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洲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安阳 456550
摘要:智能交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它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中国的道路在未来20年仍处于建设期。 这一时期是智能交通系统进入全球实施的阶段。因此,中国必须具有前瞻性意识,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关键词:智能系统、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交通是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电子站标志,公交调度系统等都是数字时代的新产品,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信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等高科技技术有效,合理地应用于交通系统,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智能交通系统需要突出信息化和智能化,这是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1智能交通体系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简称ITS),是通过信息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数据通讯传输、电子传感术及计算机处理等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先进国家的经验表明,利用信息化科学有效管理,可以提高车辆通行率30%。”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1月3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中指出:要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战略目标,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方向,要加快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这一讲话为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将更有力地推动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智能交通重要性
2.1加快智能交通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的对策。目前,我国智能交通技术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是,世界各国都必将更加重视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并把它作为未来交通建设与发展的优先领域予以重点支持,通过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迅速发展,最终建立起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交通管理的新体系。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政府必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推动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与建设,这是符合世界新技术发展方向的,也是建立以人为本、和谐交通的具体要求。
2.2.提高道路管理效率。道路交通流量是科学组织交通的依据。采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部分检测系统的电磁感应装置或车流信息的超声波检测车流量,可全天候将交通流信息反馈到计算机进行科学交通组织,达到人工检测无法比拟的高效和准确,从而提高交通组织水平,进而提高管理效率。“上海市公安局一行赴法、德两国考察,认识到道路交通组织的问题:法国、德国城市市内道路普遍狭窄,但交通仍然保持畅通,反映出交通组织水平比较高。切实提高交通组织水平,发挥交通组织软管理的作用,是当务之急。”而深圳市就曾首次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交通组织水平”的概念。
2.3.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ITS基本上分散在有关部门的各自开发研究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这势必影响今后全国ITS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一方面,应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加快ITS的系统开发和研究。另一方面,加强ITS技术与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公交调度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之间的融合,提高效率、降低资源损耗。此外,还应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ITS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加快交通行业GPS建设。GPS在ITS中主要应用于车辆的定位和导航系统。GPS定位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信息查询、交通指挥和紧急援助等许多功能。目前GPS已在道路运输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四川、福建、浙江等省市在高速直达客运、旅游客运、出租汽车、集装箱运输、危险货物运输等车辆上应用了GPS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3加快我国智能交通建设的建议
3.1以前瞻意识,树立建设ITS的新理念。国外ITS是在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础上发展的,与美国、日本、欧洲相比,由于我国人口密 度大、道路里程少、路网不完善、车辆出行量大及混合交通的现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除部分高速公路和重点航道外。其他交通基础设施还不具备实施ITS的条件。但这绝不是说交通基础条件不完善,就不用考虑ITS的未来发展规划。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规划上具备地域资源的整合性,打破地域局限性,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资源,实现运输资源的共享。二是运输方式具备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将从发挥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出发,合理分工、优化布局、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形成综合运输网。三是管理上体现智能化的特征。在道路、桥梁及大型公共场所等重大建设项目中,应将ITS建设作为项目的配套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减少局部利益的冲突和有限资金的浪费,统一制订ITS发展规划和规范标准,确保各分系统的兼容性,以便将来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一个更高层次的、开放的、安全的智能交通运输体系,统一信息平台以应对交通信息的不同需求,实现信息共享,变被动型、跟踪型的发展模式为主动型、适应型的发展模式。
3.2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保证ITS建设适度规模。ITS建设是一项涉及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内容复杂,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政策、措施等各方面大力支持和推进。一是拓宽融资渠道,将ITS的发展与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的基本投资计划程序之中,并注重创建新的投资机制,如,注重调动私营企业积极性,走政府与民间企业相互合作的道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二是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制定产业技术政策、投资政策、激励政策等,通过政策引导,重点扶持,实现政府投资、民间资本二者之间互利互赢。三是加强对相关产业的管理,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需求及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的变化,及时对ITS建设重点进行必要和及时的整合和梳理,制定ITS的建设内容和目标,合理配置资源,防止产能过剩,实现ITS建设科学、合理、有序发展。
3.3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ITS基本上分散在有关部门的各自开发研究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这势必影响今后全国ITS的发展。ITS建设的目标是扩充能力、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保障安全、保护环境,主要推动力量是科学技术。基于此,ITS建设应把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一方面,应通过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加快ITS的系统开发和研究。
3.4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共享和开发利用能力。我国交通信息集成和应用程度还比较落后,现有的交通显示屏基本上是静态交通信息,社会交通参与者利用信息的程度比较低。首先,要加强系统开发,建立信息平台。通过行业联网、地域联网,加强数据采集、交换和更新,建设数据中心,建立交通基础信息库、运输业户、船舶库、车辆库、从业人员库等大型基础信息资源平台,形成信息集中再反馈的互联互通机制。其次,通过行业内部特别是交通运输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行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同促进行业信息共享交换体系的建立。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加强交通信息查询、在线办事、目录体系检索等业务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个人从事交通行业信息资源的商业性服务,发挥市场对信息资源配制的基础性作用,使交通信息资源更好地为行业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
结束语
智能交通系统属于一个覆盖范围广泛,集成了许多高科技的系统。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要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水平,努力实现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宋淳.智能交通对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影响[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05)
[2]郭玮,晋艳艳.智能交通在各国现状以及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趋势[J].科技传播,2017(05)
论文作者:李章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交通论文; 智能交通论文; 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体系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信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