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中医医院外科 云南腾冲 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治疗(DHS),观察组行PFN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创伤小,术后不易造成并发症,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DHS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老年人中高发,且近年来发病率逐渐提高,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近年来髋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推广为此类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2]。本研究选取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对照分析方式探讨PFNA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到我院治疗,均是闭合性骨折,多数伴随骨质疏松。按照抛硬币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男、女为23例、21例,年龄59-86岁,平均(72.5±6.9)岁;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1-9d,平均平均(4.1±0.8)d;观察组46例,男、女为24例、22例,年龄58-87岁,平均(72.7±7.1)岁;受伤到手术的时间为2-9d,平均平均(4.3±0.9)d;两组基本资料有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治疗(DHS):持续硬膜外麻醉,于C臂X线机作用下牵引并复位。手术切口选取股骨粗隆的顶部,为纵向切口,长度为10cm至15cm,切开后促使股骨近端充分显露,于粗隆下方2cm至3cm位置进针,将加压螺钉导针置入股骨头中。对加压螺钉长度测量并扩髓,将加压螺钉置入,之后送入侧方钢板并妥善固定。术后常规引流并缝合切口。
观察组行PFNA治疗:持续硬膜外麻醉后于C臂X线机作用下展开牵引让骨折块复位。手术切口为股骨大转子上方4cm至5cm位置,切口长度3cm,顺股骨纵轴方向。将臀中肌牵开后将套筒置入,将导针打入大专子顶部略后方的骨髓腔中,顺导针开口并扩髓,将PFEA主钉置入,于C臂引导下对主钉方向和进入深度适当调整。借助瞄准器的辅助作用将导针自股骨中轴置入后调整。对旋转刀片长度测量,于股骨外部皮质位置扩孔后打入旋转刀片,加压锁定。再借助瞄准器的辅助作用将远端螺钉锁定,将尾帽锁入。手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并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判定标准为骨折线完全消失且能负重,在负重后未出现痛感),统计有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利用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量表[3]判定治疗后功能,包含关节活动度、疼痛、畸形、功能等内容,总分100分,髋关节功能与分值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统计包为处理本研究中数据的工具,其中年龄、功能评分等计量资料表示成( ±s)形式,以t检验对比,发生例数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展开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术中、术后分析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中、术后指标分析 ( ±s)
2.2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两组并发症分析 (n)
2.3髋关节功能评分
术前两组Harris评分:对照组(43.5±6.2)分,观察组(43.4±6.3)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6个月评分:对照组(69.8±7.4)分,观察组(80.2±7.9)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过去临床对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时,多采用非手术疗法,如卧床、牵引等,这一疗法易引发诸多并发症,患者死亡率较高[4]。在内固定材料逐步研发、骨科手术水平日益改进背景下,手术复位内固定疗法已成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DHS是近年来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多的方法,DHS是髓外固定器,其结构牢固且有滑动加压效果,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5]。但是这一术式易造成较大创伤,术中出血较多,且会影响股骨头血供。PFN是髓内固定系统,可连接股骨干与股骨颈为一体,在髓内的动力臂较短,其稳定性强,可有效避免旋转下沉,同时发挥加压作用,但易发生术后退钉和切出的“Z”效应[6]。PFNA是对PFN这一技术的改进,是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其拉力螺钉和加压螺钉彼此间的螺纹齿嵌套在一起,构成联合交锁组合钉,可分担各螺钉受到的压力,其抗切出力、抗旋转、成角稳定性均明显增强,能够预防“Z”效应的发生,可防止外侧壁骨折,促使骨折端的加压固定作用力进一步增强。PFNA采用的是螺旋刀片锁定技术,在解锁时将之置入到股骨头于股骨颈等松质骨时,螺旋刀片可自行旋转并进入其中,能够对松质骨发挥填压效果,锁定之后刀片不会发生旋转,对骨质有较大锚合力,不宜退出或松动,因此对于伴随骨质疏松的骨折不稳定骨折患者,PFNA有更稳定的内固定效果。本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更优(P<0.05),说明这一术式安全、微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愈合。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PFNA手术不仅能缩短骨折愈合所需时间,还有利于患者术后尽早展开康复训练,进而促进患者康复。
总而言之,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创伤小,术后不易造成并发症,且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勇,张卫红.两种不同术式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分析[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10(1):62-64.
[2]李坛珠,张保焜,莫小联,等.极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髓内和髓外固定疗效比较[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7, 3(1):17-21.
[3]魏伟明,张育斌.3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 30(2):139-142.
[4]赵治邦,杜中华.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今日健康, 2015,20(7):29-30.
[5]刘凡凡,刘朝阳,张杰斌,等.PFNA与LCP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2):164-167.
[6]陈晓阳,张聪林,何灿庭.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5,19(23):51-52.
论文作者:段兆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0
标签:股骨论文; 不稳定论文; 术后论文; 螺钉论文; 并发症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