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经济发展与可持续产业_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经济发展与可持续产业_可持续发展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持续工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可持续发展论文,工业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目标是“发展”,而经济发展,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更是“发展”的主题。

传统的经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战略上有很大的区别:

一、传统的以经济增长定义的发展模式

产业革命后,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是以利润作为驱动力,以高投入、高耗费、高污染为基本特征的,在一定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掠取资源为代价而取得的高效益——经济增长。虽然产品产量增加了,可是相应地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却层出不穷。

从发达国家来说,今天的发达国家几乎都是踏着上述的一条老路发展起来的。例如,日本曾有一段时期把国土变成了“公害列岛”,之后,高投入治理,颇有成效。殊不知延至今日,人们却发现这样一个现实:一方面,人们正在耗费巨资治理污染(由于经济的高增长要伴随环境的高投入而出现,故一般环境投入要高达GNP的1%~1.5%,发展中国家也要达到0.5%,才能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例如:每年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日本为700亿美元,美国高达800~900亿美元);另一方面,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却并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反而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新的环境问题。难怪有人说,“经济增长”与“生态灾难”好似一对孪生兄弟。

现在进入后工业社会,有的发达国家采取限制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高消耗、重污染的“夕阳工业”。有的发达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进行“生态掠夺”,将污染性行业国际转移,洋垃圾(有毒有害废弃物)输出。即使如此,占世界总人口25%的发达国家,消耗的能源、钢铁、纸张仍占世界消费总量的80%,其污染物排放量占世界总数的3/4,所以,世界舆论要求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的治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应该尽更大的义务。

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工业比较落后,为了振兴民族经济,亟需建立本国自己的基础工业;同时又急于摆脱贫困,更加关注经济的快速增长,因为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目标比较集中、明确、现实,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也会同样出现环境问题。

以我国经济发展为例。经过10多年的努力建设,虽然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但是,基础工业仍嫌薄弱。出于平衡产业结构的目的,解决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在今后的15年内,仍会以传统的煤炭、冶金、石油化工、电力、建材等基础工业为发展重点,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因此,结构性工业污杂依然严重。尽管我国目前环境投入已占0.7%(超过对一般发展中国家0.5%的要求),但环保投资比例与高速增长的经济相对照,显然还是保护不了环境。在今后发展中应如何有效地控制工业污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问题。

综上所述,单纯强调以“物”的发展为目标,以为经济增长=发展,这是片面的认识。事实上,发展≠增长,富裕≠幸福。所以,传统的以经济增长定义的发展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发展。

二、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通过人类在发展中产生的,所以,首先要研究人类应该怎样发展。

现以工业为例:

1.综合利用资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环境资源对任何经济发展活动的支持都是有极限的(即阀值),人类一味盲目地获取资源,无节制地增加消费、发展生产,只注重向自然界索取,不注重环境质量,势必会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损害人类的生活质量。近些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持环境统一起来考虑,把对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同对生态平衡的要求协调起来进行规划,并采取了一些行动。

(1)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有的国家发展以节能、节材、节水、节约资本等重效益、重品种、重质量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制度;有的国家调整工业内部结构,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精加工的“朝阳工业”转变,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

(2)重视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 很多国家提倡废物资源化,把再生资源称为“第二次物料革命”,或“第二矿产资源”。例如:巴西、意大利每年所消耗的贵金属几乎全部来自再生,其他废旧金属的80%~90%均被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为减少水资源消耗,有些国家工业用水的回用率已接近100%。概言之,“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这是工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观点。

(3)对资源内涵的认识愈来愈加丰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人们从注重物质投入的外延正在向注重资源内涵扩大的方向转变。如为了解决铜矿资源稀缺问题,降低可供开采利用的铜矿石工业品位(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够开采利用的最低品位),这意味着全球铜矿储量的增加、分布地区的扩延。又如回收利用垃圾也能创造新的价值,日本对垃圾回收利用率高达90%,法国每年从垃圾中回收废纸占造纸工业原料的40%。现在世界各大国正在进一步对回收垃圾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荷兰正设计用“雨”(利用雨水下降冲击力)发电。此外,还有更多的替代资源、人造用品面世。

概括而言,“求得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这是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对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2.推行清洁生产(Cleaner prduction)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与环境规划活动中心首先提出清洁生产,定义为:“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定义为:“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

很多国家为推行清洁生产,正在实施“零废物排放”工业(简称零排放工业或闭环式工业),其实质是从生产过程和产品两方面理解的:

(1)就生产过程而言 为实现废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将生产过程中一端的废弃物排出,转为另一端的原料输入的方法;或者将一个生产部门的废弃物作为另一个生产部门的原料供应。

1996年我国国务院在《中国的环境保护》一文中指出:我国为了“转变传统的发展战略,推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工业污染防治基本战略上,从侧重污染的末端治理逐步转变为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在污染物排放控制上,由重浓度控制转变为浓度与总量相结合;在污染治理方式上,由重分散的点源治理转变为集中控制与分散治理相结合”。

(2)对产品而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和开发一些生态产品。生态产品也称“绿色产品”或“环保产品”,其含义是指能够保持社会环境和对人类无害的产品。例如:德国制造世界第一种生态轮胎、生态电视机、生态冰箱,日本制成生态电池、生态塑料渔网,加拿大开始生产实用的燃料公共汽车(无污染物排放),美国研制出生态服装,瑞典推出一种生态画,我国生产出安全、营养、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等等。可以预料,绿色产品将随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深入,而日益成为今后产品生产的主导方向。

3.树立生态技术观 每当新科技成果向经济建设转化时,总会带来生产的大发展,产生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和质变效应。然而,进一步深思,又发现另一种倾向,大多数技术的应用,如果是以单一目的性——经济效益为前提,那么,技术越尖端,单一目的性越明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就越大。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技术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这主要取决于人类自己,而非技术本身。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作的贡献功不可没,80年代,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速度的贡献已达60%~80%,我国只有30%多。可见,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必然是增加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但是,21世纪的技术观应当是生态技术观。生态技术观的含义为:

(1)科技发明的指导思想,要坚持技术的单一性目的与多元性目的的统一,即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双重目的,或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多重目的。

(2)科技成果的应用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内在承受性和外部承受性,例如:资源再生循环技术、环境无害技术,这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

我国2000年经济发展目标规定:“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改善发展的质量。”将经济发展区分为数量的增长与质量的提高,这是人类在发展上的一次跃进。旨在把经济发展引导到低投入、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的持续发展道路上来。

标签:;  ;  ;  ;  ;  ;  ;  

可持续经济发展与可持续产业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