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总结对ICU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体会,为日后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6年收取的27例ICU心肺复苏患者,在护理中加强一般护理、呼吸循环护理、神经系统护理等,并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14例患者存活(51.85%)、7例患者签字出院(25.93%)、6例患者死亡(22.22%)。结论 对I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提高护理水平和技能、合理规范的应用急救器械、加强对患者的监测,特别是呼吸、神经、循环等系统,才能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提升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和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ICU;心肺复苏;护理;体会
心跳和呼吸骤停是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最重要的因素,亦是危重症,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救治。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和护理,各个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伤,患者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死亡。临床上对该类患者的救治中,医护人员会在患者心脏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此来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尽快的恢复。经过合理、有效的救治,大多数患者会实现心肺复苏,然而患者此时的生命体征仍然在临界的状态[1],故此时对该类患者加强护理,对促进患者转归有重大意义。因此将我科在2016年期间收治的27例ICU心肺复苏患者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我科在2016年期间收治的27例ICU心肺复苏患者,其中17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在34—90岁之间,平均年龄(63.3±2.3)岁;其中,6例重症胰腺炎,9例重症肺炎,3例白血病,5例脑外伤,4例产后大出血。
2护理体会
1.2.1一般性护理
保持ICU病房内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对患者的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如存在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不规则等现象,立即给予相应救治措施,防止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如患者存在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阙冷的情况,表示可能存在休克;如患者唇舌定向障碍、意识改变、嗜睡等,警惕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预防患者脑组织受到损伤。
1.2.2呼吸系统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要对导管进行妥善固定,加强对导管的护理,保证导管的通畅,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分泌物的颜色、量及性质。如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立即给予清理,防止堵塞导管,并且给予气道湿化。气管切开术后的患者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患者气切处敷料及时更换,同时确保切口位置干燥,防止切口发生感染;认真分析患者的病情,按照患者的病情调整适合患者的通气模式,并对患者动脉血气变化的水平进行密切的监测。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1.2.3循环系统护理体会
①心电监测:患者在经过心肺复苏后,心脏以及各个生命体征未完全稳定,甚至还可能发生心脏骤停,故在对其进行循环护理中,要对其心电图的变化水平进行密切的观察,一旦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现象后,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给予患者相应救治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直至患者的各项指标趋于稳定,防止患者血压过高,加重脑部水肿,而血压过低时,加重脑部组织缺氧;②中心静脉压监测:中心静脉压是反映患者右心功能或血容量的重要指标[2]。因此该水平的高低可以对患者的输液量提供重要的指导建议,因此对中心静脉血压进行护理监护的过程中,要结合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等进行综合分析;③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它是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技术,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血量、外周血管阻力、心搏量等变化。④末梢循环护理:患者四肢末梢的皮肤、温度等进行评估,如患者甲床呈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而此时末梢血管充盈又不足,充分说明患者此时血容量不足,故需予以补液治疗。另外,还要对患者的低血压给予纠正。
1.2.4神经系统护理体会
对患者的神志和瞳孔变化的情况及时观察,如患者存在脑缺氧而昏迷,应及时给予救治措施,使其脑部尽快复苏,防止不可逆脑组织受损。①亚低温治疗: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在降温的过程中,对皮肤做好保护措施,防止物理降温后出现冻伤。②脑水肿护理:除对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外,还需要对血压平稳患者的头部适当的抬高15—30 o,该种方法的作用是降低颅内压[3]。
1.2.5肾功能护理体会
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察和记录,内容为:每小时尿量、24h出入量、尿液的颜色及比重(如尿量过少说明肾功能已经出现损伤,尿量颜色可以反映肾脏炎性症状);每天对患者的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监测,对其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防止患者发生肾衰竭。
2结果
14例患者存活(51.85%)、7例患者签字出院(25.93%)、6例患者死亡(22.22%)。见表1
表1 27例心肺复苏护理结果(n,%)
3讨论
ICU心肺复苏患者,在复苏后应加强对呼吸、循环、神经、肾功能等生命支持,心肺复苏患者系统规范的高级生命支持,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加强安全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是提高心肺复苏患者存活率及降低并发症发病率的重要手段【4】。
心肺复苏患者心脏功能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甚至会再次出现心脏骤停以及呼吸骤停导致患者死亡的现象,本次共发生6例病患死亡,因此在对心肺复苏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技能,按照规范熟练操作急救器械,加强针对性监测与观察,特别是加强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监测血液流动指标,以及自身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辅助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水平,避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质量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玉梅,张跃琳,黄志华.医护人员心肺复苏操作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2):274-276.
[2]孙琳.IC U26例心肺复苏患者的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4):148 -1。49.
[3]丁旻珺,谢娟.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3956-3959.
[4]王超,胡岚,黄光伟,石秋萍,等.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23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4):1985-1987.
论文作者:郭晓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3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肺论文; 发生论文; 体征论文; 呼吸论文; 生命论文; 导管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