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土地利用论文,现状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方向和速度,并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现状是人类长期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历史产物,又是未来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基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和基本依据。因此,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就成为土地资源利用研究中必须的工作。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以期为河北省未来利用结构的调整决策提供依据。
1 土地资源概况
河北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平原。其中平原面积最大,占全省总面积的37.9%,山地、丘陵分布也较广,占总面积的32.9%,高原面积占16.9%,盆地占12.3%。多样的地貌类型与植被、成土母质、水文及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多样的土壤类型,全省共有21个土类、55个亚类、164个土属、357个土种。主要有栗钙土、棕壤、褐土、盐土等,并依次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形带状排列。
2 土地利用类型区
2.1 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分的意义
各区域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差异,导致土地利用在客观上具有区域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特点、不同的土地利用主导方向及保护、整治措施,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土地利用类型区有利于主管部门对各区域的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指导和宏观调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把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2.2 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分的方法
本文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划分河北省土地利用类型区。其基本思想是运用相似性尺度衡量土地利用类型的亲疏程度。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一般方法,结合河北省土地利用的具体情况,本文选取三大类十六个指标,作为模糊聚类分区的聚类要素:
土地开发程度及利用类型指标 包括:P[,1]—土地利用率(%),P[,2]—垦殖指数(%),P[,3]—园地指数(%),P[,4]—林地指数(%),P[,5]—牧草地指数(%),P[,6]—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指数(%),P[,7]—交通用地指数(%),P[,8]—水域用地指数(%)。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标 包括:P[,9]—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P[,10]—农业从业人口人均耕地(公顷/人),P[,11]—人口城市化水平(%),P[,12]—单位面积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元/公顷)。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 包括:P[,13]—人均粮食占有量(公斤/人),P[,14]—耕地粮食单产(公斤/公顷),P[,15]—单位面积土地国内生产总值(元/公顷),P[,16]—单位面积农业用地农业总产值。(元/公顷)
2.3 土地利用类型区划分结果
以河北省十一个地市为聚类单元,对聚类要素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相似系数,建立模糊相似关系R,将R改造为模糊等价关系R,确定截集水平,绘出模糊聚类谱系图(计算过程及谱系图从略),十一个聚类单元被聚为五大类型区:
第一类型区(石家庄区Ⅰ):石家庄市
第二类型区(秦唐廊区Ⅱ):唐山市、秦皇岛市、廊坊市
第三类型区(邯邢保区Ⅲ):邯郸市、邢台市、保定市
第四类型区(张承区Ⅳ):张家口市、承德市
第五类型区(沧衡区Ⅴ):沧州市、衡水市
3 各类型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1 土地开发及利用结构分析
河北省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有如下特点:
第一、土地利用率较高,垦殖指数较低。河北省土地利用率达78.73%,在全国属较高省份。从各类型区看,地处平原的沧衡区最高,达93.17%,地貌类型结构相似的邯邢保区和石家庄区十分接近,略高于张承区,而低于秦唐廊区,反映出土地利用率与区域地貌类型结构的紧密关系。全省土地的垦殖指数较低,只有37.40%,各类型区垦殖率更直接受制于区域地貌组合状况,沧衡区62.1%,而张承区只有20.65%,其余三区比较接近,在43.5%—47.5%之间。土地利用率和垦殖指数总的变化趋势是,自西北向东南呈逐渐增高态势。
第二、园地主要集中在两大山麓地区,林牧用地在张承区最多。石家庄和秦唐廊两个类型区分别地处太行山和燕山山麓地区,气候适宜,且靠近大城市消费地,具有发展园地的有利条件,林业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其他地区特别是坝上高原地区,自然条件差,不利果业发展。张承区具有发展林牧业的优越条件,尤其是发展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全省97.6%的牧草地分布于此区。林地指数全省为20.42%,林业生态体系格局已初步形成,但人均占有林地仅0.006公顷,低于全国人均平均水平,属于少林省。
第三、建设用地指数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从全省看,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指数为7.2%,约为全国的3.6倍,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占69.8%,人均占地约180平方米,远高于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从各类型区看,石家庄区、秦唐廊区、邯邢保区及沧衡区的该项用地指数均远高于张承区。该项用地指数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及城市水平密切相关,反映出张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现实。
3.2 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一个区域若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必然具有较大的人口包容量,而比较优势的形成又与单位面积土地固定资产的投资密不可分,导致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占有量低。河北省各类型区与此相关的指标正是这一规律的明证,作为全省两个经济增长极的石家庄区和秦唐廊区人口密度、人口城市水平及单位面积土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均高于其他三区,特别是远高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的张承区。
3.3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量及土地经营的集约程度,河北省各土地利用类型区的投入产出情况也反映了这一点。各类型区单位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量的次序是:石家庄区、秦唐廊区、邯邢保区、沧衡区及张承区,与此相对应,耕地粮食单产、单位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及单位面积农业用地农业总产值三项指标的排序与投资顺序相吻合。人均粮食占有量与人口密度有较为直接的关系,因此,该项指数并不完全与投资量多少的顺序吻合。
4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石家庄和邯邢保区 土地利用类型较为接近,但投资力度石家庄区远高于邯邢保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均土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人足、人地矛盾尖锐突出;山区林草地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差;城镇及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严重超标,内涵挖掘潜力大。
秦唐廊区 主要包括燕山山地、丘陵、燕山山麓平原和滨海平原。主要问题有:人均土地数量少,土地承载力大;牧业用地比重偏低;山区土地垦殖率低,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问题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平原区土地复垦任务大;村镇建设用地普遍超标。
张承区 包括坝上高原、冀西北间山盆地和燕山山地丘陵。主要问题有:土地生产率低,土地利用不当;高原区风蚀沙化严重,草场退化,草原面积锐减,牧业发展缓慢,其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林地分布不均,高原区与间山盆地区林地比重小。
沧衡区 包括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生产率低;土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多;林、牧业用地比重小;水资源短缺。
5 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石家庄区 即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强,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居全省第一位,经济增长迅速,交通比较便利,城镇化水平较高,在土地开发利用上,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搞好城郊副食品基地建设,严格控制村镇用地。太行山地区,要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搞好水土保持,适当发展牧业,重视发展交通事业。
秦唐廊区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实力雄厚,土地资源、渔业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科技发达、以外向型为主的经济体系。
邯邢保区 与石家庄市相比,自然条件相当,但投资力度不够,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土地利用效果欠佳,要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加强农田保护区建设,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业要充分利用基础雄厚、交通方便的优势,在加强能源和原材料建设的同时,发展多种工业。西部山区要走太行山综合开发道路,重点搞好水土保持。
张承区 综合实力较弱。土地开发利用要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重点,坝上高原要按照林牧农结合、以牧为主,发展自给性农业、裔品性牧业、保护性林业的指导思想,加强坝上生态建设,提高集约化水平,加快交通、能源开发,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产品加工业。张家口坝下及承德坝下地区,要搞好水土保护综合治理,农园林牧协调发展,重点将桑洋河谷葡萄基地和燕山板栗、苹果、山楂基地建设好。
沧衡区 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中部平原应以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在稳定耕地面积的同时,扩大林果和牧草地的种植面积;滨海平原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贮藏加工业和盐化工业。要重点保证神黄铁路、石沧港高速公路和黄骅3.5万吨级码头的建设,将黄骅港建成西煤东运新通道的出海口和冀中南、鲁西北以及晋、陕、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