤独症儿童因为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交流沟通,经常具有怪异的、重复性的行为,不善于语言表达或者是存在有显著的语言异常,语言及社会交流交往功能障碍。

作业疗法包含有结构化教育、综合训练以及心理训练等多方面的内容,借助丰富多元的训练内容可以有效的吸引患儿的注意力,促使患儿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对于自身健康恢复有所帮助的训练活动之中,形成患儿与康复师、其他患儿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不断的强化患儿的自身行为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而结合本次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项评分基本一致,但是在治疗后实验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应用作业疗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孤独症患儿的各项不良临床症状,进一步强化患儿的沟通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与质量。

总之,针对孤独症儿童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患儿恢复健康,使他们能够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去,而结合本研究来看,作业疗法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作用比较显著,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值得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表现及康复训练研究[J].王淼.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02)

[2]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J].张纪水,张秀婷,邹丽萍,张嵘,韩松平,韩济生. 针刺研究. 2017(03)

[3]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儿童孤独症的初步研究[J].张纪水,张秀婷,邹丽萍,张嵘,韩松平,韩济生. 针刺研究. 2017(03)

论文作者:马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作业疗法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效果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论文_马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